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风吹日晒,克服孤独恐惧。
寂静的墓园里,他在坚硬的石碑上刻画。
以刀为笔,刻下永恒,留住思念,跨越时光,超越生死……
20年,听过上万个逝者的故事。他说,因此,更加懂得了生的意义……
早晨7点,杜鸿平早早地就来到了武汉长乐园,离清明节还有一周,这也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来不及多想,他从包里拿出一支笔和一张10寸大小的照片,接着就在一块黑得发亮的山西石花岗岩碑上勾勒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照片里的轮廓就在石碑上浮现。随后,他又拿出一把手工影雕锤,几个不同尺寸的小电钻,“咚咚咚”地在碑上敲打起来,渐渐地,深浅不一的刻痕由点连线,再又线成面,一位身着军装的白发老人逐渐显现,在经过又一轮的雕琢和润色,一位面带慈祥的老人形象,出现在石碑的上方,一幅影雕作品终于完成。
▲杜鸿平在碑前工作
这是杜鸿平今天完成的第一幅作品,刻的是一位去世的老军人,老人的音容笑貌在他的刻刀下显得立体、逼真,这便是他的工作——一位墓碑影雕师。他也是武汉市唯一一位影雕师,而整个中国,目前会影雕的也不过百人。
这一副作品完成已是两三个小时后的事了,杜鸿平放下工具,揉了揉视线有些模糊的双眼,伸个懒腰稍作休息,冰冷的花岗岩都变得比早上暖和了一些。从清晨到日暮,杜鸿平就这么默默雕琢着,很少有人会陪他说话。
▲工作中的杜鸿平
杜鸿平这20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他说,他能耐得住寂寞,是因为真心爱这一行。
壹
“我要画画,要在石头上画画,
我要成为一名影雕师!”
成为影雕师,是杜鸿平从小的志向,虽然来路艰苦,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一刻也没有。
杜鸿平出生在福建泉州,从小就是一个积极分子,唱歌、跳舞、小品……什么都能来一点,而各种兴趣当中,他还是更钟情于画画。
“我从记事起就对美术很有感觉,小时候最大的课余活动就是画画,小朋友们都在外面玩儿,我就在家里画,有时候一画就是大半天,也不觉得累。”
杜鸿平最爱画龙,画得最多的也是龙。一次,杜鸿平画了一张五爪龙在云中遨游,栩栩如生,被老师拿到班上展示,同学们赞美“画得太好了!”纷纷向他鼓掌,那一刻,梦想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种下,他想画画!
▲杜鸿平画的龙
泉州是“雕刻之乡”,杜鸿平的亲戚也做石材生意,这让他很自然地接触了石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杜鸿平看到了一些石雕作品,特别是一幅与众不同的山水图,深浅不一的针点排列组合,粗密虚实的线条将山水的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惊叹“石头上都能作画,效果甚至比纸上还好,原来这就是影雕!”
他着了魔似的疯狂寻找与影雕相关的各种资料、作品,并在心中立下志愿:“我要画画,要在石头上画画,我要成为一名影雕师!”那年,他还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
成年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杜鸿平选择了当下最热门的的土建专业,父母希望他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好工作。但杜鸿平心里,儿时的梦想还在燃烧。
“后来发现还是更喜欢画画多一些,影雕还是想走下去。”
大四那年,杜鸿平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坚定了自己未来的路。父母倒也开明,看着儿子眼睛里写满坚决,他们选择了理解与支持。
“这条路很孤独,
但走着走着也就习惯了。”
贰
坚定了自己的路,就毫不犹豫地走下去。
大学毕业后,杜鸿平带着一腔热情四处拜师学艺,很幸运的,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影雕师接收了他。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他才发现,石碑刻画和纸张绘画很不同。一切相当于从零学起。
每天,杜鸿平总是早早就来到学堂,从清晨起到暮色终,一坐就是8.9个小时。师傅很严厉,小到一个刻点的深浅,大到整幅图的结构,都反复教导。一遍刻不好,就刻十遍百遍,从山水开始学习,再到虫鱼鸟兽,杜鸿平一点点进步。
因为学习影雕的人不多,大多时间里,杜鸿平都是一个人摸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总把自己关在教室里,时常等天色暗了,才发现自己的双眼已经模糊,手上不知什么时候磨出了血泡。
杜鸿平说,“身体上,我真的不觉得有多苦,难的是要学会忍受孤独。”
一晃就是三年,杜鸿平每天与刻刀为伴,耳朵里几乎只听得到敲打声和电钻声。但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三年学习,他已经能做到普通的山水影雕信手拈来,师傅宣布,他可以出师了。
▲杜鸿平早期的影雕作品
离开了师傅,杜鸿平先是开了一家店,靠自己的影雕手艺,接订单为生。景观工艺品、艺术纪念照……他的好技术和好口碑很快在业界传开。但这一路上,他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工作,就连后来来到武汉,也是一个人。他的妻子、孩子都在福建老家,每天几乎没有业余生活,特别是忙的时候,每天都是天刚亮就出门上工了,等到忙完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多,看着空荡的房间,孤独感全部涌了上来。
“白天我工作就什么都不想,虽然身边也没有人陪,但好在有事做,时间就过得快一点。最孤独的时候还是晚上一个人在家,没有人说话,怕打扰到家人,所以也很少和他们视频通话。但是这么多年了,干着干着也就习惯了。”
叁
“选择了这个行业,
看开了也就不怕了。”
总有人问,“杜师傅,您每天一个人在墓地工作,难道不害怕吗?”
“害怕当然是有的,但真正选择了这个行业,看开了也就不怕了。”
年,杜鸿平第一次来到武汉工作。这也是第一次,他需要在墓碑上雕刻逝者相貌。从未尝试过在陵园雕刻,还是最难的人物,杜鸿平心里有些打鼓。但工期短,需要在清明前就完成工作,当时,距离交付日期已经没几天了。考虑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他还是怀着些忐忑答应了。
坐在石碑前,杜鸿平反复核对尺寸,轻轻地勾勒每一个线条,每一次敲打都十分细致。一天很快就过去,等他按照进度完成工作,已经是晚上10点多。墓园里漆黑一片,只有他头顶的照灯能照亮眼前的路。杜鸿平收拾完工具,站起身,浑身的酸麻让他走路都有些踉跄,排排墓碑让夜晚的气氛更加肃穆,杜鸿平坦言当时心里有些害怕,也不敢多看,低着头快速走出陵园。那是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说不恐惧是假的。
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接下来的几天,杜鸿平告诉自己,“别怕,专心工作,把人刻好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他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刻刀上,不去想别的,最后终于如期完成工作。
▲杜鸿平雕刻的严政画像
最初那段时间,杜鸿平都在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直到有一次,他要刻的是赫赫有名的严政将军。紧张、荣幸、敬畏,他的心里百感交集。当最后看到将军的音容笑貌跃然碑上,客户赞不绝口,杜鸿平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突然豁然开朗。
“这是在做好事,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有什么可怕的呢?”
从那以后,在邀请方的极力推荐下,杜鸿平干脆就留在了武汉,专门从事墓碑影雕的工作,一干就是20年。
“我会一直干下去,
直到退休!”
肆
20年来,杜鸿平已经从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影雕技艺的传承人。
“虽然我每天的工作是在墓碑上做影雕,但我都把他们当成艺术作品来看待。”对待每一幅影雕作品,他都用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师傅当年告诉他的道理。
“师傅跟我说过,学做事,先做人,无论干什么,要讲职业道德,我现在做的事需要面对每一位逝者的家属,我必须要好好干,让家属满意,让逝者安息。”
▲杜鸿平刻过的名人大家
多个日夜,杜鸿平除了过年放假和大雨天,几乎都在陵园里工作,从最初的一天1幅,到现在平均每天2-3幅作品已是常态,但有时候赶上清明前夕,一天需要做好几副就得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他见过的客户很多,也有的会不讲理,偏说他刻得不像,他也从不生气,耐着性子一遍一遍地改;但更多的还是对他满满的感谢。
让杜鸿平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有一年,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找到他,希望他帮自己逝去的父母雕刻画像。那天,杜鸿平来到石碑前,那名男子就在现场陪着他坐了一天。杜鸿平一边刻着,一边听男子回忆与父母的过往,一点点过往随着影雕浮现在石碑之伤。作品完成后,那名男子看着父母的雕像泣不成声,他抓起杜鸿平的手,连着说了好多声“谢谢!”
▲在孤独中坚守的杜鸿平
“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再加上我是真的热爱,所以,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退休!”
由热爱到坚守,20年来,杜鸿平用千万次的雕琢,刻出了上万个逝者的容颜。
给还在世上的人,留下一个倾诉思念的窗口,这就是影雕师职业的意义。
杜鸿平现在还有一个期待,就是带出徒弟,把这项非遗艺术传承下去,把更多的思念留下来。
(湖北之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