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咸阳禁毒先锋
年11月18日,这一天对于楼忠福来说,一定是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楼忠福当初不惜花费两个亿,收购华侨饭店,而这一天,光是饭店大厅中悬挂的名画《初晴》,就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亿元的天价。
从这个角度来说,楼忠福似乎是“白捡”了一个饭店。
这幅《初晴》,是我国著名现代画家潘天寿的作品,这幅画绘制完成后,本来是悬挂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家饭店内,直到楼忠福看中了它,花费两亿元连画带店一起收入囊中。
《初晴》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彼时,在西子湖畔刚刚成立了一家豪华饭店,名为“华侨饭店”。
饭店落成之初,饭店领导为了打响名声招揽顾客,同时也为了给空荡荡的大厅装饰一番,便邀请了当时画界的两位名家,为大厅创作两幅大型画作。
这两位画家,便是潘天寿和吴茀之,是当时中国画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同时两人也是好友,并且均擅长创作花鸟画。
其中,吴茀之为华侨饭店创作了《美意延年》,潘天寿则是创作了《初晴》。
在创作《初晴》时,潘天寿将画面聚焦在一棵松树上,并且将山水画和花鸟画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整幅画作长3.6米,高1.4米,在画的右上方,有着潘天寿的题跋:
“初晴。一石一花尽奇绝,天台何日续行踪。料知百丈岩前水,更润百丈岩前松。一九五八年戊戌黄梅开候,天寿。”
或许画成时,潘天寿本人也没想到,这副“应酬之作”《初晴》,会在若干年后,拍出两亿天价。
年,在华侨饭店落成后的一年后,《美意延年》和《初晴》被悬挂在了饭店大厅内,两幅画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奇景。
虽然大厅依旧显得有些空旷,但在这两幅画的衬托下,其他任何装饰都会黯然失色。
华侨饭店开业后,在两幅画的影响下,络绎不绝的顾客来到饭店,或专为名画而来,又或是前来就餐。
总之,这两幅画作为华侨饭店吸引了大量的顾客,饭店生意一度十分火爆,但再美的画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当这种“名画效应”带来的影响逐渐平息后,华侨饭店的人气开始急转直下。
归根到底,是因为华侨饭店没有把心思用在顾客体验上,作为一家饭店,口碑自然是凭借各式佳肴和周到的服务树立起来的,仅仅依靠两幅名画的名气,注定不会持久。
此外,华侨饭店的价格,也是致使顾客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华侨饭店的生意急转直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幅画具有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着饭店人气的流失而下降。
前潘天寿纪念馆馆长卢炘曾这样评价《初晴》:这幅画是潘天寿创作大幅巨松横卷的奠基之作,个性鲜明同时风格强烈,这样的一幅作品,无论是放在哪里,都将熠熠生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此后的20余年时间里,《初晴》一直悬挂在华侨饭店的大厅内,期间一直被视为“镇店之宝”。
这幅画在为华侨饭店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作为华侨饭店命运的伴随者,一起经历了后来的变迁。
《初晴》被悬挂在华侨饭店大厅里,从饭店的角度来说,这幅画更多的意义在于“迎宾”和“揽客”。
但这种大幅画作长期悬挂,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受损,例如褪色、脱落、污渍等等,所以在年时,饭店领导出于保护画作的目的,将这幅《初晴》取下入库。
《初晴》入库后,相关领导决定委托专业人士临摹一幅,作为替代品,继续悬挂在大厅。
为此,他们找到了潘天寿的一位学生,委托其照着原画临摹了一幅同样大小的作品,替代原作上墙。
从此,《初晴》的原本便再也没有在公众面前露面,而这一韬光养晦,便是四十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华侨饭店虽然继续经营,但生意也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新世纪时,国有资产进行改制,华侨饭店被整体拍卖,这场拍卖,也将《初晴》和楼忠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楼忠福是浙江东阳人,曾任广厦控股集团董事长,早在年,他便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经过近十年的打拼,在年,先后兼并了十几家国有企业,成为一位颇具实力的企业家。
同时,楼忠福还是美国西阿拉巴马州大学的荣誉博士,也是一位高级经济师。
楼忠福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藏各种珍品古玩,特别是书画作品,所以当他在华侨饭店看到《初晴》后,便产生了将它纳入囊中的念头,但碍于当时的种种因素,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华侨饭店拍卖的消息传来,让楼忠福感觉到,等候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在拍卖会上,楼忠福的目光,一直紧紧盯着不断跳动的数字,从百万涨到千万,再涨至过亿。
直到价格来到两亿后,楼忠福有些坐不住了,因为他的心理价位只有1.9亿元,此时的拍卖价格已经超出了一千万。
虽然楼忠福对《初晴》很是看重,但花费两亿元买下一座亏损的饭店,这笔买卖任谁都要谨慎。
但这场拍卖,将有可能是楼忠福这么多年来绝无仅有的一次机会,一次将《初晴》收入囊中的机会,容不得他再犹豫了。
最终,楼忠福咬了咬牙,出价两亿零八百万。
这个价格一出,在场的很多竞拍人都暗自摇头,在他们看来,一座破产在即的饭店根本不值如此天价,但没有人知道,楼忠福此举,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购得华侨饭店后,楼忠福来到饭店,直奔那副《初晴》。
但楼忠福发现,这幅《初晴》不是原作,在那一瞬间,楼忠福的大脑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在冷静下来后,楼忠福细细分析了一番,认为原作应该是出于保护的目的,被饭店入库收藏,并非被调包。
果不其然,楼忠福来到仓库,发现《初晴》原作被精心保养,静静地躺在那,似乎在等待他的到来。
两亿天价,只为《初晴》。
在《初晴》被雪藏多年后,楼忠福成为了第一个见到它原本面目的人。
自从原作被取下入库后,《初晴》从未在公众面前露面过,也没有被出版过,直到年,潘天寿诞辰周年之际,潘天寿的儿子潘公凯主编的《潘天寿书画集》收录了这幅画,但画作的题目被改为了《长松流水图卷》。
楼忠福在拍下华侨饭店后,对饭店整体进行了修葺完善,重新投入运营。
年,在《初晴》雪藏四十年后,楼忠福决定将它拍卖,这幅画作将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被拍出。
潘天寿的《初晴》即将被拍卖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众多书画收藏者的垂涎。
年11月18日,在嘉德秋拍上,《初晴》以1.2亿元的起拍价起拍,一经开拍,场内的叫价此起彼伏,从1.2亿迅速上涨,最终停在了1.79亿。
经过多轮竞价,《初晴》最终以1.79亿的价格落槌,若加上佣金等费用,总成交价高达2.亿元,成为潘天寿的所有被拍卖画作中,成交价第三高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潘天寿的天价作品拍卖纪录,均是在嘉德举办的拍卖会上拍出的。
当楼忠福得知拍卖价高达两亿时,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反而是泰然自若,因为他深知《初晴》的价值,这也难怪他早年就曾经说过“饭店是白捡的”。
雪藏四十载,一朝见辉煌。
四十年的时间,并没有让《初晴》发生褪色,其艺术价值愈发珍贵,特别是在年潘天寿去世之后,他的作品一路水涨船高,其价值才真正被人们发掘。
但遗憾的是,潘天寿已经无缘见证,更重要的是,在潘天寿生前,虽然他的作品有一定的名气,但其价值完全不被人们珍重。
这一点似乎符合一个“公理”:一个画家的作品,其价值的体现,往往都是在画家过世后。
如梵高,生前失意顿挫,创作颇丰最终因精神错乱而自杀,如今,梵高的画作价值已经不可同体而语。
在潘天寿去世后,其作品价值逐年上升,逐渐成为众多书画收藏者眼中的香饽饽。
此外,若从如今的视角来看楼忠福花费两亿收购华侨饭店,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首先拍卖《初晴》就让他几乎回本了之外,华侨饭店自身也具有着优越的条件。
华侨饭店坐落在西子湖畔,自身地理位置极佳,距离断桥只有咫尺之遥,客人只需穿过马路便可直达西湖岸边,距离火车站也只有三公里。
另外,华侨饭店整体建筑占地面积为七千五百余平方米,这么一块地,再加上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若按照今天的杭州地价来计算,就已经价值不菲了。
所以从各种角度来说,楼忠福的这笔买卖绝对是十分划算的,也许当年楼忠福在出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饭店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再加上爱画心切,最终花费大手笔将饭店买下,与饭店的命运之一同改变的,还有《初晴》。
虽然《初晴》价值过亿,但它的创作者潘天寿的人生,却充满了悲情色彩。
他生逢乱世,又自强不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的人生,只不过这幅人生画卷,却是充满了坎坷与沧桑。
潘天寿自小,便在书法绘画方面颇具天赋,少年时期便经常临摹一些小说中的插图,比如《三国演义》等。
18岁那年,潘天寿第一次走出家乡,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曾在这里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教导。
求学几年后,潘天寿受到刘海粟的邀请,在上海美专担任教师,次年就升任教授,并且开设了一门《中国绘画史》的课程。
也正是在上海,潘天寿有幸结识到了恩师吴昌硕,吴昌硕赏识其才华,亲切地称他为“阿寿”。
在吴昌硕的教导下,潘天寿在绘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画界逐渐出现西化倾向,传统的中国绘画受到冷落,潘天寿和友人一起组织了国画研究会,意在倡导发扬传统绘画艺术。
战乱时期,潘天寿临危受命,出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此后的他逐渐向美术教育方向靠拢。
新中国成立后,潘天寿全身心投入到了美术教学和创作中,也是在这时期,潘天寿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顶峰期。
当时,在画界“苏化”的刺激下,潘天寿创作了大量传统绘画作品,并且和吴茀之一起收购民间书画,一方面为了教学,一方面也为了维护传统绘画在我国的地位。
潘天寿在生前,曾经说过“我的画将来要献给国家”,先生去世后,其家属也遵照遗愿,在年,向文化部捐赠了件潘天寿的书画作品,了却了先生遗愿。
如今,潘天寿的书画作品早已价值不菲,虽然《初晴》的成交价已是天价,但在潘天寿的所有拍卖作品中,这个数字只能排到第三。
成交价最高的是潘天寿年创作的《无限风光》,在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以2.亿元的价格成交;其次是《鹰石花山图》,在年嘉德春拍中,以2.79亿落槌。
但这些数字,对于已经逝去五十年的潘天寿来说,已经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与他本人毫无瓜葛,其家属和后人也无法从这些高价拍出的画作中获益。
其实,关于逝去画家作品拍出天价的现象,世界范围内已经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引起了画家家属和后人、继承人的不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追续权”便诞生了。
所谓“追续权”,简单理解就是画家在生前籍籍无名,逝后作品被拍出天价,其继承人有权从拍卖所得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
这个制度本意是保护画家和其继承人的利益,但在我国,追续权制度还没有建立并实施。
从另一方面来看,画家创作作品,付出了大量的心力精力,作品价值却在其逝后被无限放大,最该获益的不该是画家吗?
追续权正是为了保障这种情况下,画家和继承人的利益。
对于楼忠福来说,他也是《初晴》的受益者,但若没有他收购华侨饭店,将这幅名画时隔四十年重新带到大众视野中来,想必这幅名画,现在还在不知名的角落里落灰吧。
楼忠福与《初晴》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了收藏界的一桩美谈,他们互相成就,楼忠福让这颗明珠焕发光彩,而不是让它在黑暗的仓库中孤寂蒙尘。
作为一名商人和企业家,楼忠福的独特眼光,让他意识到了《初晴》的艺术价值,不惜花费两亿天价,将其收入囊中。
现在,楼忠福又将它贡献出来,让世人感受它的魅力,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楼忠福可以称得上是它的伯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