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9.6厘米横98.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山水画在继承唐、五代以及宋代绘画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显著特征以及划时代的意义。元代山水画作品在彰显文学特征的同时,把绘画作品的画与书法、诗歌等艺术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推进了中国画作品的创新式进步。
《水村图》元赵孟纸本设色纵24.9厘米横.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笔墨简淡天真
元代文人的绘画风格,以简约平和,追求纯粹为主,日趋发展至成熟阶段。自赵孟开始,画风日益呈现出“简率”的特色。如果说,宋代的“简”还很少涉及,那么元代的“简”俨然已经蔚然成风。高克恭等人笔下的山水,自然也不是简约。黄公望擅长简笔创作,用简单笔墨的方式完成《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在元画中,倪瓒擅长章法、笔墨、物象等方面的精简,堪称元画的标杆。
在元代山水画中,表达出对率真平淡风格的极致追求。虽说沈括等人认可并评价了董源笔下江南山水的率性纯粹,但在宋代,对平淡天然风格的董源山水画,则持一定的保留意见。在郭若虚看来,画作风格以关、李和范著称,而董源仅仅是精通山水,远不如王维和李思训。以雄壮风格而著称的三家山水,不再成为元代的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对象。
《洞庭东山图》元赵孟绢本设色纵61.9厘米横2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追求内心的平静,文人画家希望从古人那里找寻契合于情趣的东西。在元代文人眼里,董源纯粹率真的画风备受推崇。因摹仿董源,赵孟的《水村图》而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洞庭东山图》中,颇具董源之风范,设色以淡青绿为主。黄子久的山水,师从董源且更胜一筹,其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临摹于董源,非常之纯粹天真。吴镇,也因学董源而出现了变化。王蒙与董源在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人评论倪瓒风格,自成一派,不过在本质上,还是带有董源之风。
《谢幼舆丘壑图》
元赵孟绢本设色纵20厘米横.8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可以说,董源影响了每一个元代文人画家。高克恭习画初期,从“二米”开始,晚年之后也颇受董源影响;赵雍笔下山水,不仅受其父影响,而且深得董源之神韵;而对于方从义而言,虽然以“二米”云山见长,但其笔下作品,亦有董氏之风。
《鹊华秋色图》
元赵孟纸本设色纵28.4厘米长93.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以书入画
在元代文人画作中,经常把画与书结合在一起,以书入画在唐宋年代并不多。随着赵孟等人对此风格推崇,加之柯九思通过线性塑造出具体的物象,并与不同书体联系起来。以书入画这一理念,从唐宋时期的鲜少涉及,到元代开始运用,不仅具有理论实践意义,且升级到审美的内在标准。在元代画家的笔下,书与画融合在一起,创作出诸多精湛的作品,为后世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