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美食猪猪说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刻石的出现是冶铁业发明的一个直接产物,因为在此之前广泛使用的青铜工具质地较软,所以不适合用作凿刻工具,自春秋时代铁器在我国出现之后,人们用铭刻文字的材料便从青铜器具以外迅速扩展开来石头作一种几乎没有成本又随手可得的材料开始承载着中国的文字一书法历史走过了多年的历史。传统书学习惯将战国时代秦国的《石鼓文》定为现存的第一块刻石书法作品,但河北平山县发现的属于中山国的《守丘刻石》,从年代上看似早于《石鼓文》,并且,它使用的是一种民间的俗体字,所以不像当时中山国贵族所用礼器的铭文,那样严整、坚深、冷峻。
石鼓文中国民间书法的最初步伐大约正是从这时开始的,进到西汉,刻石在民间风行开来,凡建筑、水利、丧葬祭祀,莫不刻石,这些刻石的存在,弥补了汉代特别是西汉时期传世书法遗存少的缺憾,为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当时书法的现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两汉魏晋刻石,具体可分以下数种:(1)摩崖刻石。这是一种用途极广泛因而被普遍采用的铭记文字方式,究其原因大约是其便利,一把利器,找一块较为平整的崖面即可成事。中国书法史上不少汉隶名碑即是这种摩崖刻石(如《石门颂》、《开通褒斜道刻石》等,其中一些可能是民间书法作品)。《群臣上寿刻石》、《大吉买山地记》、《张仲有修通水利大道刻石》是三件风格各不相同的作品:前一件为篆书,但也有隶意;中间一件属隶书,但仍留有篆意;后一件也属隶书,但也没有篆意,而楷书意味从中开始萌生。(3)墓葬题记。主要包括汉代石阙题记、画像石题记、黄肠石题记,买地券及一般性墓壁题记。
石门颂汉代石阙是一种重要的古代建筑遗存,在古代建筑与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早在北朝,地理名着《水经注》就已经对当时保存的汉代石阙作了详尽记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由于石阙为地上建筑,能够保存下来的数量有限,现在尚完好的汉代石阙大约有25处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南等地。由于石阙为纪念性建筑,所以一般都刻有题记。同时由于具有官方性质,题记由技艺高超的工匠完成,字体尽量规范、严肃,所以并不具有民间性。但也有一些石阙可以明显看出那种由工匠加载的民间意味,如四川的《王稚子双阙》和《沈府君左阙》两则题记,前者采用的是一种民间的俗体,楷书意味异常浓烈,后者虽是规范的隶书体,但其中的一些笔画被拉得很长,与汉简中的写法很相似。
水经注出土于北京的《秦君神道石柱铭》是另一种风格甚是强烈的作品,其纯中方笔,结体也极现方正,很像如今的黑体字。此大约是当时民间流传的美术字,用于装饰、美化(汉代《张迁碑》与之类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数百年后魏碑盛行的一种缘由。画像石题记由于墓主人是贵族,所以字体书刻得较规范,但墓室毕竟不是宫殿,所以工匠们的创意或率意会随时流露。《苍山画像石题记》的字体是一点都不含糊的,规规矩矩、方方正正,但是在镌刻时,工匠们可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常常是一刀冲切下去完整,连第二刀都赖得去补。此种率意的创作方式,大概只有在近现代的篆刻中才找得到,而作为汉隶绝对是一种“创举”。
苍山画像石题记与之相比,《文叔阳食堂画像石题记》图是一则全然不顾墓主人身份的题记。界栏划下之后,大概书丹这一道工序也省去了,刻工们径直刻下去,不论倚正、宽疏,全篇一气呵成,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态。至于主人是否满意,我们就很难下判断了。好在它是放在阴间,阳世的人们要接受要倒年后。黄肠石,是指汉代构筑大型陵墓使用的石料。这些石料上往往有刻写或墨书的文字。内容主要是记录工匠的名字、籍贯,石料的编号等,虽然简略,却对于认识汉代陵墓建筑情况与确定陵墓的时代、主人等重大问题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相对于画像石,在黄肠石,上镌刻题记更为随意,因为他只与工匠们有关,即使草草了事也不关主人的事,所以这类题记可以尽情发挥,使得其格外活泼。买地券简称地券,是古人用于随葬的迷信品之一,仿照买卖田地的契约而制成的名器,在形式上作为向神灵买下冢地作为阴宅的凭证。
文叔阳食堂画像石题记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用文字记述对地域灵界的转让买卖和占有,西周着名的金文《散氏盘》就是矢将田地划给贵族散氏,以周围的山、川、路、树等自然标示来标定界限,并列居证人,宣誓信守契约的记录。买地券因埋于墓中,故又称为墓券、幽契。有砖、石、玉、木、铅、铁等刻铸,或取简便用朱色、墨色书写。大多作矩形,也有长条形的。买地券在东汉时极盛行,刻于铅、玉、陶、石,上,还有刻在石崖上的,提及的《大吉买山地记》就属此类。墓石题记。这是墓志的雏形,用以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及生平,但不如墓志、墓表那么详尽。典型的如《贾仲武妻马姜墓石》(有人考证其为我国最早的墓志)。本则题记书法上与《苍山画像石题记》很有些相近,标准的隶书,许多笔画以单刀刻成,但较之后者,结体上更为灵动:字形大小错落、字间时疏时密,充满着俯仰起伏的变化。
散氏盘除上述所则,尚有其他一些涉及死者或生死关系的墓壁题记,形式上更为活泼、多样。如《黄颖神题记》,镌刻时完全不计工拙,笔画间可见明显的刀痕,字形的大小也极不一致,然而就在这纯无意的刻画中,我们获得了另一种享受一这是一个由非理性的线条构筑而成的另类空间,而要理解这个空间,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