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年,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的现场;从城市抗疫一线到海外疫情中心;从暴雨淹没的农田到风雪围困的城市;从棉花丰收的天山脚下,到雪域高原的牧民家中……都留下他们践行四力的足迹。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年2月24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刊发7位年轻新华社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拍摄的作品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11月底,我踏上从海南返回北京的飞机。

从祖国南端飞向北方,夏与冬的交替在一瞬间完成。过去的一年,仿佛也是这般转瞬而逝。然而看着自己拍过的一张张照片,又让人觉得,时光在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停住了,并永远保存下来。

幸运——见证向星辰大海的奔赴

“10,9,8,7……点火了!”一阵沸腾的欢呼声中,远处的发射塔架底部出现一星金色的火光,塔架底部两端腾起白烟,随之升起的是长征八号火箭。

周围兴奋的呼喊声、激动的快门声不绝于耳。我紧盯着相机取景器,左手牢牢扶着独脚架,用略微出汗的右手食指按下快门。

我感到自己心跳在加快。我屏住呼吸,努力让镜头追随已经升到空中的火箭,直到火箭窜入云端,不见身影,只留下撕裂长空的声音,我才一声惊叹。回看相机里定格下的火箭点火、发射、升空的一张张瞬间,我在激动之余,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我拍下我真正作为记者的第一组照片。

在出发拍摄之前,我提前做了准备工作。查阅国内外火箭发射图片,思考记者们拍摄的角度、比对他们在不同拍摄情况下使用的参数,同时查阅火箭发射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弄清楚火箭的发射过程。

在拍摄图片之外,我还尝试拍摄了Vlog视频,记录下自己第一次宝贵出差经历,和读者一起分享作为新手的我在拍摄火箭发射时的激动与自豪。

令我意外的是,人生中第一条Vlog竟然得到了很多认可,收获了很多鼓励,这让我倍受鼓舞,更有信心继续探索新的可能性。

↑年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年3月12日凌晨,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这是我第一次在夜间拍摄火箭发射。我把Vlog的镜头更多地转向“围观”火箭发射的观众。

发射窗口预计为凌晨两点左右,但晚上九点多时,淇水湾沙滩观测点已经聚集了大批观众、航天爱好者及媒体记者。

1时51分,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

夜晚的发射用“震撼”已经不足以形容,我坚信我只在科幻片中见过这样的场景:当火箭腾空而起,整个夜空似乎都被火箭的高温尾焰照亮,一片耀眼的光芒在黑夜中猛然喷射开,当火箭入云,云朵仿佛也“烧”了起来。

一团火光在夜空中划下一道弧线,直到这团亮光消失在黑夜里,周围一切才恢复了宁静。

人们意犹未尽地离开海滩,我也赶紧把相机和镜头收好,就地坐在一块大岩石上选片子发稿。等我发完稿准备离开时,才发现原本喧嚣的沙滩上已经没什么人了。

↑年3月12日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本次发射的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过去一年里,我很幸运地参与拍摄了四次火箭发射,尝试了不同的拍摄点位和报道形式,在积累报道经验的同时,有幸见证了中国航天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也感受到这片沙滩上我从未预想过的热情与魅力。

感动——穿梭在热带雨林的坚定身影

“大家把裤脚扎紧,不然蚂蟥会钻进去。”年6月1日,在踏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前,吊罗山动物监测队队长罗樊强这样叮嘱我和同事。

吊罗山片区中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矮林自下而上分布,峡谷纵横、溪流环绕,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适宜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小爪水獭生存,寻找小爪水獭是罗樊强和同事们的重要监测研究方向。

动物监测队在雨林中规划了十几条调查样线,并沿途布设了红外线自动相机。走完一条调查样线需要一到两天,罗樊强和同事的日常工作是更换红外相机电池和存储卡、查看相机图片。

↑年6月2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吊罗山动物监测队队长罗樊强(左)和同事查看红外相机。

雨林中枝缠叶绕,怪石罗列,山路难走,湿度很大,我一手护着相机,一手拨开枝蔓,很怕脚底踩空,没走多远衣服已经湿透,眼镜也蒙起白雾。但无论是攀爬山坡还是踏石过溪,罗樊强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飞。当我和同事还在河流这边时,罗樊强已经蹲在对岸的大石头上埋头研究起动物脚印的痕迹。

↑年6月2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吊罗山动物监测队队长罗樊强进行观测工作。

“在年12月24日凌晨4时30分,红外相机拍下了小爪水獭的珍贵身影。”说起小爪水獭,罗樊强的双眼闪着光。日复一日巡查调查样线,期待与失落循环往复。

“不觉得枯燥吗?”我忍不住问。

罗樊强咧嘴笑起来:“和雨林为伴嘛!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啊。”

雨林孕育了生物多样性,而这背后离不开护林员、动物监测员们对雨林及动物的热爱和坚定的守护。

感受体育之美——乘风破浪的他们

年8月26日,碧海蓝天,第十四届全运会冲浪比赛在海南万宁市日月湾开赛。这是我第一次拍摄体育赛事,紧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天公作美,晴空万里,浪况不错,就是沙滩被晒得烫脚。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视角,我放弃了有遮挡的媒体位置,来到滚烫的沙滩上。在海南做摄影记者很神奇的一件事是,晒着晒着就不怕晒了:当专注于取景器里的画面时,烈日的灼烧感好像消失了,阳光似乎也不那么刺眼。只有当拍摄到令自己稍感满意的照片,目光从取景器移开,才感到晒得有些发晕。

精彩的体育赛事让我的精神一下子就集中起来。肤色或古铜或黝黑的冲浪运动员置身碧水之中,观浪、抓浪、滑水……最终驾驭海浪,每一瞬都赋予海浪更多的活力,每一瞬都将可能成为赛场上最精彩的瞬间。首次拍摄体育赛事,我告诉自己首先拍好“规定动作”,但如遇到有趣的瞬间也不能放过。

↑年8月26日,河北队选手董子豪在男子短板预赛中。

↑年8月26日,河南队选手王雪银在女子短板比赛中。

↑年8月26日,参赛选手在海南万宁日月湾进行赛前热身。

↑年8月26日,辽宁队选手高恒(前)在男子短板比赛中。

拍摄全运会冲浪预赛这一次初步的尝试让我感受到体育摄影对“快”和“准”的要求——选片传稿之快,核对信息之准;更是让我窥见体育摄影之魅力:记者全神贯注于赛场之上、集中在运动本身,淋漓尽致地“沉浸”于体育之美中。

在海南这一年,我经历过在烈日暴晒、衣服湿透的情况下进行采访,也经历过临时被派往台风登陆点,迎风冒雨拍摄受灾现场的任务;拍摄过曾反复修改脚本的Vlog视频;也曾临时出镜介绍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黑科技……

从吊罗山热带雨林到乐东15-1海上气田,从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到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从对记者工作懵懵懂懂,到独立完成策划和采访,镜头记录的一个个瞬间见证了我的成长。

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让我能够亲历现场,感受影像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年1月5日,工人在海南三亚深海科技城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工地上施工。

↑年2月14日,在海南省三沙市赵述岛,三沙航标处永兴航标管理站副站长傅建斌在灯桩上擦拭太阳能板。

↑年10月13日,在万宁市山根镇,工作人员清理被台风刮倒的大树。

扫描下图中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