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中国石谱》,心中总有一丝不爽。不是说这部书编得不好,也不是说书中的石头不好,而是书中关于“河洛石”的介绍不好:“河洛石(玉),石英岩,产于洛河、伊河中硅质观赏石。有质地细腻、色彩鲜艳的天黄石,有色泽纯正、形如鹅卵的鸡肝红,还有抽象意趣的白色河洛石及石体上布满细碎花朵的雪花石……”这到底是介绍河洛石,还是介绍河洛玉呢?
我以为,河洛玉可以是河洛石,但河洛石绝不等于河洛玉。鸡肝红、雪花石更不属于石英岩硅质观赏石。另外,书中为何将洛阳黄河石、牡丹石、荷花石、竹叶石等,排除在河洛石之外介绍呢?难道它们不产于河洛、不属于河洛石吗?何为“河洛”?“黄河与洛水的合称。亦指此两河之间的地区。”(见《辞海》)现指河南洛阳地区也!何为“河洛石”?河洛石因产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圈而得名,是河南洛阳地域所产奇石之总称,也是现代最早在全国兴起的大石种之一。
“家有千万,不如河洛石一件”,曾是赏石界的美谈。作为中华赏石大家族当之无愧的名品,河洛石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光彩夺目的倩影丽姿,永恒的石骨肌理,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而广受人们喜爱。其实,早在唐、宋、明、清时期,就有不少文人墨客赏玩河洛石。清人高步写的《文石赋》,更是对河洛石大加赞赏:“伊洛之地,汝水之滨,天产奇石,孕秀含精,异砼砼之素质,乃磊磊以坚贞,体贲若采,肤泽而文;俪化工之雕绘,疑河伯之丹青,幻形移出,异状争呈……有好奇之流,嗜石之士,或采于河,或贸诸市,爱同米袖,珍若仇池……”。
鸡肝红
河洛石是个大石种,其属下有众多子石种。以产出地域命名的有:洛阳黄河石、洛阳洛河石、洛阳伊河石、洛阳汝河石等四大水冲天然原石及嵩山、伏牛山打磨石等;以石头特色、特质、特征命名的有:日月石、纹理石、河洛玉、河洛青、黄蜡石、心肝红、梅花石(玉)、荷花(叶)石、草花石、雪花石、白筋石、集骨石、玛瑙石、龟纹石、黑珍珠、红碧玉、文字石、国画石、牡丹石、竹叶石等数十种。所以,我们在介绍或标注河洛石的时候,其规范的、正确的写法,应该有四种选择:1.河洛石(涵盖洛阳地区产出的所有石种);2.洛阳X河石;3.洛阳X河XX石(中石协制订的“产地地理专名加典型特征的复合命名法”);4.洛阳XX石(山采切割打磨石)。
河洛玉
愚以为,《中国石谱》出现如此低级错误,丢的不仅是编著者的脸,丢的更是我们洛阳玩石人的脸。责任在于洛阳玩石人对河洛石的认知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说实话,有的洛阳玩石人,打磨石头有一套,说起打磨的石头有一套,但谈起天然原石,则识浅语乏。纵观洛阳每年的石展,几乎都是打磨石唱主角。纵观洛阳石界,至今没有在国家级赏石书刊上看到一篇有真知灼见、全面系统介绍河洛石的优秀文章。故此,外人不识河洛石,也就不足为怪了。
黄河日月石(石正藏)
黄河纹理石
今天,老朽不知天高地厚,斗胆说上几句,以正视听。只是鄙人在石界属无名之辈,位卑言轻。希望石界精英们在宣传河洛石方面,能够有所建树和担当。不然,我们洛阳玩石人,真要愧对河洛石了!以上拙见,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斧正。
洛阳日月石(孟建新藏)
荷花石(苗秋珍藏)
河洛青
黄蜡石
竹叶石
图文:奇石圈伊川通联站醉石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