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第四天下午要去参加周庄夜游。因为重点在夜游,所以从苏州的出发时间是下午两点半。两点半之前的这几个小时,原本准备去“艺圃”和其他地方转转。但早上起来,突然有了新想法:夜游网师园主要看了表演,对整个园子好像没什么印象,还应该去看看网师园。白天进网师园需要走南门,也就是正门。从带城桥路下车,如果不是路边有指示牌,说什么也不能相信赫赫有名的网师园竟然就在窄窄的阔家头巷深处。网师园的前身为南宋高官史正志的“万卷堂”。史正志历任吏、刑、兵、户部侍郎,晚年流寓吴中,择地构建宅园,自栩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史氏去世后,宅园为常州丁氏购得;丁有四子,宅园被一分为四。后日渐荒芜。清乾隆年间(年至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旧址营筑别墅,取名“网师园”。乾隆末年,园归太仓富商瞿远村,重构堂轩,仍称网师园,俗称“瞿园”,成现在的布局基础。同治七年(年),园为辞任江苏按察使的李鸿裔所得。光绪三十三年(年),园转手于吉林将军达桂。年,东北王张作霖购得此园,赠与其师张锡銮,改名“逸园”,俗称“张家花园”。20世纪30年代,张锡銮之子曾邀国画大师张大千等人寓居园中。年,书画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何亚农成为园的主人。网师园在总体布局上为东宅西园。宅院为三进四厅。穿过门厅,进入轿厅。厅中悬“清能早达”匾额,匾下为网师园全景图,这就是前一天晚上来夜游时等候的地方。第二进主厅,又称“积善堂”。堂内悬文征明书体“万卷堂”匾额,是主人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之所。从积善堂回望,可见一砖雕门楼。门楼是乾隆年间遗构,门额“藻耀高翔”两侧有“郭子仪上寿”和“文王访贤”砖雕,寓意“福寿双全”和“德贤兼备”。额下雕有蝙蝠、狮子滚绣球和花卉图案及三个寿字。整个门楼庄重古雅,雕镂精致,是苏州园林中砖雕的精品。第三进内厅,俗称“女厅”,为女眷燕集之所,叫“撷秀楼”。楼后为一宽敞庭院,叠有湖石假山。庭院北有一小轩,叫“梯云室”。轩名取自唐张读《宣室志》中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轩前也叠有湖石假山,沿假山蹬道可达西南的“五峰书屋”。五峰书屋是园主人原来的藏书处。宅院的三进厅堂、庭院和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通往西侧的花园,我选择的是从梯云室循路进入。进入花园首先看到的是“集虚斋”。这里原来是园主的养心之所,斋名源自《庄子·人世间》“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语句。集虚斋南筑有一敞轩,名“竹外一枝轩”。轩以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句而得名。轩东有一短廊,叫“射鸭廊”。竹外一枝轩通过射鸭廊与一歇山卷棚顶半亭相连,使轩、廊、亭融为一体,在美化花园东北角的同时,构成后面集虚斋、五峰书屋等大体量楼阁的中景,堪称设计中的妙笔。从竹外一枝轩沿游廊转向西北,可见“看松读书轩”。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是园主人读书的地方。轩前植有苍松古柏,虬枝遒劲,斑斓苍古。其中的古柏传为当年史正志手植,树龄已经有多年。由看松读书轩过曲桥向南,在池水西岸有“月到风来亭”,亭名出自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诗意。该亭为单檐六角攒尖顶样式,三面环水,底部以黄石堆砌成三个石洞,与退思园的眠云亭异曲同工。出亭继续南行,在池水南岸有一单檐歇山卷棚顶水阁,叫“濯缨水阁”。阁以古代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得名。阁内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为园主宋宗元请郑板桥题写。上联是对曾参和颜回两位先哲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的赞赏,下联是对大禹和陶侃两位贤者珍惜光阴、不负韶华的褒扬。全联只有八个字,哲理深刻,耐人寻味。水阁东是一座黄石堆成的假山,名曰:云岗。环山有石径,山上植有青枫、玉兰和桂树。云岗东北水湾小涧上,有一座小巧的单拱石桥,叫“引静桥”。小桥三步即可跨过,又称“三步桥”。小桥以花岗岩砌筑,玲珑秀美,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石拱桥。云岗背后是“小山丛桂轩”。轩名得自《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句意。轩南的太湖石庭院山与轩北的黄石假山,一玲珑,一浑拙,相映成趣。池水西岸有一条南接“蹈和馆”北接月到风来亭的曲廊,廊间有“樵风径”砖额。额题取自宋之问“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和杜牧“陶潜罢官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径风”诗意。蹈和馆坐西朝东,原为园主宴饮之所。馆名取自《周易》“履贞蹈和”之语。蹈和馆南有一歇山卷棚顶半亭,原来是园主的琴室。亭内北墙挂有云南大理石挂屏。在苏州园林里看到不少大理石挂屏之类的东西悬挂在重要的厅堂里,估计在当时这大理石还是稀罕之物,不像今天已经用来“铺天盖地”了。琴室所在庭院的西墙上,嵌有10方扇形碑帖书条石,是园主李鸿裔的手笔。史载,李鸿裔精于书法,所临魏、晋碑铭,无不神形毕肖。庭院南面墙壁为气势峥嵘的嵌壁山,相传为清代著名叠山家戈裕良的作品。今天园内各处都有许多学生,开始我以为是艺术系的学生在这里写生。在琴室这里听学生们聊天,才知道是学生们在帮助网师园进行园景实地手绘,应该是为建立数字全景影像做准备。看起来,即使是在测绘手段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实地手绘在有些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从琴室转西,是一处独立的庭院。据介绍,这里原来是牡丹芍药圃,曾荒芜多年。现在院内的主厅是从别处移建而来,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句,命名为“露华馆”。我逛园林一般喜欢围着池水转,水边的景观很少遗漏,但边边角角的地方往往就会有没找到、没看到的。从网师园出来,发现被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作为蓝本的殿春簃就没有看到,张大千葬虎的地方也没看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