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的教授兼博导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为题目作画,福建师大的教授兼博导孙绍振看到了,兴奋地在网上吐槽:小学三年级水平都达不到。

结果,孙绍振这一骂,就骂了三个人,随后连同场的蒙曼、王立群全给嘲讽了。那么,孙绍振为什么这么激动呢?因为他一早就想要挑这个康震的“刺儿”啦!

你看看他们两个,名字最后都带一个“zhèn”,只是写法有点不一样而已。同时,二者还都是文科博导,正所谓“同行是冤家”,想不杠上都很难。

作为著名的网络“杠精”,孙绍振在这以前,其实已经“杠”过《中国诗词大会》上,蒙曼解读唐诗的水平了。

看上去,孙绍振对这档节目一直就有点意见,所以当他发现康震在进行“停车坐爱枫林晚”主题绘画时,让杜牧“坐下”来了,于是他就开始尝试,把杜牧“杠”得站起来。

一、让人纠结的唐诗《山行》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引用杜牧的《山行》原文,是为了让各位看的时候能更加直观。同时,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采用此前人教社确定的“生”,而不是用“深”。

对于这首诗现在的争议,杜牧要是地下有知的话,绝对会非常意外,他肯定想知道他这首描写闲情逸致的小诗《山行》,为什么会成为现代人口水集中的焦点。

因为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首28字的绝句。但是,一直不断有人拿着这首诗中的各个句子,带动起各式各样的争论。

首先是“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的发音问题,然后又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到底是写作“生处”还是“深处”。现在又是“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字的含义之争。

前面这两个问题,都很好解释,因为一个是由于古今汉字发音不同造成的,而另一个则是诗歌在传抄过程中的谬误造成的。

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中,这个“坐”字的意思,的确早在小学低年级的课本和古汉语字典上就注明了。所以,小学学过这首诗的人就都应该知道。

即使是课本上没有注明,但是懂得一些古诗创作原理的朋友也知道,这句诗里面的“坐”,必然不可能解释为“坐下”。

因为“停车”这个动作,就已经暗示了作者当时是坐着的了。一首绝句总共就28个字,古人是不太可能故意浪费一个字,去重复描写“坐”这个动作的。

所以,要是一个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要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的话,岂不是应该马上拉出来,当众打四十大板?

因此,当孙绍振发现康震居然胆敢让杜牧“坐”在一块石头上,悠闲地欣赏风景时,他就感到非常不爽,或者说有点“喜不自胜”,于是提笔唰唰唰写长文。

嘲笑康震: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上就有的东西,你居然还能画错?可见这档节目误人子弟,康震水平不行。而在场的蒙曼、王立群居然也没有看出他的问题所在,也应该各打二十大板。

从表面上看,孙绍振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尽管这个“坐”字,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早就不再代表“因为”了,但是小学课本里解释这首诗的时候,的确就是“因为”的意思。

普通人学过了,现在遗忘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康震作为一名文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他居然也把这个给遗忘了,就明显不对了。

孙绍振认为,从这件事就暴露出来了,《中国诗词大会》导师们的实际水平不行,有些人简直就是“浪得虚名”。

二、关于“坐下去”和“站起来”之争

其实,孙绍振在网络上当“杠精”,也不是第一回了。本人此前看到他这个名字的时候,他正在“杠”一个名字叫丁启阵的人。

因为丁启阵说:朱自清的《背影》写得很垃圾,并且故事中的父亲还“违反了交通规则”,这样会教坏学生,所以应当把这篇文章从课本里删除。

好巧,这个丁启阵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读音,也是“zhèn”音。看上去,孙绍振特别爱和名字带同音字的人“杠”,不过那个时候,大多数的网友都是站在他这一头的。

但是,在涉及康震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问题时,网友的意见却分成了两大派。其中一派认为,就算是书上写明了这里的“坐”字应解读成“因为”,但他仍然觉得“坐”可以有更好的解释。

而另外一派则认为,就算这个“坐”字的意思应当解读成“因为”,但是大家也不能剥夺杜牧“坐下来”、“站起来”,甚至是追着马车“跑起来”的权利。

持第一种意见的朋友,仿佛纯粹是为了“杠”而“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里,是否也带着“振”字的同音字。持第二种意见的朋友,明显看起来就客观一些了。

同时,个人也支持第二种意见。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停车,是因为喜爱这里的风景。但是,这并不代表作者在说这句话之前、之后和当时,必须要“站”起来。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的人都知道,康震参加这个节目的作画这个环节,职责只是为参赛的选手作画,进行答案的简单提示而已。

当康震动手作画的时候,具体需要将“提示”进行到哪一种程度,完全由他本人自行决定。所以,画中的杜牧或坐、或立、或跑、或跳,全凭康震自己高兴。

至于对“停车坐爱枫梦晚”中“坐”字的释意解读,根本不涉及诗中人物的动作姿态。拿这一点来嘲讽康震的“水平不足”,显然也是有问题的。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像孙绍振这么聪明的人,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想到康震的画没什么实质性的错误。那么,为什么他还要专门写文章来批评康正呢?

我想大概有这两种可能:其一,就是他看康震走红了,有一点不顺眼;其二,他看《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本身就不顺眼。

孙教授看不上《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也非常正常,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水平很高的文科教授。他出生于年,正是抗日战争的年代,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

他当了一辈子的教授,出过不少的专业书籍,也写过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文章。相比之下,康震、蒙曼、甚至王立群,全部是他的后生晚辈。

康震、蒙曼都是70后,那么年轻就通过“百家讲坛”的电视节目爆红。他们不安心留在学校搞研究或者带学生,却天天跑到电视台串场。30后的孙教授看不惯他们,也很正常。

结语

其实,康震自从上了《中国诗词大会》当导师以后,外界的舆论就没消停过,隔三岔五就会传出一些关于他的负面消息。

除了上次杜甫《石壕吏》相关的消息之外,其实别的“负面消息”不仅“实锤”,反而还引发了大家对央视这档诗词节目的好奇,其实也算间接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关于这件事情,我只能说,娱乐性还是很强的,至于它产生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康震人红是非多,还是有人故意炒作,就不得而知了。

和康震情况类似的,还有另一位同样因“百家讲坛”出名的70后教授郦波,他去《中国诗词大会》当了导师以后,也不可避免地,在网络上被人“批倒搞臭”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