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见到清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是年岁暮。其时肖林女士在帮德基美术馆编画刊,为弄清画卷所描绘的区域,给了我观赏的机会。此前看过《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之类长卷,都是复制品,当这出自清宫秘藏的十米长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时,那感觉是震撼的。此后又得到了这幅长卷的电子版,可以细细揣摩,曾为德基美术馆的朋友作过释读,拙作《格致南京》中也有介绍。最近又读到德基美术馆编、故宫出版社年7月版《石渠典藏·金陵图》,是一种装帧设计颇具巧思的横八开本,将精装灰布面做成反S形,这样就有了左上、右下两个开口。从左边打开,是印刷精美、缩印成八米的《金陵图》长卷,折为十一开册页,既可展开一览全貌,也可逐页细细品赏。从右边打开,是六位专家撰写的赏析文章,仿雕版古籍做筒子页装订,书页宽度以文章为单元,前窄后宽,逐次延展成阶梯形,便于翻检,而以首页《金陵图》局部画面依样延展成一整体。封面同样取《金陵图》局部压凹烫银,“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和书名烫金,典雅大气。
▲《金陵图》(局部)网络资料图片
梁白泉先生阐述南京历史文化,将这“盛世都会全景式记录”与《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等风俗图画长卷、与《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文字描述两相比照。聂崇正先生介绍了清宫画师仿画《宋院本金陵图》的经过及谢遂、杨大章、冯宁三位画家的生平。邱士华先生对上述三种仿画作了艺术上的分析与比较,由此想象宋院本金陵图的原貌。张震先生漫谈乾隆、嘉庆朝宫廷书画收藏与创作。徐吉军先生解读长卷画面并引证相关文献,从多方面介绍宋代南京城市建设、经济生活及社会文化。萧平先生从这一“具有记录性、叙事性的民俗特色画卷”谈到金陵胜景图的绘画传统。文章都以中、英两种文字印出,对于我们欣赏和研究这一画卷,以及探讨此类风俗图画长卷艺术,都有启辿。德基美术馆并于今年十一月推出了全景式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画中人物都“活”了起来,观众也可以化身进入画面,如影随形。这也是南京首次应用这一展览形式,让观展者在兴味盎然中领悟画卷之妙。
▲《金陵图》艺术数字展展厅(来源:德基美术馆)
据《石渠宝笈·续编》记载,清乾隆三十年()春,清高宗第四次南巡途中,在江宁(今南京)为《宋院本金陵图》题写引首,并作《题宋院本金陵图》七绝六首,以表喜爱之情:
“王气埋金秀且雄,六朝文物擅江东。试看负贩舆台辈,都有谢颜徐庾风。”
“笔妙得神已去形,高楼斜矗酒旗青。桂枝香咏临川好,遗曲犹闻唱后庭。”
“佳丽东南信莫俦,胜朝犹自建都留。赵家歌馆宁相让,别有轻烟翠柳楼。”
“琼窗绮榭簇勾栏,密意酣情各缔欢。官妓遗风自唐宋(官妓之设,最为败坏风教。而姜南《蓉塘诗话》乃艳称明初搢绅宴集皆用官妓,与唐宋同,且以后始有禁为惜,缪盩甚矣),政成何体污衣冠。”
“几经富庶几离乱,富庶欢娱离乱愁。只有秦淮一片月,溶溶无意照千秋。”
“画品秾纤出内家,九衢万户斗豪奢。秣陵五国天渊隔,一例东京录梦华。”
▲专业观众走进展厅欣赏“金陵图数字艺术展”(视觉中国)
清高宗并多次命宫廷画师仿画《宋院本金陵图》。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53册记载,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接得员外郎金江押帖,内开正月初八日太监鄂鲁里交杨大章仿画宋院本金陵图手卷一卷。传旨:交启祥宫冯宁仿画。钦此”。也就是说,杨大章仿作完成之际,即交冯宁据以仿作。此卷卷尾署款“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臣冯宁奉勅恭仿宋院本金陵图”,前后历时近两年。《石渠宝笈》三编对此有著录:“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一卷。本幅纸本,纵一尺七分,横三丈四尺二寸五分,设色画江乡城郭,人物熙恬。款:臣冯宁奉勅恭仿宋院本金陵图。钤印二:臣、宁。卷内钤:高宗纯皇帝宝玺、乾隆御览之宝。”现画卷上另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及“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宗治珍藏”等印,说明此画卷直到清末仍在清宫收藏。年逊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方式盗窃故宫文物,清单中即有此卷,后流落民间,为东北金融家彭贤收藏。彭贤曾受张学良之托在抚顺为张作霖修“元帅林”,其旧居彭公馆现为辽阳博物馆。
《宋院本金陵图》如今已无踪迹可寻。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五十二年()谢遂《仿宋院本金陵图》、乾隆五十六年()杨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图》并曾展出。年,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在保利香港秋季拍卖会露面,纸本设色,高35厘米,宽厘米。南京德基美术馆斥巨资竞拍,将这一映现南京城市历史风貌的长卷带回南京,作为镇馆之宝。
尽管我们无缘得窥《宋院本金陵图》的真相,但清代宫廷画家的奉旨仿作,即或在技法上与原作会有相差,画面内容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可以相信这一画卷中的景象,即是宋代金陵城的真实风貌。
▲《金陵图》艺术数字展展厅(来源:德基美术馆)
《金陵图》十米长卷,山川城阙,市井风物,历历在目,绘有人物五百余,动物近百头,商铺宅院四十几处,舟船车舆二十多驾,“一例东京录梦华”,可说是南京的“清明上河图”,对于我们了解南唐金陵城规模格局、宋代建康府市井风貌,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南唐所建、延续宋、元的金陵城,文献记载不多,图画资料绝少。《景定建康志》中的“府城之图”等只是粗略的示意图。《金陵图》则是形象生动的彩画长卷。画卷自右向左,以两处城门为分隔,可分为三个部分,左、右两端都是乡野风光,中部是繁华都市。这两处城门也成为我们判断图中区域的地标。左边一处并列着陆门和水门,城门外水面浩荡,不远即山石起伏,可以肯定是金陵城西垣南门龙光门(亦称龙西门,今水西门)和秦淮中支入江口的水门栅寨门。从《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中可以看出,位于龙光门之南的下水门,与龙光门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北边的栅寨门与龙光门相连。江岸山石则是石头山(今清凉山)余脉。
由此可以推知,右端的城门即金陵城南门(今中华门),门外护濠上有长干桥。在南唐建金陵城之前,长干里地区是南延至南门外越城一带的,此时虽被城墙和护濠隔断,南门外仍有市井延续,相当于今西街地区。由此再向南,便是雨花台余脉丘陵了。
两门之间的商市区,即今门西地区,也即从东吴大市到唐代长干里,再到南唐和宋代的“边淮列肆裨贩”,是延续千年未曾间断的商业中心区,与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完全吻合。画面中主要绘出的是秦淮河与凤台山之间的繁华市井,秦淮河在画幅上方,所以在画幅的下沿,常常可以看到丘陵山石。画师之所以选择城西南隅这一局部来表现金陵,因为它正是非建都时期金陵城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金陵图》(局部),网络资料图片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南门的形式最值得研究。与我们看惯的明城墙内瓮城不同,金陵城南门不但采用了外瓮城,而且设计成半圆型,有如半个水瓮。这应该就是“瓮城”得名的由来,而且可能是现存最早的瓮城实景图。半圆的圆心处建造了一幢方形城堡,城堡上方设单层城楼。巧妙的是,从圆心外伸的两道隔墙,与城墙同等规格,将这半圆分割成三个六十度的扇形,居中一个扇形对外开门。行人进门后,必须经过隔墙上的门,进入第二个扇形,再经过城墙的门,才能进入城内。隔墙上的门易守难攻,从隔墙和城墙上可以有效打击进入扇面空间的敌人,所以从外面看只是一个简单的半圆瓮城,内部实为两道三门的防御设施,功能相当于明城墙的两道内瓮城。
明都城城墙,只有正阳门(今光华门)外保留了这种半圆形的外瓮城形式,但内部没有隔墙,对外开南门和小东门,其防御功能远不及金陵城南门。
南门外的羊马墙,也是一个亮点。文献中关于羊马墙的记载都很简略,只知道它位于城墙与护濠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到,不但城墙与护濠之间有一道羊马墙,护濠对岸还有一道羊马墙,可以阻碍敌人渡越护濠。从墙与人的比例看,羊马墙高在两米以上,是壁立难攀援的砖墙。
龙光门的形式看似与南门相类,但半圆形瓮城内只做了一道分隔,而将城楼下的方形城堡作为城门。画家突出了城楼的歇山顶、敞门窗、雕梁画栋、镂空围栏,使其不像一个军事设施,更像观景台。这应该是入宋以后的变化。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城门洞的形状。栅寨门的门洞是我们熟悉的拱券,而龙光门和南门的所有门洞,包括瓮城门、隔墙门和主墙门,全都是过梁式木构门洞,呈长方形。当时确实存在着这两种门洞形状,而过梁式木构门洞的时代在前。
画卷中心部分,即自南门入城至龙光门出城一带的繁华商市风貌。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记载:“按《宫苑记》:‘吴大帝立大市,在建初寺前,其寺亦名大市寺。……又有小市、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等一十所,皆边淮列肆裨贩焉。’内纱市在城西北耆闍寺前,又有苑市,在广莫门内路东,盐市,在朱雀门西。今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桥、笪桥、清化市,皆市也。”除了纱市、苑市等少数几处,商市都在秦淮河两岸经营。《至正金陵新志》卷四记载:“《南唐书》有金陵市。至今有清化市、罗帛市。而自昔言市者,则以东市、西市、凤台、鹭洲四坊之达为市,盖即鱼市。”金陵市的位置近今三山街口。鱼市的位置在饮虹桥(今新桥)北,所以饮虹桥会成为秦淮河西五华里最重要的桥梁。金陵坊与鱼市之间即银行街,街南即今铜作坊。《景定建康志·疆域志二》介绍,银行街有“杰阁三层”的东南佳丽楼,花行街的层楼横跨街东、西,鱼市南的南楼跨宽征坊,都是过街楼。
▲《金陵图》(局部),网络资料图片
《金陵图》中所画,正是这一带。其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建筑、器物造型准确,人物神态生动,画面色彩清雅,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切实生动的图像铨释。认真研究画面内容,对于认识宋代金陵城乡建筑、市肆商铺、交通工具、工匠技艺、农业劳作、服饰鞋帽、饮食娱乐、风物民俗,都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画家对于建筑情有独钟,街路两边的房屋,不但建筑样式、院落组合各各不一,而且顶盖、斗拱、梁柱、台基、门窗、配饰,都取界画风格,有相当准确的结构图或剖面图。一些房顶铺瓦只铺了一半,让人可以看清承托部分,粉壁有大片破损,让人可以看清内部结构,若非刻意为之,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巧合。如果有建筑学家与《营造法式》对照来看,相信一定会有收获。房屋内部的陈设,也几乎没有重复的,如果逐一描摹出来,可以组成一部相当完全的家具图录。对于复杂的交通工具如大车,画家还特意安排了一家修车铺,门前有拆散了的大车零件,车轮、车架、车轴等部分一目了然。
从商铺中可以看出数十个行业,有饭馆、面店、酒肆、茶棚、粮铺、油行、染坊、当铺,还有学堂、书舍、街头杂耍等。其门里门外,都有相应的行业用具和人员操作,如饭店里的灶台,酒肆里的蒸馏炉,画得都很逼真,简直可以据此复制。临近桥头的一处临时摊点,以推车为摊位,车旁树着三柄大遮阳伞,伞柄插在大方砖中以固定,这方式现今仍在使用。
栅寨门内的这一座拱桥,应该是崇道桥。河南岸即今仓巷、红土桥,当时也属于繁华闹市。河里有打渔船,有渡船,有游船,有货船。栅寨门和桥之间的河岸,可以看到四个纤夫。因为船进栅寨门后是逆流而上,载重的货船须靠纤夫拉行。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上,金陵图中人物造型整齐排列(视觉中国)
道路上可以见到多种运输工具,有四头牛拉的大货车,运水的双轮车,有单人推的独轮车,驮货的有驴、马,还有骆驼。还有人挑担子、扛货架、头顶货匾。行人多数步行,也有骑马、骑驴、坐轿、乘船的。男女老少、不同身份者的动作神态,栩栩如生,服饰式样不同,色彩缤纷。这些都是旧时文献中很少具体记述的。
从收割完的麦地、赶牛耥水田,农民以连枷打场、罗筛筛麦,街上有人卖扇子和蝈蝈笼子,可以肯定是夏收时节。城乡树木枝繁叶茂也证明着这一点。天气渐热,有人撑伞遮阳,时近黄梅,行人多带着雨伞。
简而言之,在这幅《金陵图》长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生动的宋代南京风貌,广涉城市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经济、手工业、农业及生活日常、风物风情等多个方面,其意义远不止于地域文化史和美术史,对经济史、建筑史、交通史、风俗史研究都会有所裨益。而这部《石渠典藏·金陵图》的出版,使更多的人有了仔细观赏与深入探索的机会,相信也会激发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作者:薛冰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