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吴北齐”,吴昌硕、齐白石二人皆被称为近代画坛泰斗,当时画坛亦呈双雄并峙之况。然二人画风各有千秋:缶翁老辣遒劲,苍茫厚重,诗书画印四绝,金石味最是入画入书入世人心中;齐白石秀丽清新,酣畅淋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题妙句更是令人寻味不已。

双雄并峙,而双雄又最是惺惺相惜。齐白石曾请吴昌硕代订润格时,七十七岁的缶翁则亲笔写到:“齐山人濒生为湘绮高弟子,吟诗多峭拔语,其书画墨韵,孤秀磊落,兼擅篆刻,得秦汉遗意,曩经樊山评定,而求者钟相接,更觉手挥不暇,为特重订如左……”(见齐白石辛酉年日记),吴昌硕不但为订润格,更是行笔之间充满褒美,尽力提携齐白石。

本回东京中央拍卖特别呈献“双石奇缘——吴昌硕齐白石书画甄选”专场,将吴昌硕、齐白石两位大师的作品呈为一堂,期与众藏友共赏近代最后的两位文人大师碰撞的笔墨火花。

Lot36吴昌硕(-)篆书“天问”

丙寅()年作

纸本匾额

释文:天问。

款识:离骚篇名,丙寅元宵后数日,呵冻书,吴昌硕老缶时年八十有三。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苦铁欢喜(朱)

33×67.5cm约2平尺

出版:1.《吴昌硕匾额集》,松丸东鱼编,株式会社白红社,昭和四十八()年。

2.《吴昌硕匾额书法集》,西泠印社,年,页。

说明:此“天问”二字虽寥寥数笔而已,然尽写缶翁石鼓造诣之深。令人惊叹。观其二字的节字,吴昌硕在继承邓篆的基础上,又创新地採用了侧势结字,形成了遒劲有力的的书法风格。虽“天问”二字笔画皆少,然字字珠玑,笔笔有神,每个线条中皆富有古拙、生辣、铿锵美妙之奇趣。书写时儘管天气寒冷而手冻,吴昌硕也已高龄八十有三,然而缶翁凭藉扎实深厚的功夫,字字写的是雄浑厚重,苍茫古朴,可谓:人书俱老,金石灿然!再赏其右上所钤盖的“苦铁欢喜”朱文印,其用字亦得石鼓文之雄健,与书法篆字互相辉映,可谓是画龙点睛。整幅作品气势滂沱,琢玉屈铁,是吴昌硕匾额作品中的精品。

Lot39吴昌硕(-)行书七言对句

甲子()年作

洒金蜡笺立轴对联

释文:金钟大镛在东序,青海黄河卷塞云。

款识:甲子四月维夏,集少陵句于海上去驻随缘室之阁楼。安吉吴昌硕时年八十一。

钤印:吴昌硕大聋(白)、缶翁(白)、石人子室(朱)

×55cm约11.3平尺×2

说明:吴昌硕晚年所书尤精,用笔圆熟精悍,能不拘成法而融篆隶楷为一体,此件八十一岁的大作,即为此一代表也。观其笔势奔腾,苍劲雄浑的风格,确实非缶翁而不能尔。本联句集自杜甫“寄裴施州”及“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以大字行书张之。笔道遒劲,精气盈贯,墨韵淋漓,烟云满纸,乃昌硕晚岁应友所嘱之力作。少陵杜甫的磅礴诗风,以吴昌硕的书风加以呈现,可谓锦上添花,交相辉映。吴昌硕在书法观念中注重气势,以气取胜,力追古拙。他广泛学习,入古出新,并且熔碑学、帖学于一炉,终于达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此件书于其上海寓所中的巨联,字数之多,笔力之精,可谓力可扛鼎,古今独步。

Lot40吴昌硕(-)节临祀三公山碑

纸本立轴

款识:节临祀三公山碑,安吉吴俊卿。

钤印:俊卿(朱)

×45.5cm约7平尺

说明:“祀三公山碑”内容为东汉时人为求雨保丰收所刻之碑,自清代发现此碑后,临习者颇多,如康有为、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人,均从中获益良多。在日本书界,此碑更有“神碑”之誉。此幅吴昌硕的作品,乃是所见临碑之中的上上之作,笔、墨、二者性能相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润含春雨、干洌秋风的笔情墨趣。正如杜甫诗句中所说的:“元气淋漓障犹湿”,其墨法的乾溼浓淡等的表现,是其他家临书作品所不能企及。

再观其字法,吴昌硕在题《何子贞太史册》诗中说到:“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强抱篆隶作狂草”,正可说明缶翁于篆隶之上所用之功。因此,篆法猎碣皆瞭然于胸得缶翁,腕底自有鬼神也。实际与祀三公山碑的字体比较后可以发现,吴昌硕在临书时,做了许多字形上的更动,如“初”字的草笔等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富有生动感和趣味,不被碑刻之界线所制约,实属已达到融会贯通极高的境界。正如绍兴诸宗元在《缶庐小传》中所评述:“虽隶真狂草,率以篆籀法出之。”,一语道中了此件书法上的艺术特点。

Lot41吴昌硕(-)高士观雪图

乙卯()年作

水墨纸本立轴

款识:金焦曾忆昔时游,瀼瀼长江一叶舟,雪霁吴天吟瘦句,独披风帽望瓜州。乙卯冬奇寒,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缶无咎(白)

盖上题:缶翁雪景山水。白龙山人题。钤印:王震大利(白)、一亭(朱)

信笺题:

①来示悉嘱题匣,已书,此夏。渡边先生。王一亭顿首。

②中华民国四年乙卯,即我大正四年作。缶翁时年七十有二。

注:王一亭题盒;附王一亭手书信笺。

×33cm约3.9平尺

题盒者:王一亭(-),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山主等,法名觉器,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著名书画家、实业家、杰出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与宗教界名士。工书画,尤擅佛像,画风与吴昌硕相近。为海上重要名家之一。

说明:翁步入晚年后,仅偶作山水,今见此幅雪景山水佳逸,实为难得。是幅画作于乙卯年,缶翁七十有二,虽早已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宗师,仍以耕耘笔墨作为日课,常摹各家笔法,博取众长。其崇尚古朴野逸,观之此幅雪景山水便可知,一派古意盎然,满幅丘壑之志。是作由王一亭题匣,并保留了王一亭手书信笺,手书提及“渡边先生”应为渡边晨亩(-),日本近代著名花鸟画家,自年起,多次赴中国游历,“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的主要发起人,与王一亭、陈宝琛、赵叔孺等交往甚笃。可推测本作曾为渡边晨亩过眼鉴藏,见证中日书画名家交往唱酬之谊。

Lot43吴昌硕(-)铁骨红梅图

庚申()年作

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园涉颇成题。叹息饥驱人,揖尔出门去。庚申重阳,吴昌硕时年七十七。

钤印:俊卿之印(白)、昌硕(白)、一月安东令(朱)

.5×33cm约4平尺

吴昌硕“铁骨红梅图”——从“一月安东令”探微

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曾自号“苦铁道人梅知己”。其一生中所画梅花作品之繁多,不下于吴镇之竹,张大千之荷花。而加入金石风骨的“铁骨红梅图”,更是众梅花图中的上乘之作,乃缶翁老年的酣畅之笔。

吴昌硕在许多咏梅题梅诗句中,都常提到“铁骨”、“珊瑚”等字眼,此幅画作中所录的五言诗亦如是:“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园涉颇成趣。叹息飢驱人,揖尔出门去。”,笔走龙蛇的行草书至左侧长书直下,与屹立的梅树平分秋色,颇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淋漓痛快之感。

而此幅“铁骨红梅图”于其他作品不同之处,乃其右下钤印了一颗“一月安东令”朱文印。此印于缶翁之作品中甚少使用,管见以为,惟日本讲谈社年所出版的《吴昌硕》一书中的“珍龙图”钤有此印,蔚为珍稀。周知,吴昌硕早年生活困顿颠沛,如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曾努力透过各种关係管道来获取功名。终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吴昌硕56岁时,在同乡丁葆元等的保举下,补了个江苏省安东县的代理知县。然而从其寄与沉石友的尺牍可知,身为代理安东令的吴昌硕并未从此平步官场,反倒感于官场丑恶,而萌生退意。因此,在同年十二月十七日与候补者交卸后,缶翁便从此远离官场。并制数方“一月安东令”以明其志,此印便是其一。

“一月安东令”此印在吴昌硕的从艺生涯中,有著重要的意义。其包含的意涵,是向人们昭示其“决绝仕途,专心艺事”之决心,标榜著自我绘画境界提昇到另一个层次。因此,缶翁在此“铁骨红梅图”中钤此印,浅见以为,一方面提点七十七岁的自己必须不忘初心,一方面又向世人展现其沉浸创作中的感悟。由此可知,此幅“铁骨红梅图”,绝对可谓为吴昌硕的会心之作,绝活之笔也!

印章参阅:《中国篆刻丛刊吴昌硕三》昭和五六()年,小林斗盦编,二玄社发行。

Lot44吴昌硕(-)清供图

辛酉()年作

款识:平安吉庆富贵眉寿。辛酉嘉平十日画于禅甓轩,吴昌硕。

钤印:昌硕(白)、虞中皇(朱)

题签:吴苍硕岁朝图立轴。

.5×53cm约5.8平尺

说明:“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特别是明清之后的文人生活中,有著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供之盛行,甚至成了书画的一个重要题材。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观此幅作品上款,吴昌硕作于十二月十日,正值新春前夕,可以说是为新年新气象所准备的一幅岁朝清供图。画中题云:“平安吉庆富贵眉寿”,乃是借物释吉,道尽清供画之祝福本意。

是幅吴昌硕的“岁朝清供图”作于辛酉年,是其晚年之精品。图中以牡丹、荔枝、石榴为主题,设色静雅,风韵不凡。而其后以淡墨的梅枝为辅,对画面起到烘托层次、调动均衡的作用;而石绿色的水仙摆放在右下角,除了二度平衡画面色彩之外,亦平添了几分祥瑞之气。整幅作品艳而不俗,散发著一种浓郁的清香,构图多而不杂,恰到好处地将对象安排在适当的位置相互映衬;形成浓与淡、艳与雅的对比,展示了缶翁精湛的艺术造诣。

Lot46齐白石(-)红叶蟋蟀鸣

款识:一年容易又秋风。少陵句也,又秋声亦不难也。齐璜白石山翁。

钤印:木居士(白)

藏印:国为私印(朱)

题签:苍苍亭爱玩,齐白石鸡头图。

布套上题:齐白石叶鸡头。苍苍亭珍玩。

来源:“苍苍亭珍玩”同一收藏。

×32.5cm约3.9平尺

说明:是幅红叶蟋蟀图,首先可以看到齐白石对于画面经营的高超之处。白石老人精简的以三枝红叶枝干圈成一个半圆状,引导观者在视觉上形成了树林与地面的对比。虽然寥寥几笔,却能巧妙的分间布白,足见其功力至深非常人能及。另外,细观画面的植物,用胭脂罩染的片片红叶已然低垂,枯萎的神态彷彿暗示著夏日已过,秋天将至。正如白石老人在画幅右上方题写之画名:“一年容易又秋风”,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而树叶弯曲的动势也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叶下的一对蟋蟀,牠们似乎也感知到季节的变换,雄虫把握这季夏,奋力的鸣叫欲吸引来自己的伴侣,与其共度深秋。画面中不论是蟋蟀,亦或是红叶,其动态皆描绘得丝丝入扣,使人从这幅静止的作品中似乎也能听到秋风吹过树间,蟋蟀的相互鸣唱的声音。这样对自然的敏锐观察,是大半辈子生活在农村中的齐白石得天独厚的才能,加上其妙笔生辉的能力,才能造就这么一幅生动的佳作。

Lot47齐白石(-)葡萄图

癸亥()年作

款识:癸亥夏五月制于京华,齐璜白石山翁。

钤印:木居士(白)、齐白石(白)

题签:葡萄图,齐白石。

布套上题:齐白石葡萄。苍苍亭珍玩。

说明:在齐白石众多的绘画题材中,蔬果类作品是最能触及老人思乡情结的一类,而葡萄亦是其常常入画的题材。葡萄果实累累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因此白石老人在绘画葡萄时往往寄予了更深层得内涵,超越了绘画本身的内容和形式。

此幅以墨笔绘大叶,或浓或淡,错落有致。而葡萄则以没骨法绘之,花青色的果实自右侧施施然垂落,颗颗晶莹剔透犹如一串串明珠,旺盛的生机佔据了画面主体。相对于葡萄叶的蓬勃淋漓,藤蔓则以书入画,笔走龙蛇。苍枯盘结的神态与珠圆玉润的葡萄,笔酣墨饱的大叶形成鲜明到墨色对比,视觉效果极为突出,令观者大饱眼福。此《葡萄图》墨韵淋漓,用笔苍劲,构思精深且趣味盎然。葡萄藤叶的佈置,由画作上部连贯而下,一气呵成,堪称挥转自如。尤其藤蔓的表现最为高超,以苍老纵肆之笔,将其缠绕之态,交待的极为到位,多而不乱,金石味十足而不乏文人之雅气,是白石老人晚年不可多得吉祥题材的精品之一。

Lot48齐白石(-)禾蟹图

款识:寄萍堂上老人齐璜。

钤印:白石翁(白)

.5×32.5cm约3.9平尺

说明:“一生守一道”之匠人精神,在齐白石的虾蟹题材画作上最能体现。胡佩衡、胡橐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书中,对白石老人画蟹有具体的介绍,曰:“晚年齐白石画蟹即用‘竖三块’画壳,其笔墨有力,墨色变化丰富”,观此幅《禾蟹图》黑白灰过渡明显,层次分明,根据其蟹壳强烈的质感表现可推测应是其晚年的扛鼎力作。

画面上四隻墨蟹,白石老人以羊毫笔饱蘸水墨,点簇提按,充分利用宣纸自然晕化的功能,把蟹壳的凸凹,蟹钳的绒毛,真实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蟹爪以顺笔、逆笔交替勾写,线条迭搭错落,墨趣丰饶。而蟹壳则依据主次细分浓淡,制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使得螃蟹不仅有骨有肉、更能前后呼应。细细赏玩,四隻螃蟹彷彿跃然纸上,可谓独步一时,栩栩如生的神态更极具金石之趣。此《禾蟹图》亦属于随物赋形一类,因“禾”“蟹”的发音与“和谐”相近,象徵和睦、协调,是极富吉祥寓意,在白石老人的作品中乃炙手可热的收藏逸品。

Lot49齐白石(-)双禽图

款识:白石山翁齐璜。

钤印:白石翁(白)、齐大(朱)

97×46cm约4平尺

说明:白石老人曾自云:“余四十后喜画花鸟虫鱼。”,据统计齐白石能画各种各样的禽鸟,仅常见所见就有鸬鹚、雏鸡、八哥、麻雀、芦雁、野鸭等等。其对于禽类神态的掌握更是能到“百鸟传神”。正如此幅双禽图,二隻野鸭羽毛皆以饱蘸水份的湿墨点簇,在浓淡碰撞间勾勒出羽绒蓬鬆之感,彷彿二隻野鸭刚潜水捕食完,羽毛上仍沾满点点水珠。

最高超的地方在于,白石老人利用右侧轻轻下垂的芦苇花,将观者之视线引导至叶下悠游的赤脚鸭。细观此双禽之神态,右上的野鸭正静静的整理自身的羽毛,收蹼轻浮于水上;反观左下的野鸭则取向向天歌,张开双蹼摆盪于水面下,彷彿随时振翅欲飞。此一静一动之间的巧妙安排,使得画面的对比极为生动活泼,更展示出齐白石对于禽鸟描写之深厚功力。可以说,在此幅绘画上齐白石不仅尊重自然更超越了自然,在求“真”的同时,将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

Lot50齐白石(-)南瓜蜻蜓

设色纸本镜框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白石。

钤印:齐大(朱)

98×34cm约3平尺

说明:齐白石书画双绝,最为知名的还数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其中许多题材撷取他非常熟悉的生活小品,而南瓜即是白石老人喜爱的题材之一,此画瓜藤缠绕盘桓,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巧妙安排,凌乱中显分明,用笔苍老劲健。南瓜以赭石色画出形态特征,再以墨笔勾写出瓜楞,色墨融渗,趣味自然。瓜叶则大笔写成,墨色深浅层次分明,与瓜藤的干涩,形成视觉上强烈对比。白石老人以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和娴熟的笔墨技法,寥寥几笔,便将南瓜的形态和生长态势跃然纸上,意趣非凡。白石老人善用大笔画花果,也能以小笔画出精致的草虫。蜻蜓的出现使画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生气,小小的蜻蜓和硕大的南瓜形成对比,又乃一大妙处,将农家田园的风情韵致,展露无遗,真乃神笔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