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现场朱文刚摄

全国美展只是一种价值判断

范美俊

时下以“国家”等字样打头的画院、博物馆等机构,名称有点强势。难道,其他全额财政拨款的,甚至是如樊建川创办的私立博物馆,就不属于这个“国家”?很是担心,以后一些大学甚至幼儿园,会改名“国家大学”、“国家幼儿园”。

同理,“全国美展”这一名称也有点强势,每年中国美协主办的专项展及各地组织的各种展览,如参展人员来自全国,其实也是全国美展。不过,“全国美展”一词,专指五年一届的由文旅(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分几个画种的综合性大型群展。

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现场唐楚孝摄

因其权威性和近百年的光辉历史,全国美展的影响力无须讳言。不过,近年这个大展也疲态尽显,即便是业内人员,比如某位油画家甚至是理论研究者,能很清楚地记得近三届3-5个画种的金奖作品吗?还不用说其他奖项及入选作品。每年各种展览不少,获奖人数不计其数,无论是技法、题材,还是风格、水平,不能说这些获奖作品没两把刷子,那为什么即便是业内人士都印象不深甚至不关心呢?这可能说明,展览本身有了疲态,甚至是美术创作在如今多元多样、形态丰富的文艺门类中有了疲态。比如,现在年轻人的最爱,可能是游戏、动漫、影视,甚至是抖音等媒介上的小视频。

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现场唐楚孝摄

不可否认,近年30年的全国美展参展作品(不含特邀)的专业性、遴选的严苛性等方面都在进步。此前的一些展品,甚至是一张比较随意的写生。现在要参加国展,不花几个月时间找题材,没旁听过几次看稿会,甚至没交上一大笔钱进冲刺班,是难有机会的。也因此,它往往会形成一种从展览选题、技法效果、装裱形式等多方面的潜规则,不符者连门儿都没有。回看年第一届的“全国美展”,连古代绘画、出版物及石膏模型等都可参展,油画也堪称五花八门,写实派、浪漫派、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等都有,这引起了徐悲鸿的愤怒,拒绝参展不说还与徐志摩等在《美展汇刊》上你来我往论战了好几个回合。而国画方面,一人居然可以入选几幅,还能标价出售,这也太不专业了!

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现场唐楚孝摄

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全国美展因为太“专业”,多少有点像应考。你喜欢文学,这挺好的,但能保证高考语文得高分吗?你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敲字、打游戏啥的都没问题,但能保证不经培训就能职称计算机考试一次过关吗?所以,问题就来了,作品的准备及入选者,其实就是有些规定性的差不多的几种题材、技法与效果。现在的国展依然强调思想政治性,但以个体的美术创作去解读或宣传某些政策,从现实情况看其严肃性、影响力比不上中央级的报纸、电视。也因此,现在的全国美展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的问题,甚至只剩下技术比拼。同样是画网,是画查干湖的渔网、惠安女的渔网呢?还是画洞庭湖的捕鸟网、学校操场边的铁丝网呢?如果不够复杂,技术含量低,劳动量也不够,要想选上挺难的。齐白石、陈子庄这些名家,随便从博物馆选一张经典小品,想入选时下尺寸以两米见方为主的大展,有机会吗?如放大到两米见方,会有机会吗?估计,悬!那些在艺术市场上风生水起,拍卖价在排行榜靠前者,其作品想入选也难。社会上广大的文人画爱好者,画几间东倒西歪屋,几棵枝比干还粗的树,以及几个比山还高的古人,再歪歪斜斜题几行打油诗,这样的作品更无机会。以中国画为例,近五届的全国美展无论写意还是工笔,基本上形成了讲究展厅效应,以满、密、繁、复、色、大、精、工等为特色的主流创作风格。几届入选作品的面貌、水平差别不大甚至雷同。而近些年的专项展,与全国美展也拉不开距离。

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现场唐楚孝摄

一个展览,自是某种同台竞技,公平性、整体性等都得考虑,对入选作品有所规定和取舍无可非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此,不少画家自己搞创作与画展件,可谓判若两人。法国的沙龙展,对于印象派就是地狱,当梵高、马蒂斯等现代派成名后,对架下艺术就是地狱。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能以非全国美展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判断,去否定全国美展的创作模式,反之亦然。最重要的是,要在自身艺术领域基于古今中外为坐标的参照系,努力做到高水平。

正如核心期刊不能代表核心学术一样,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未必是因为在某个机构指定的核心期刊发文而获奖,重要的则是研究本身的巨大原创性价值。同理,全国美展仅仅只是一个有着自身审美标准与价值判断的重要平台,艺术家是否需要去检验一下,以及如何作出自身的贡献,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载《书法报书画天地》

范美俊,美术评论家、九三学社社员。现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