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拜占庭镶嵌画与敦煌壁画宗教背景
公元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早期的基督教艺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疆域延续发展,形成了具有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的拜占庭艺术。早期拜占庭艺术已与古典艺术分路而行,开始在建筑、绘画及其他造型艺术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模式化的艺术形式一直为君主和教会所延用。其绘画艺术主要体现为镶嵌画艺术,所谓镶嵌画,就是将彩色玻璃、石头和大理石组成的小方块,镶进泥灰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作为拜占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镶嵌画充分体现了光与色的形式美,使信徒进行庄重的的宗教仪式时,能感受到来自天国的神秘光辉。
东汉时期佛教绘画传入中国,经历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盛行起来,君主和人民的重视使得石窟壁画、佛寺道观壁画迅速发展。石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壁画最为丰富,艺术成就最高。当代一位日本艺术家说:“从敦煌早期壁画中可以看到埃及墓中壁画的风尚,看到拜占庭艺术的风尚,看到罗马艺术的风尚”。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其他的宗教艺术一样,描绘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
二、不同的信仰
基督教教义中重要的一条是上帝创世说,世界上一切均是上帝创造的,艺术家是忠于上帝的工具,须全心全意为上帝服务,按照宗教的观念和教会的要求描绘山川大地、飞鸟走兽、树林草木。基督教美学家认为,美源于上帝,上帝是美的本体,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出来的,因此画家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要真实表现人体的比例、结构,不能歪曲上帝的形象。与西方基督教绘画真实的再现客观事物不同,中国的宗教绘画对人物的形体不讲究准确的比例,不注重模仿物象的外在真实,画家抓住客体中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描绘出物象的形神,表现出变幻之美、朦胧之美的深邃意境。
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是出自实际利益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对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敦煌人来说,这类渴望和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其宗教信仰的世俗性、功利性也更为明显的体现在敦煌壁画里。所以敦煌壁画很多题材都是表现脱离现世,寻找极乐世界。对于基督教而言,情况完全相反,信徒超越世俗之外感受天主的真实存在,上帝是万物主宰,生命万物是上帝意志的体现,这种信仰是纯粹精神性,并且由于精神至上而强烈排斥肉体和现实享乐。因此脱离现实、无任何功利目的,是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基本特征。
三、艺术表现形式比较
(一)绘画材料的比较
作为拜占庭艺术典型的成就,镶嵌画以彩色玻璃为主要材料,在制作中,彩色玻璃“大多不与壁面平行,从而通过不同角度的碎片造成光的折射,使壁面产生斑驳闪烁;尤其是随着观者视点的移动而时隐时现,造成神秘、梦幻般的效果”。镶嵌画独特的变幻、神秘、闪耀的特质暗示宗教精神的诸多品质,是基督教精神的最理想表现形式。
敦煌壁画的绘制材料则不具备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画家用毛笔及矿物颜料去描绘理想中的情景。中国的审美文化不崇尚神秘之美及宗教狂迷之境,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