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赤壁一直是诗词画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文人墨客墨客争先吟咏,丹青画手竞来绘作。北宋大文豪苏轼一首《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蕴含了多少精神解脱的达观阔达与怀古伤今的悲咽;杜牧一句“折戟沉沙铁未销”道尽了多少岁月流逝的物是人非;杜甫一叹“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藏了多少“春生力更无”的感慨。
而今作者却巧以《赤壁神游图》为主旨,“神游”二字精妙绝伦写出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跨越千年的微妙之感,闭眼、睁眼的一念之间,恍若已穿梭古今,又回到了当年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三国时期。
画家杨天佑先生此画蕴藏道法自然、哲学,一句神游,道出了多少沧海化为桑田、高山变为深谷、一念菩提之间的时空感。此画长卷巨幛,一看便感觉心中激荡。初看便觉大气磅礴,崖峭山高,水流湍急,石出有声。无声画作中恍若听出了水流缓而石出有声之音。
江面水流以墨之深浅来绘湍急,少一分则水平静,增一分则浪湍急。不论是浓一点或是淡一点,都会使得画面失衡,少了独有的这一份自然和谐之感。
断崖之上,又以错落有致之松,或浓或淡,或疏或密,或青绿或蓝黛,其色彩大气舒展,行笔松秀稳健,挥洒自如,放眼望去更突出了褐色断崖之高、险、陡之特点,细细观看又带着巍峨的细节颗粒感。
最绚烂的点睛之笔便是在若隐若现之中,江两边无限延伸,似与云端相互交融,宽阔的江面,水天一色,一时之间,竟让人分不清是云化为江流,还是江自升成白云。可谓水天一色,江水宛若天上来,云卷云舒皆此间。山壁上这一抹蓝色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神来之笔,由深及浅,恍若天上之水流下之痕,又似层叠松林的由密及疏。
在高耸入云的峭壁之下,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上,竟有一小舟载着三人,画中人线条虽简单纯朴却不失灵动,不知舟上的是苏子与他的两位客人在此畅饮谈笑风生,还是今人为寻古人之路效仿对饮?在这此情此景之下,人类显得如同芦苇一般渺小,而这长江也正如滚滚的历史长河一般,裹挟着人民、推动着英雄,隐隐约约之中,恍惚又看到了当年的千帆万船......
此画在色彩笔墨可谓是灵动造极,江、云、松、壁、石、浪,种种皆秒。笔法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恢弘大气,笔墨凝重又爽利、活泼又不失沉着、大气又不失细腻,起落转折之中恍若刀枪剑戟。水之柔,山之刚,刚柔并济,皆在其中。
此画可看出,杨天佑画家具有大胆创新的艺术想象,既拥有西方色彩的绚丽又不失中国传统书画的写意淡雅,中西合璧!这幅《赤壁神游图》引人神游穿梭千年,有“江流有声,断案千尺”之无声之画听出有声之音,观之回味恍若浮屠三生、大梦一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