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雪霁江行》残卷
宋画的魅力何在?
时间上去宋愈远,宋画就似乎愈含蕴深刻。
宋画的吸引力,对于专家或外行人而言,基本上是一样的。丰富多彩而且引人入胜的历史叙述与许多存世作品的超凡品质融爲一体,往往使人嚮往之馀跃跃欲试,以窥其堂奥。然而存世作品的稀有,以及作者归属与年代鉴定上的困难,更深化了研究上的挑战。因之,任何突破,即便是小小的发现,也足以令人大爲欣慰。
《大傩图》(局部)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
《孝经图》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编著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书中所列文章异曲同声地达成了一种共识:宋画是可触、可及、可以理解的。如同所有进化一般,研究推进的过程中错误难免;但是,我们仍然欣慰并深信此论文集标志著宋画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传)李成《乔松平远图》
许道宁《携琴访友图》
无款《端午戏婴图》
郭熙与小景
(李慧漱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小景一词,于多数的宋画论者,向来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名词与画科。截至目前爲止,小景的“小”字,一般多作形容词解,通常指“小而简逸”之景,如北宋文人传诵中僧惠崇所创始,状写荒寒闲暇的江汀坡诸景象并含蕴著诗意之致的山水小景画而言。此外也有作精雅一路笔致的“小笔”,或尺幅较小的小品山水与花鸟等来解说的。总而言之,论述的范畴包含了绘画的视觉模式、构图、笔墨风格、审美取尚,到实际上的尺幅大小等等。
郭熙《窠石平远图》
果若如此,郭熙的“小景”究竟何解?又何关宏旨?本文拟以郭熙个人在《林泉高致》文本中对小景的申述来解析与提问,并对照存世归于李成与郭熙名下的相关画迹来重新审视此一课题。考量郭熙在《林泉高致·画题》篇中,所拟出的“怪石平远”与“松石溅扑”两则“小景”实例,并检索著録中郭熙同类题材的大量障壁画与存世归其名下的相关画迹;笔者以爲郭熙的“小景”理念,隐约地唤起了唐宋以来山水构图上常见的一种原型(prototype)与视觉记忆(visualmemory),因或别有所指,而有重新审视的空间。
要之,郭熙的“小景”确切关乎宏旨,因爲它不但有助于深化瞭解郭熙宏观与微观相互引发变通的宇宙山水观,以及其山水创作的跨度;并且对于唐朝以来的树石、松石山水障壁画传统,过渡到北宋障壁画与卷轴山水画的变革,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
年前后的中国北方山水画
(石守谦台湾“中央研究院”)
金代(—)在中国画史中所占之位置如何,虽已有Bush、Barnhart、余辉等学者之开拓性研究,仍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认爲由其时士人文化脉络中所生出之山水画值得予以特别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