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所谓学问,它的内向形式,指的主要是以安身立命为目的的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等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外向形式,指的主要是以安邦治国为目的的经世致用之学,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由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它的滥觞之日起,追求的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而不是怨天役物。中国山水画是为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它每时每刻、一笔一墨都表现出人与自然亲和的精神,就是自然而然的、天经地义的、不可逃避的。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当然也不可逃避。
元·吴镇《洞庭渔隐图》局部与许多中国古代文人画家都有过入仕的经历不同,吴镇一生隐居不仕,也不喜与达官贵人结交。他性情孤僻,志行高洁,每以梅花自喻,并且在宅院周边遍植梅花,因自号为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和尚、梅沙弥。即使在他画成之后,仍不以此为倚仗与官宦名人富贵者往来,甚至即使为同行同好者,也很少走动。例如元四家中其他三家的黄、王、倪,交往甚多,互有题赠画风也互相影响。唯吴镇,虽与三家互相钦佩,过从却并不稠密;画也多是自画自题,很少有当时其他画家文人为他题诗,这也是他的孤峭性格使然。但吴镇是孤峭高洁,并不是自绝于人公。遇有知己识者,他还会主动作画相赠。《沧螺集》有记云:"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存,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元·吴镇《洞庭渔隐图》局部吴镇的画,与元四家中黄、王、倪三家皆喜用干笔枯墨不同,独用湿墨,且五彩俱备,使画面浑然天成。如同此幅《洞庭渔隐图》一样,吴镇作山水;画面上多出现渔翁,有的还以《渔父图〉名之,这并不是调度画面之需的技术性点缀,而是寄托着他的心性,甚至我们把画面中隐于世外的渔翁理解成是他自己也未尝不可。
元·吴镇《洞庭渔隐图》局部《洞庭渔隐图》以浓淡有变的湿墨勾近坡远山的轮廓,披麻皴之:湿墨衬染,焦墨浓墨点苔。构图上采用一河两岸的形式;景近下而远上。这种构图方式,我们在赵孟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至倪云林,已是采用的最普遍的形式。然观吴镇此图及其他多幅画作,似可以说,这种构图法是成功于吴镇的。
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之一-吴门无派
大吴少儿国画-两种单勾树的画法-吴门无派
《静心斋清趣》原创国画园林教学-第十四节-吴门无派
大吴国画名作讲-第四讲却待细闻取,林幽水杳然《江帆楼阁图》
大吴少儿国画-两种常用双勾树的画法之一-吴门无派
各位看官记得随手点赞或转发收藏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