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玉雕作品的欣赏,我们常常被它外在的形式所感染,如造型的拙朴、雕琢的粗细、线条的简练、以及外在的张力,气氛之神秘等等,如何透过这些表层的东西去认知它内在的含义,从而探寻它的规律与特性,这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同时,也要从长期浸淫力学美的玉雕大师的成长故事里,去深入肌理地挖掘玉雕的内涵美和形式美。93年,刘章雷上镇平职业高中,学习工艺美术,当时的泥塑、国画、素描是他最喜欢而且是学得最好的课。也许,所有的琢玉人都会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对泥塑天生的敏感和无比炽热的喜爱,刘章雷大师也不例外。
记得那年上职中时,有个姓张的邻居专做和田玉器皿,明清时代工艺的器皿,他家的一款和田玉抱月瓶,器形美,非常圆润规整,掏膛工艺难度大,很招人喜欢,仿佛,这个抱月瓶对他产生了一股魔力般的吸引力,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都说做玉的人天生就会跟玉产生共鸣,而眼缘是一道分界线。所以,他开始了求知探索之路,每天下学后,刘章雷天天往邻居家跑,看邻居家的师父和徒弟们做和田玉器皿,自己手痒跃跃欲试时,也上横机实践,带着好奇、探索的神秘之旅,这个少年异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小心翼翼地琢磨每一件器皿,生怕损坏了邻居家的玉货。 当时的邻居,也万万没有想到当时自己的无心之举,开放了一个实践机会,时隔16年之后,竟然成就了一名优秀玉雕大师。刘章雷至今仍记得邻居对自己做好的第一件和田玉器皿的高度评价:“对传统工艺有着天然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手工仿佛天赋索然,有一天你将成大器。”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鼓励,也许那位邻居可能不知道,这对一个初次打开逐玉之心的少年来讲,更像是一句魔咒,对他今后的路,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放眼当时的玉雕行业,师不外传的传统,全程让自己琢磨、自我学习、实践,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和胆识。 对于自己的天性和爱好,其实,爸妈是非常支持的。家人的温暖和支持,让他的琢玉之路走得更加有拼劲。这股来之邻居和家人的温暖和无声的支持,一直持续到他上南阳理工学习工艺美术。 进入学校系统地学习泥塑、国画、素描,让他对今后的玉雕有更深刻的了解,对玉雕的表现力更加细腻,对玉雕的力学美更加深入的研究,雕刻之路上的手法更加老道。由于在学校的实践少,刘章雷开始把目光投放在了外面接加工活来锻炼自己的雕刻水平,这也打开了他的商业经营之路。由于自己重感情,他身边也渐渐地积累了不少人脉,很多朋友都很乐于把自己加工玉货的活儿交给他做。
对玉石雕刻独到的天赋秉性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再加上创新的设计琢磨,刘章雷的玉雕作品很快就俘获了朋友和客户的心,他的发小财之路也慢慢地打开了。时隔多年,每当刘章雷回忆起当年那种获得朋友认同,还有轻松就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赚得外快,那种年轻时简单的满足、幸福、自豪,溢于言表。每个玉雕大师成长的道路上,都是亦商亦工,商的是自己谈生意、找渠道卖货,工的是自己做雕刻、自己加工。创业初期,都是个体经营,所以大部分都是一半商人、一半雕工。 每个商人,对自己的第一笔生意都是最看重且印象最深刻的。其中有一单八块钱的订单让他赚足了幸福感。当时,有个朋友想做一件阴雕的八仙过海的小挂件,经过一晚上的倒腾,刘章雷如期交货,朋友看到作品表现手法好,阴雕十分到位,十分满意,当场付款,当时生活费一月也就40元,轻松就赚了五分之一的生活费。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边跑渠道边接单做加工活儿。当积攒到人生中的第一笔大款元时,刘章雷按不住兴奋的性子,当机立断地买了自己雕刻生涯中的第一台机器。 94年,这位经不起拥有自己第一台玉雕机而兴奋过度的玉雕发烧友,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挽留,毅然辍学回家,把自己关闭起来,一门心思做玉货。回家闭门造车一段时间后,刘章雷感觉自己对玉货无法把捏到位,经人引荐,跟玉雕世家大师仵魁府学习传统玉雕工艺,仵魁府老师专攻兽件,被誉为“河南玉雕兽王”。当时,仵魁府老师担任镇平县玉器厂车间主任,有20余名徒弟,而现在,登记在名的仍然坚守玉雕传承的只有刘章雷一个,仵魁府玉雕一脉仅留刘章雷这根独苗。 在刘章雷的印象中,仵魁府老师非常朴实平易近人,尤善言传身教。自然,博得徒弟们的好感。 九零年代正是玉器的起步期,市场刚刚兴起,那时候做的玉货料子都比较差,对成品的品质要求不高,利润空间不大。但仵魁府还是坚守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信仰,不动摇,不断地研习玉雕工艺,授业于人。
95年,刘章雷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大货,有个客户慕名来找他做一件芙蓉石的太狮少狮大摆件。看到原石时,刘章雷也没多大信心,但看着客户眼中满是期望,他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活。仵魁府知道情况后,帮忙一起做,从造型上用料上亲自把关,手把手带刘章雷攻克每一道工序,师徒两人边设计边修改,修修补补,这一做就是三个月。 这是刘章雷经商后的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一万块(相当于现在的15万元)。这次的加工,让他突然间意识到玉雕在未来将很有前途,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但让他苦恼的是这个一万块钱的加工费,前前后后找客户要了两个月才把款给要回来,让他体验到了生意的艰辛。当收到加工的款后,他萌生了想去外面闯闯的想法,敏锐的商人眼光,让他踏上了去云南的游学之路。 在云南昆明,这个从小就不安分的半商半工的小伙子,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体验了一把异乡的游学瘾,在昆明的那段日子里,在一个朋友工厂里做翡翠玉货设计,做了一段时间后,刘章雷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对玉石的眼缘更加深入,对翡翠的变现力找不到细腻度,不适合自己。
只是云南气候好,年轻时玩性也大,喜欢与朋友们纵情能够与山水之间,山水中,无处不在的自然力学美、变现力,让他流连忘返。两年里,从游历山水中,刘章雷放任自己的心绪,那段日子里的快乐和在自然山水中学到的东西,对自己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入肌理的影响。98年应父母命回家成亲,婚后,刘章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招收了17个徒弟,主攻和田玉人物、花鸟、兽等小件,根据市场需要做货,灵活经营,眼界得到进一步锻炼。工作室成立的时间,刚好赶上了当时市场最好的形势,再加上自己工作室的工好,人缘口碑好,朋友熟客介绍生意也多,当时接的单都做不完,日夜赶活,也不觉得累,反倒是活越做越有劲,使不完的气力,总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后来自己生意做得多了,才知道这个叫做厚积薄发,回味那个充满干劲的年代,刘章雷总会陷入深思。买料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能做客户想要的东西,能做仿古件,能够实现自己职专学习器皿时的想法,不再受各种外力束缚,可以放手地大干一场,施展平生抱负,刘章雷那颗不安分的商人的心,久久未能平静。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小子会踏实地在镇平安定下来,他那种不安分的的商人的天性又一次作祟,再次踏上了异乡寻玉之路。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他不停地游学,把南方的揉工、刀工相结合,感悟到二者结合的优越性和更加微妙的表现力,更能凸显力学美的玉雕创作技法。再次回归自己的工作室,对白玉的更细腻的表现手法,更为出挑的凸显了白玉的坚韧和张力,很快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刘章雷的生意一时间做得顺风顺水、热闹非凡。在授徒方面,他坦言自己比较喜爱胆大心细的徒弟、胆大敢为、大刀阔斧的去做事情,时不时给他闯祸的有创意的弟子。敢做,敢为人先,意味着心态的成熟和自我克服,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修炼。刘章雷大师对于徒弟的管理,比较放松,不光是对朋友百分百的信任,对徒弟也是经常鼓励,下车间帮忙修修补补,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谈及到此,他微微笑道:“在现代,工业流水越来越普及的过程中,玉雕行业,只有技术水平稳定了,你的作品的品质和工艺才能无可挑剔,你能发挥一块玉料的最大价值,那才是永恒的价值。材料始终只是载体,工艺才是无价且赋予价值的主要因素,工艺好才能被行家认可,喜欢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是的,刘章雷大师一语道破了玉石经营的短板和局限。现在整个玉石市场,有很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玉货。而经得起暴利的诱惑,坚守品质至上,只做良心匠人的精品玉货,坚决不让一件次品流入市场,尽善尽美,这是一个做玉货人的商道底线。刘章雷让自己的心更加冷静的同时,游离于传统手艺人和玉货商人之间,把品质和良心放在首位,这也是他认为自己生意能够不断做大做强的原因。作为一名从骨子里喜欢玉的少年,崇尚玉雕表现力和力学美,不满足于任何一种流派的约束和局限,自我流浪,游而学,学而用的精神和行动力,值得我们敬重。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章雷大师能够创造更多精美的玉雕作品,以飨广大痴玉者,弘扬玉文化正能量。
撰稿:匠人百科-闻艺
运营人员:墨小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