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梅花盛放的季节,去中华艺术宫赏画中之梅,未尝不是一件雅事。正在中华艺术宫进行的《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艺术作品特展上,展出了数幅这位海派艺术领袖的梅花题材精品,墨梅、红梅,疏影横斜,转折相背,绽放在纸上的梅花,正如文人画家的精神写照。
图说:《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艺术作品特展正在举行网络图
最大尺幅人物画
年,正值吴昌硕先生定居上海周年,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上海博物馆、(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吴昌硕研究会、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吴氏后裔延硕堂等机构的支持下,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金石力草木心”为题的展览再次汇集了吴昌硕先生诗、书、画、印等代表作品百余件,从23岁的篆书、36岁画的梅花,直到晚年大写意精品之作,可以说是近年来涉及题材最广泛的吴昌硕作品展。展览通过梳理吴昌硕的作品,尤其是他临习古法、互题书画、以画会友、结社谈艺等“交游”活动以及艺术上的暮年变法,折射出吴昌硕在上海放射的艺术光芒,进而凸显海派绘画暨海派文化所蕴含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图说:《达摩像》网络图
展览分为“天边曙色浪淘开”“偏师独出殊英雄”“风波大道尘土情”三个展厅,其中吴昌硕笔下的动物画系列,人物画系列等都是当世难得一见的珍品。据悉,此次展出的《达摩像》绘于吴昌硕七十岁那年,既是艺术家的自画像,也是他最大尺幅的人物画,极具气势,寥寥几笔如铁如钩,行云流水,体现出艺术家晚年老辣的笔力。
写梅画梅以梅为友
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昌硕曾孙吴越告诉记者,展览名“金石力草木心”源于吴昌硕先生给弟子王个簃的对联“食金石力养草木心”。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草木”指的是百姓,也是自然之意,他希望学生能够走群众路线,不要让作品脱离生活,要将百姓的生活内容当作艺术的主题,这也是昌硕先生的教育行路方向。
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传世作品众多,是吴昌硕最为代表性的题材。一套吴昌硕绘于年(36岁)的《墨梅册页》,可见其早期绘画风貌。《灯梅图》见证了吴昌硕与吴大澂的莫逆之交,画上吴大澂写下了自己获得吴昌硕所刻印后狂喜的心情。
图说:《灯梅图》网络图
吴昌硕特别喜欢杭州余杭超山的梅花。晚年的吴昌硕一直在超山画梅、写梅。“老先生逝世之前,就跟我祖父讲,我逝世以后,你们就把我葬在超山的梅花树旁。他曾经自己写了一首《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说我永远是梅花的朋友。”吴越说。
明艳色彩受人喜爱
从家乡鄣吴村、安吉走向湖州、杭州、嘉兴、苏州,最终来到上海,成为西泠印社社长和海上画派后期领袖,盛名更跨越国界。吴昌硕定居的山西北路吉庆里,后来也成为了海派绘画的“朝圣地”,作为后辈的陈师曾、刘海粟、潘天寿、诸闻韵、王个簃、沙孟海等往来于此,对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清末以前画颜色单一,用色淡雅。而吴昌硕喜欢使用大红大绿的浓厚颜色,让画更加富有精气神,给当时的艺术市场带来了新鲜的风气。明艳的色彩通常寓意着大富大贵,很受一些富贵人家的喜爱,大众接受度也十分高。吴昌硕“诗书画印”俱全,上门求真迹之人络绎不绝,甚至深受部分日本收藏家的喜爱。本次展出中有一本吴昌硕先生的账本,记录了他每天的收入,在当时属于十分可观。对比之前书画家清贫的生活环境,吴昌硕提高了上海书画家的地位。
图说:展览现场网络图
这次展览中,还会看到一方吴昌硕用过的砚台,实际上只是一块普通的砖。昌硕先生早年在安吉的学习生活环境艰苦,他没有钱买砚台,把墙砖挖出来自己刻,其中甚至有一处几近磨穿。“这些砚台从我的父亲传到我们这代,他说砚台本身是不值钱的,但是却传承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精神。”吴越说。(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