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素材摘录自岭南美术出版社《兰竹石画法大全》,莫各伯著,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插图为郑板桥作品,为小编随意插入,图文无关。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到生活中去写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是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有了基本功的基础之后,一定要抓好向生活讨教这一环节。兰竹石作品的创作除了要注重构图、基本功和深入生活之外,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格调清代汪之元在《天下有山堂画艺》中说:“墨竹之法,只有两途,不入雅,便入俗。雅者有书卷气,纵不得法,不失于雅,所谓文人之笔也。俗者有市井气,如山人墨客,僧道行家之习气耳。即使百法具备,终令俗病莫疗。古人云:‘唯俗不可医’,信矣。”画兰竹,有一个避免匠气、避免俗气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读书,学习诗词,学习书法,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这些都是画外功夫。要使画无匠气,首先要人无匠气;要使画无俗气,首先要人无俗气。淡泊寡欲,品德高尚,志趣脱俗,胸罗万卷,挥毫落墨,自能超逸,书卷气亦在其中,艺术格调自能高雅。
2.气韵中国画“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未能是“气韵生动”。画兰竹石也要特别注意气韵问题。清代蒋和在《写竹杂记》中说:“花木正面如与人相迎,亦亦然。凡画竹一枝之叶,有阴阳向背,左右顾盼,上下相生。一竿之枝叶迎面(叶可掩竿)后面,左右两面,上面下面。一幅数竿,有宾主,有掩映,有补缀,有衬贴,有照应,有参差,有烘托。得此法者,不论繁简看去俱八面玲珑。”这段话谈到了处理画面的整体关系,互为照应,顾盼有情,是气韵生动的一个方面。元代李息斋在《竹谱》中说:“凡濡墨有深浅,下笔有重轻,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乃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山谷云:‘生枝不应节,乱叶无所归。’须一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四面团栾,枝叶活动,方为成竹。然古今作者虽多,得其门者或寡。不失之于简略,则失之于繁杂,或根干颇佳而枝叶谬误,或位置稍当而向背乖方,或叶似刀截,或身如板束,粗俗狼藉,不可胜言。其间纵有稍异常流,仅能尽美,至于尽善,良恐未暇。独闻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纵心所欲不逾准绳,故一依其法,布列成图。庶后之学者,知所当务焉。”他强调了法度与气韵的关系。首先要知法度,但又不要为法度所囿,逍遥于污垢之外,笔笔有生意,神采飞扬,气韵生动,这样才能做到既能尽美,又能尽善。
3.意境作画不只是对自然的描摹,还要有作者的立意和感情,要表现出特定的境界,使观者意想浮游,情为之动。写竹也是如此,或雄浑、或清逸、或豪放、或疏淡,皆有情致;或筛风弄月、或蓄雨含云、或迎日舞雪,各有态度;或如高人吟诗,芳天和畅;或剑戟森然,直气懔懔;或瑶台缓步,罗绮骄春;或风展湘裙,神韵潇洒。元代张退公云:“叶要轻重相间,枝宜高下相得。得之心,应之手,心手相迎,则无不妙矣。”
4.创新兰竹创作有遣兴性的创作,有应酬性的创作,也有刻意经营,力求创新的创作。新,首先是思想境界上的新,作者的立足点,旨趣和审美观念上都应有别于古人,要排除古代文人画中消极的思想因素,要有向上的精神,要融入新的思想和情趣,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其次是要表现出时代感,体现出时代精神,赋予现代的观念与意识。再次是构图形式、画面处理及技法表现上要有新意,要有新的手法。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传统而奢谈创新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以,对于传统,首先是学习,其次是批判,最后是超越。创新是对传统的超越,不仅是不同于古人,而且要高于古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