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97040.html

很多人都听说了足球在中国的起源叫蹴鞠,那蹴鞠的起源又是什么呢?

蹴鞠也就是踢球,踢球的前身是来自于祖先的生存活动,狩猎谋生。

最初人类的食物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不像如今人类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原始时代人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生存下来的食物,否则就要挨饿,甚至死亡。

远古时代,人类最初用石头砸动物,砸死一只动物就有食物吃。后来发展用绳索飞石球,陶球打野马吃,在山西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大量野马遗骸,还有石球。这些野马据专家称就是被石球砸中的或被绊马索擒住。随着人类圈养动物畜牧业发展,原始扔石球狩猎方式变得越来越少,慢慢扔石球,踢石球就成了人类模仿原始狩猎生存方式一种游戏。

赫哲族就发展一种叉草球的游戏,也是原始狩猎方法演化而来,编一个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然后相互用猎鱼的叉子叉草球,叉中为胜,未叉中为负。由此可知,如今人们很多游戏,都是对原始生存方式模拟。

那么,中国足球,蹴鞠又是怎么兴起的呢?汉代刘向《别录》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

年长沙马王堆遗址出土了帛书《十大经·正乱》。此书记载黄帝发明蹴鞠的神话故事。

当时黄帝与蚩尤两个部落发生冲突,最终黄帝战败蚩尤,并把蚩尤杀了,为了泄愤,还将他剖尸,取出蚩尤的胃囊,充足气,当作皮球踢来踢去。于是打开中国蹴鞠的历史大门。当然这是一个有些残忍的传说,未必是真实的,但足以说明中国足球史确实很早。

到商朝时代,有甲骨文记载卜辞,称:“庚寅卜,贞:乎品舞,从雨。”品就是蹴鞠的意思,品舞即为蹴鞠舞。这句话是说庚寅这天商王占卜,顺利:人们跳蹴鞠舞来祈雨,上天就会下雨的!

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苏秦列传》记载:齐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说明当时中国很多地方都开始流行蹴鞠,尤其是齐国人,也就是山东临淄那个地方特别流行踢足球。

到汉魏时期,暂时没有战祸,国家选择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出现社会经济繁荣昌盛景象,促使蹴鞠游戏遍及全国。

这在《西京杂记》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想把亲爹刘太公接身边享天伦之乐。谁知道他到长安皇宫后成天闷闷不乐。皇帝儿子一问才明白,老父太公在沛县老家过习惯了斗鸡,蹴鞠的游乐生活。于是刘邦建立一座仿造沛县新城,设置专门的蹴鞠室,并把丰邑老百姓都接过来。刘太公继续过上了“斗鸡、蹴鞠为欢”的日子,这才心满意足。

在桓宽《盐铁论》有记载:“贵人之家,蹋鞠斗鸡。”汉武帝在上林苑平乐馆还修有球场,汉成帝是个大球迷,几乎是沉迷于蹴鞠。《盐铁论·国病》曰:“康庄驰逐,穷巷蹋鞠。”到处能看到平民百姓在小巷子里踢球。并有“寒食蹴鞠”说法,寒食节指清明节前后才是踢足球的最佳季节。而且汉代皇帝大多都热爱蹴鞠,个个都是足球迷。由于蹴鞠有其对抗性与竞争性,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活动,也成了军人体能训练,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

在刘向《别录》就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今军无事,得使蹴鞠,有书二十五篇。’”

可见当时没有战事,国家鼓励通过蹴鞠来保持强健的体魄。蹴鞠受到各个阶层人的追捧。

甚至还出现蹴鞠狂热份子,因痴迷蹴鞠而猝丧命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古代名医淳于意替安陵一个公乘项看病,再三叮嘱他要注意休养,不要再外去踢球了,他就是不听,结果当场吐血身亡。这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狂热“球员”。

东汉还建立专业球场,有一套球规。东汉李尤的《鞠城铭》就有说明球场的建造为长方形,四周是墙,两只半月形球门遥遥相对,鞠域一半各有六个球员,全场共有十二个球员,裁判要按比赛规矩,公正严明的评判胜负,球员要心平气和接纳输赢,服从裁判,以踢进球门球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等等。

汉代名将霍去病在行军之余,往往就以蹴鞠来训练军队战斗力。

《汉书·霍去病传》有记载,霍去病出征塞漠,“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

刘歆在《七略》一书中说:“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戏以讲练士,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蹋鞠。”

敦煌曾出土过一个鞠,内填丝绵,外用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的绳捆扎成球形,这个鞠应当就是边郡军士举行蹴鞠训练的例证。

到三国时,蹴鞠仍然是军队中主要的训练运动之一。《太平御览》说:“汉末三国鼎峙,年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唐朝时期是中国蹴鞠历史开始进入高潮时期,制作蹴鞠的材料和技术都更加先进,改为八片皮革球,内置动物毛或者内以猪尿包(膀胱)充气,改为皮气球。唐朝女子也加入了蹴鞠的队伍,并且女子更加热爱蹴鞠游戏。

唐骈《剧谈录》云:“时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装蓝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这些十七八岁少女都会踢球,而且技术很高。可见蹴鞠当时盛行天下。

而且还经常举行蹴鞠比赛,获胜者还有奖赏。韦庄云:“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这首诗反映的就是裁判(上相)给优胜者发奖金。一般在自由场地踢球,无球门,称“白打”。

王建的《宫词》之八十一写道:“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描写的就是寒食节,宫中女性在踢足球的场面,还有奖金发。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描写了少男少女一起踢球荡秋千的景象。

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在远漂泊多久都还是喜欢蹴鞠和秋千,而且大家习俗都差不多。

宋朝时期是中国足球历程的真正辉煌的时刻,蹴鞠的工艺由之前八片皮变成十二片皮,制作的重量,材料都有规格,种类竟然达到了四十种之多。这进一步加速蹴鞠的全面普及,和踢球技术的提高。

《宋志·礼志》介绍,宋朝的尚书省专门制定了蹴鞠仪式,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当中。

当时宋朝上上下下从朝廷,官贵达人到老百姓,大大小小节日,皇帝祝寿,富人生日等等庆祝活动都安排蹴鞠游戏。还出现了专门靠踢球为谋生的艺人,并且社会上有成立专门蹴鞠社团。如圆社、打球社等。

宋朝的皇族与官僚们对足球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程度。有些是爱踢球有些是爱看球。北宋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就描绘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

宋徽宗赵佶更是个球迷,他每日喝酒宴会上观看宫女蹴鞠,还赋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南宋的孝宗赵眘对蹴鞠近乎迷恋到痴狂的地步,有事没事把将士招来踢球,把国家大事抛之脑后,还不听劝。“时召诸将蹴鞠殿中,虽风雨亦张油帟,布沙除地。群臣屡以宗庙之重,不宜乘危,交章进谏,弗听”。

宋朝官员举行宴会,必有歌舞、蹴鞠表演。蹴鞠成了一种社交游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清明上河图》上也绘有蹴鞠场景。《水浒传》中的北宋时期的高俅就是蹴鞠高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也记载,高俅出身于圆社,因球技高超,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应该可以说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了。

宋人还记载了专门的蹴鞠技法的《蹴鞠图谱》《蹴鞠谱》《事林广记·戊集》。如《蹴鞠谱》上说“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说“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镰”等十种基本踢法,称为“十踢”,在七百年前中国就建立了完整的踢球技法系统。

《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南宋球会“圆社”,即“齐云社”。是当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足球社团,所谓“人间博戏,争如蹴鞠风流,世上会场,只有齐云潇洒”(《蹴鞠谱》)。当时称球门为“风流眼”。

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也记载了另一个因踢球而扬名的秀才柳三复,据说他球技出众,为了谋个一官半职,他打探到宰相丁谓很喜欢踢球,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终于有一天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捡起球并以还球为名进了相府,在拜见丁谓时,他演绎一番高超的球技,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见此大悦,当场给了柳三复一个官职。

《蹴鞠谱》还向人们介绍了蹴鞠是一种老少,男女皆宜的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及如何通过蹴鞠来健身,防病,养生的功效。蹴鞠是“壮士习运之能,英杰游戏之学”,“健体安身可美”“肥风瘦痨都罢”“精神爽”“消长日”“度永年”,是说蹴鞠起到强身健体美体,预防疾病,修身养性的作用,并将蹴鞠比喻为“发汗散”“化食丹”。

在七百年前,人们就充分认识到通过足球娱乐活动来培养健身防病的思想情操,真的是思想意识先进啊!

元明时期,蹴鞠活动逐渐走向纯粹娱乐游戏,并与青楼妓女腐败娱乐社交活动结合。元朝人喜欢观看蹴球伎表演,主要目的在于欣赏和娱乐,这就促使蹴球伎以技艺为资本。主要以妇女踢球作为技艺供人欣赏。擅长蹴鞠的妇女被称为“蹴球伎”,还出现了“女校尉”。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云:“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萨都剌《妓女蹴鞠》散曲中说:“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蹴鞠活动变成与歌舞一样,都是宴会上的娱乐欣赏的伎艺。

妓女们常常以足球为娱乐客人的手段。“占场儿陪伴了英豪”,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明通鉴》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蹴鞠已经成为放荡,堕落,风流的行为结合一起了。

所以元代出现了对蹴鞠活动的批判。王结《善俗要义·戒游惰条》云:“颇闻人家子弟,多有不遵先业,游荡好闲,或蹴鞠、击球,或射弹、黏雀。”

朱元璋称帝之后,因此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但朱元璋的圣旨也只能禁止军人踢球,并没有扭转足球的娱乐风气。

《金瓶梅》第十五回就有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妓女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

明朝时期,皇室仍然钟爱踢球活动,尤其是妇女儿童喜爱玩,在明杜堇《仕女图》上,绘了三个妇女蹴鞠形象。由于明代皇帝中明思宗喜欢蹴鞠,他纳了一位田贵妃,就是以踢球出名。这三个妇女就是田贵妃在宫中与其他宫女踢球场景。明末人王誉昌的《崇祯宫词》诗曰:“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可见当时深宫围墙中经常有妇女踢球娱乐。

到了清代,蹴鞠活动已主要变为妇女、儿童的游戏活动。踢球活动逐渐走向下坡路,《红楼梦》名著中有记录蹴鞠游戏的场景。第二十八回中有这样的描写:焙茗“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但清明节仍然有保持踢球活动习惯。中国体育博物馆有收藏清代五彩蹴鞠纹高足碗。

据说清代有爱好溜冰的满族人曾将蹴鞠与溜冰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称为“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作为禁卫军的训练项目,这不过是两千多年辉煌的蹴鞠历史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后来清代有关蹴鞠活动的书面记载越来越少,寥寥无几,慢慢就没落无声。

足球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记载中走过了两千年的兴起流行到辉煌没落的历程,一定发生过不少有关足球赛事和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足球的绘画。即使今天我们国足在国际赛事上往往不大如意。但这改变不了足球发明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历史事实。年国际足联主席亲口承认:足球起源中国!

中国蹴鞠文化的存在,发展,没落有其时代背景意义,蹴鞠在中国历史不仅有其娱乐价值,还有着其健身的价值,兵法战略价值,还有着社交价值等等。希望我们后代人吸取其精华价值,去其糟粕。

我们了解了中国足球历史,足球文化,才能增加民族自尊,自信,自爱。一个民族兴起,首先是民众要建立起文化的自信自强的心理。希望大家一起共同传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艺术智慧。

此处为了纪念中国两千年辉煌的足球历史,出上联:神州蹴鞠,勿忘风流千古史。

下联敬请五湖四海朋友们赐香留墨!

谢谢大家!

#奇闻故事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