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姿秋意淡无弦,烟影天机灭没边。更看山翁掩书卷,只应人境两翛然。这首诗是元代大儒刘因写的,他在元代学术界的地位相当于宋代的朱熹。这首诗是他看到北宋郭熙的山水画之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元代的文人把这个故事写入笔记中,后世画家看到这段故事,也喜欢以这首诗为题进行创作。这幅祁崑款《岩姿烟影》就是以此为题创作的一幅唯美山水画。画中用青绿技法描绘了宛如人间仙境的美景。人们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想必一定会身心舒畅。这么漂亮的一幅山水,为什么要说奇怪呢?祁崑岩姿烟影画中有个细节,矶石之下有位文人游湖赏花。结合诗句中的意思看,“秋意”为什么和“春花”搅在一起了。按照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来看,画中的花是桃花。这样创作已经背离了诗中的主题。对于一幅画作而言,画中的内容也应该做到逻辑自洽。如果画中的细节出现逻辑上的问题,哪怕画功再精妙,也会在欣赏效果上大打折扣。从本质上看,《岩姿烟影》是一幅诗意图,最根本的创作目的就是用绘画解释诗歌的内容。诗中描述的秋天,画中描绘的是春天,这个问题不弄明白,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祁崑岩姿烟影局部祁崑是近代北派山水名家,他久居北京,画了很多传统风格的作品。他画得最好的一类作品是临仿清初四王画风的山水画。在这幅《岩姿烟影》中,他学习了赵孟的青绿技法,画出了典雅华贵的美感。画中味道与诗中悠然闲适的情怀并不合拍。与其说临仿赵氏风格,还不如说临仿了明初浙派画风。《岩姿烟影》中有很多细节,都是浙派画家喜欢运用的手法,比如斧劈皴,点染并用,双钩填彩等。总之,这幅画中的情景和画面上的题跋产生了矛盾。祁崑岩姿烟影局部如何解释这些矛盾,着实有点困难。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做出主观猜测。只能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一旁,看看这幅画笔墨技法上的优点。画中用色相当讲究,颜色的饱和度很高,看上去特别舒服。国画设色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渲染。上色过程充满了技术含量。青绿山水之所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就是由于画起来太麻烦了。从这幅画中就能看到画家摹古的功底还是十分深厚的,可以称得上“以古为师”的画家。祁崑岩姿烟影局部欣赏一幅作品,如果能够发现问题是一件好事。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见识。至于有了问题之后,没有找到相应答案,那就不妨请教一下各位网友了。拓展阅读怪也不怪,笔墨凌厉,陈子庄绘《川江暮霭》热情奔放的美景,李可染绘《人在万点梅花中》这不是风景画,画中有感性表达,赵少昂绘《秋林霜影》大好河山春意浓,郑午昌绘《江山春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