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局部

世上没有奇迹。如果有,那只是努力的另一种说法而已。读罢王希孟、黄公望二人的故事,仿此句式,我们也完全可以说一句:这世上没有捷径,如果有,那也只是“短路”的别称而已。物理电路里头,你短路试试?

如果问你,“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有哪些?想必很多人答不上来。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其中的两幅:《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成于北宋的《千里江山图》现存故宫,亦是北京奥运会开幕晚会的开卷之作。近百年来,该画只展出过寥寥四次,被誉为中国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更令人赞叹的是,创作者王希孟,只是一个18岁少年。

而《富春山居图》出自元代的黄公望,他仕途失意,继而弃官归隐,一度想当道士。想去学画画,却被拒绝,干脆自己自学。历经四年,终画成了这副旷世名作。提笔的那一年,他正好80。

煌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世名画才堪堪十幅。平摊下来算,可谓五百年一遇。从这个意义上讲,宋、元两朝能碰上,可谓时代的幸运。

就事论事,同样是名画作者,王希孟、黄公望二人有着太多的不同。

首先是年龄。作画时,王希孟尚是青葱年少,龙精虎猛。黄公望却到人生暮年、阅尽沧桑。若生在同一个时代,俨然就是祖孙俩嘛。

其次是天赋。王希孟天赋爆棚,以“蝴蝶翻飞绕马蹄”来表现“马蹄香”的意境,轻松赢得宋徽宗的垂青,一个年届五旬,才想起来去拜师学画。结果,赵孟的外孙、当时的大画家王蒙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最后是际遇。王希孟为天子赏识,成为皇家书画院首席弟子,引得权臣蔡京嫉妒不已。黄公望则怀才不遇,50岁才做到一个小吏,不料受上司牵连身陷囹圄。出来后,在江边写生,竟被寻仇的上司侄子“开大脚”踢到河里,差点“喂了鱼”……怎一个“惨”字了得。

……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他们按自己的节奏过了一生,也都画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不过,比起他们的“异”,我却更关心他们的“同”:究竟是什么东西驱使他们,画出了伟大的作品?

王希孟、黄公望二人,连同他们的代表作,同在哪里?

比如,从个性上看,许有公义之心。王希孟碰上沉湎艺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可谓“国家不幸画家幸”。但据传,王希孟没有视而不见,而是作了一副《千里饿殍图》,反映当时的民不聊生,不出所料龙颜大怒,王希孟被赐死,年仅二十。至于黄公望,寄居富春江畔时,为接济山中村民,每逢两三月就让樵夫卖他一张画,没有十两银子不卖,硬生生将寄居的偏僻村养成了小康村。

又如,从故事性看,同有合璧之美。王的《千里江山图》是奉旨作画,画成之后,便被宋徽宗赐给了蔡京,命其题跋。论及书法,蔡京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并称为“宋四家”,只因其“人品奸恶”,才不被人知。因此,此画堪称书画双绝。黄的《富春山居图》则更有故事性,该画因清代的吴洪裕之故,被烧成两截,一截为《剩山图》,一截为《无用师卷》。年后,两卷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新遇见,被坊间称之为“山水合璧”。

大巧若拙,两幅绝妙画作的背后,是王希孟、黄公望二人为完成画,所下的苦功夫和笨功夫……也许,这才是最大的相似。

王希孟,徽宗钦点的翩翩少年,乍看都不像需要下苦功夫的人。也是,奉旨作画,基本上要啥有啥,只管张口,张口就来。比如颜料,都是用上等物件打磨而成,像什么孔雀石、松绿石、千年蛤蚌化石等等,普通人想都不敢想,但在王那里,还不是Soeasy?不过,作画并不是有天赋、有条件就行,还得慢工出细活。得有多慢呢?从蔡京的题跋内容看,至少用了半年。

国家宝藏节目上,对《千里江山图》情有独钟的画家冯海涛,花了四年时间,潜心研究,闭关2个多月,才大致还原了画画过程。这画与其说是一幅,不如说是一幅巨作画了五遍。

第一遍:画一个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打底。

第二遍:用红色赭石铺垫一遍,形成冷暖对比。

第三遍:用石绿染色。

第四遍:再用绿色和其他颜色的叠加,使颜色更丰富。

第五遍:用青色上色,使整个画面的颜色更趋璀璨。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这么笨要画五遍,一遍不就搞定了吗?冯海涛先生也试过一遍过,效果过于平淡。显然,只有踏踏实实画五遍,才能出来丰富的层次感,也才会有细微处的万千气象。

窥一斑而见全豹,《千里江山图》的传奇就是王用一点一点的笨功夫堆积而成的。与之相比,黄公望作《富春山居图》一点也不遑多让。

自拜师被王蒙拒绝后,黄公望开始在纸上出发,他每天坐在石头上看山,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硬熬几个月下来,他的画艺便大有进步。随后,他开始踏遍山水,山一程、水一程,直把万般景象,比如草长莺飞、江流潺潺、渔人晚归等一一映在脑里。待从松江游历到富春江时,已经过去了快30个年头。

“这也太美了吧”,或是命中注定,遇见富春江后,黄公望再也挪不动脚了。他就此住下,打算把富春江画出来。而这一住,就是四年多。这四年里,天一亮,他就带戴着斗笠出门,如同苏轼笔下的那般,“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风雨无阻。

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地对话。对话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

经年累月后,《富春山居图》正式完成。三年后,他的师弟无用随着卖画的樵夫找到了他。看到巧夺天工的画作时,无用老泪纵横。故人重逢,黄公望喜极而泣。与其获取浮名,一如换一场君子之交。他悄然在画卷上题字,将画送给了无用。

又一年之后,黄公望长笑而逝,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狄更斯曾说,写作这个职业,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其程度是你所想象不到的。其实,包括画画、写作在内,哪一项技能不是如此呢?比如,齐白石几乎天天作画,很少放下画笔。只不过,相比旁人,沉浸其中的人儿自会有一份满足感与充实感,他们安之若素并甘之如饴。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世间所有的杰作都暗中标好了筹码,你只有付出足够多,苦干实干,才能兑换成功。王希孟如此,黄公望亦如此。就像王安石在《游褒蝉山记》中所写的那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显而易见,这个世界不是每天都会盛开玫瑰。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孜孜以求,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赢来自己的丰收季。只不过,可能在生前,也可能在身后。最后,借用一副对联为文章收尾,也向王希孟、黄公望二位先贤表达敬意:

水墨丹青,绘就万里山河。

奇景幻境,诉尽千年人间。

参考资料:

1.《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一集

2.黄公望,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