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石头可都是宝贝,保护性开发让它们重新焕发了‘生机’。”贵州绿博园“石林秘境”中极富喀斯特地貌特点的石头,令前来勘探的专家学者们连声称赞。这片天然石林“藏身”于贵州绿博园生态文明长廊,是中国城乡负责的六大施工界面之一。
生态文明长廊总长约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处处都是花海,满目皆是绿色的园区里,这里成了唯一一处被奇特秀丽的石头占领“C位”的特色“秘境”。“在规划设计之初,生态文明长廊,尤其是石林,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建设原则就是要尽量利用现有场地资源,不做过多开发,保护好原生环境。”项目部总工张朋说。因此,项目部定下了“保护好每一块石头”的目标。
然而,石林区土质层太薄,不管种什么植物都很困难,“就算种上了,存活与养护也是问题,而在石头缝里养树则是难上加难。”张朋虽然在园林行业经验丰富,但是面对这片石林,他也犯了难。
张朋不断向行业里的专家、老师傅请教,反反复复勘察现场环境,研究当地植物特点,最后想出了“土生土长”栽种树木的妙招。
“所谓‘土生土长’,就是取当地的土、种当地的物,就地取材有效避免植物水土不服,最大限度地保障植物存活率。”张朋介绍道。
为了找到合适的泥土和树种,张朋带领团队在园区和都匀市附近的山上反复寻觅。“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在山上转来转去,腿都跑酸了,鞋底都磨薄了。最后,终于在一块大石头上,找到了‘秘密武器’。”张朋所说的“秘密武器”,其实是都匀本地一种叫肾蕨的植物,它只需要很少的泥土就能存活,还特别耐旱。
“就是它了!”张朋很兴奋,马上定下了施工方案:先在石头的浅表处铺上一层薄薄的腐殖土,种上肾蕨后再铺上一层苔藓,“这样苔藓看上去好像天然附生在石头上,与石头完美融为一体,我们就可以在石头上‘绣花’了。”
对于自然坑洞,张朋也想到了办法,稍深的坑洞,用回填种植土,种上本地的山茶、毛鹃和夏鹃,开花的时候,美不胜收;更深一些的地方,则种上石林原本就有的油松,形成葱郁松林,风过松动,别有意趣;而石林中那块高耸空中、造型奇绝的石门,与爬藤类植物最搭,种上油麻藤、扶芳藤就再适合不过了。
找对了物,只是第一步,怎么把几百斤不同科目的苗木运送进场,细密地种在指定位置,又成了问题。不能破坏石头,所以不可能有大型机械进场,只能靠肩挑人扛,两人一组、三人一队,不管天寒地冻还是炎炎酷暑,一担又一担的苗木全靠人工给挑上了山;不能随意挖坑打洞,必须依照原有山势和石头的形状,为每块石头定制一对一的“服务”,搭配不同的地被、乔木、灌木,打造“一石一景一意境”的全新景观面貌。“我们脚下的这条景观路原本是没有的,是靠人工一步一步就着山脊走势和石林间的缝隙慢慢踩出来的,然后再进行后续施工。”张朋说。
项目的精细化施工博得了全国绿委会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中国城乡绿博园项目部也把在石头上“绣花”的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在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时,不忘让每一颗树都有合适的环境自然生长,让每一块石头都能在风吹雨打中“讲述”自己的故事。
来源
中国城乡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
陕西宝坪高速秦岭天台山特长隧道贯通原标题:《在石头上“绣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