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爱好美术,画家,长安画派创始者之一,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
石鲁年夏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年秋任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翌年初借读于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年1月入陕西三原安吴堡青训班,6月到民族革命大学前锋剧团任戏剧宣传股长。翌年初赴延安入陕北公学,9月调西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组长。年调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年延安收复后到群众日报社主编《群众画报》,后调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任班主任。石鲁在延安时期的创作以版画为主,兼搞年画、连环画、新洋片等。
石鲁如刀凿斧劈的用笔,苍涩、方劲、沉雄、郁勃,合以其质朴、自然、雄强的画风,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笔墨显得足够的自由,用自家法门。此时,皴法、笔法、墨法等皆已不重要,展示的是完全的性情与豪迈,画面尤为气韵生动。清代张庚论画面气韵有云“有得于笔者,得有于墨者,有得于意者,有得于无意者。”同时,张庚强调,“得于无意者最为上”。石鲁的画韵味无穷,气势恢宏,完美地体现了“发于无意”的理念。
作为画家,石鲁对书法非常重视,他认为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作为长安画派的旗帜和灵魂人物,石鲁的绘画艺术成就很高,在近代绘画史上影响巨大。其实,他的书法和他的绘画一样,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和面貌。石鲁的书法笔法与人物笔法高度一致,线条细笔钢直,似铁线描,多锋利而少圆浑,多纤细而少厚重,有意增多折转。
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书协成立时,石鲁是第一任书协主席。他在书协讲座上曾主张“学书必须学古”,他的书法从唐颜真卿入手,遵循古法,气象宏大。他曾练习过各种书体,从画家的角度去研究颜体之气势,魏碑之厚重、“瘦金体”之刚硬。石鲁习字,并不一味地临帖,而是读帖多于临帖,反复揣摩古人的笔意,最终追求断简残碑、金文瓦当的那种金石味、残缺感,使多种字体融为一家,打破了传统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他用自己独特的书法语言,表现着内心激烈的情绪。
正如其绘画风格的“野乱怪黑”对当时的画坛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一样,石鲁书法的奇崛刚硬也迥异于当时书风。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再加上历经大难有些疯癫的石鲁不同于常人,他要书写经过炼狱的独特内心世界,是“我文写我心,我书书我情”。从某种意义来说,石鲁不是为书法而书法,而是画不足以表意时以书法表之,借书法表心声,表达其倔强刚硬的性格,是真正的书为心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