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188934.html

李亚,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现居北京。别署二石精舍、鹤庐。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结业于清华大学首届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国画主攻花鸟、人物,书法擅长篆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霍春阳先生入室弟子兼助教、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画学会河北分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鉴宝中国》副主编、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石韵玉雕文化艺术指导。

凌云志99x46cm

论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文-刘大石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我们的远古先民仰观俯察天地宇宙而图画文字,象形字就是意象画,画字与生俱来的带着审美而出现,带着审美观念的汉字就不单单是实用,还强调审美。书与画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孕育而生。

元代画家、书法家赵孟在一首题画诗中这样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飞白是汉代蔡邕创造的一种草篆书体,这里可以理解为草书,草书因为枯笔快写笔道就会形成一些渴笔飞白,石如飞白就是说画石头如同写草书。籀即大篆,大篆强调中锋用笔,木如籀就是说画树木如同写篆书。八法就是永字八法,八法通就是说画竹子还应该搞清楚永字八法。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八百年前古人明确提出的书画同源。

云龙34x69cm

清代郑板桥称自己的字是:“乱石铺街体,六分半书,三分半画。”花鸟画大家李苦禅先生更是明确地说:“画到高度就是写,写到高度就是画。”近现代以书入画成功的花鸟画大家有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吴昌硕先生学画较晚,五十岁后才学画,但是他一生临习先秦《石鼓文》功底相当深厚,他临习石鼓文起初接近于原帖,到晚年已经达到了意临的境界,加入了自己的心性,他的篆书自成一家,他直接以篆书笔法笔意入画,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线条力能扛鼎,梅花枝干苍劲老辣,力透纸背。他画的玉兰花瓣,紫藤的藤蔓等等,一笔一画都是写出来的,如果没有多年书法功底,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成就。

澹然标格69x46cm

齐白石先生早年学八大山人,六十岁之后借鉴了汉代篆书《新莽嘉量铭》,笔法变圆转为方折,我们看他的篆书作品与《新莽嘉量铭》字帖对照就可以知道他的篆书是从传统中得到了启示,而不是自己随意创造的,后来他把这种笔法在他的画面上发挥到了极致,最有代表性的是他所画荷杆,以及荷叶的用笔。还有他画的虾蟹都是笔笔写出,一笔一画,力透纸背,极富金石气。如果对书法没有研究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福寿双全34x90cm

潘天寿先生的画,通过他题画的字可以看出他大量的借鉴了汉隶《石门颂》的笔法,《石门颂》是摩崖刻石,线条如锥画沙,气韵绵长,整体风格如闲游野鹤,气息非常高古,潘天寿先生借鉴了这种感觉体现在他的画面上是中锋的变化多端的长线条。

李苦禅是齐白石的学生,他的画以方笔入画,造型朴拙,明眼人应该知道他是充分借鉴了汉隶《张迁碑》的方折笔法与造型,他的画与字都带着方折的感觉,尤其是他画的鹰,他把鹰嘴、鹰眼、鹰背上的用笔,鹰尾上的用笔,爪子的用笔,甚至配景的山石,用笔与造型全变为方的,他这是充分借鉴传统,才敢于如此的创造。

天香69x46cm

伏羲氏演八卦一画开天,一条实线“一”代表阳,一条线中间断开变成虚线“--”代表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健壮为阳,虚弱为阴。中国人对于线条的审美与想象持续了三千多年,这种现象是汉民族特有的。我们对于线条的审美从未间断,书法与国画都是线条的艺术。使用毛笔蘸墨汁调水画出来的线条有长、短、粗、细,有快、慢、缓、急,有浓、淡、干、湿,有阴、阳、顿、挫,有起、承、转、折,有筋、骨、血、肉,有喜、怒、哀、乐。

有的人用线稳如泰山,有的人用线清如月光。线条几乎涵盖了中国人所有的感情,书画的线条就是笔墨的基本元素。上世纪末一场关于“笔墨等不等于零”的论争在画坛上演,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于传统的认识,似乎慢慢明白了笔墨不可能等于零,那怕是一条不表达物象的线都不等于零,因为就是一条不表达物象的线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

听禅69x34cm

以草书为例,草书是按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快速书写的一种书体,审美价值超过实用价值,那婉转流畅的线条如同纸上的舞蹈,又如同优美的音乐,直接触及到书法家的神经系统末梢,瞬间成永恒,就像心电图一样记录着作者的情感。书法是中国人创造的一种很高级的娱乐项目。线条是书画的命脉。

贵而不娇69x34cm

学习书法、国画都要先继承传统,以书法为例,一般继承传统就要先临帖,临帖的关键不在于临多少,而在于真正理解了多少。《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南海之帝名为攸,北海之帝名为忽,中央之帝名为浑沌。攸与忽到浑沌那里坐客,浑沌热情招待他们,攸与忽发现浑沌没有七窍,两位为了报达浑沌的招待,就每天帮浑沌凿一窍,到第七天七窍都有了,浑沌确死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于强调局部就会失掉整体,过于强调表象就会失掉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感。

寿者相69x34cm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篆、隶、楷、行、草优秀书法碑帖数以万计。优秀的古代国画作品,近现代国画作品亦是难计其数。学习书法、国画都要选好的学,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习传统要有个整体观,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一般我们现在学书法,上手就是颜、柳、欧、赵四家楷书,有些人常年写楷书,对着临不算,还摹帖,当然这种学习态度是好的,但是楷书的艺术性较之篆隶、行草是稍差一些的,也比较难与绘画笔法接轨,楷书做为基础是必须要学一段时间的,但是搞艺术创作还应该广泛涉猎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这些书体自由度较之楷书更大。

和为贵69x34cm

我们学国画也不能只把目光盯在明清和近现代,唐宋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唐代的人物画造型以及马的造型是非常具有汉民族特色的,宋代的花鸟画、山水画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临摹学习一件作品要了解作者的出身、性情以及创作背景,然后从整体、情感入手,而不是玩命的去强调一笔一画,而不去研究作者的情感与作品的整体气象。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继承传统呢,因为传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我们学习传统不应该只单单学技法,更多的是要去与古人沟通,提高精神境界。

寿相仙风69x46cm

书法释文: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69x17cmx2

古代的科学技术虽然没有现在先进,但是在文化情感层面上我们远不及古人,近代国画受西画的影响与冲击很大,以至于在过去几十年有点迷失方向,例如前些年批评董其昌与清代四王,李可染先生早年受这种思潮影响对于董其昌的山水不屑一顾,但是到了晚年在几次博物馆展览看过董其昌的山水画之后,他渐渐读懂了董其昌,他晚年评价董其昌的画说:“他的画就像是在月光地里看到的山水,墨色温润,线条清如明月光。”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大福禄69x34cm

我们现在反观董其昌与四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们的创造在精神层面,不在表面形式!”中国的精神支柱在儒、释、道,他们的创造就是把笔墨与儒、释、道精神融为了一体。所以说现在我们学习书画,要多加强理论修养,多读书明理才行。

书法与国画都是通过写意的手段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写意”一词应该与“描形”相对应,但是在国画的命名上,没有把工笔画命名为“描形画”,可见中国的工笔画不是在描形,而是笔画比较工整的写意画!“写意”这个词语道出了中国绘画的精神。

幽芳长春69x34cm

首先中国画是强调书写性的,这一点上书画用笔几乎是完全相通的,画画不是去描画,更不是去制作!前些年中国画坛真的在这个问题上迷失了方向,好在近几年又重反正道。其次写意讲“意象”,意象是什么象?郑板桥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胸有成竹。”的语句。所谓眼中之竹就是眼见的客观物象,胸中之竹就是你看到客观物象之后,自己在脑海中经过整理的形象,笔下之竹就是画家画在纸上的形象。笔下之竹就是意象,这种形象是客观物象与画家本人想法的结合体,是天人合一的形象,意象区别于西方早期写实的具象,又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

菩提妙境69x46cm

中国画的意象在汉代、唐代已经有大量优秀作品出现,我们看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里面的人物造型、马的造型,简练、概括、非常完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再看唐代的人物画,鞍马画,造型也是非常独特,是汉民族特有的造型方式。写意花鸟画不光有意象的造型,到明代后期又大量融入了书法的笔意,使写意花鸟画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雄视x34cm

明代林良、吕纪一改宋元花鸟工细画风,大胆的创造,使写意花鸟画迈出了关键一步。明末,陈淳、徐谓开始使用接近于今天的生宣纸作画,极大提高了笔墨的韵味,他们二人都是一流的草书高手,把草书的笔意融入了写意花鸟,画面笔笔写出,墨色淋漓,笔简意繁,明心见性。意象的创造过程也是中国画的写生过程,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写生的关键在于得心源。

凌云x34cm

简言之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概括、总结、取舍与升华的结果。”艺术只所以无价是因为是人类在精神层面的创造。每一件书画作品都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有了情感的作品才会与读者产生共鸣,所以一个书画家需要有诗人的情怀,需要有很高艺术修养。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作品。

风骨x34cm

主编:王成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