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自古就有流派的形成,到了明清两代更清晰地形成了各地区流派,并迎来了鼎盛期,画派也应运而生,诞生了许多画派,如:常州画派、虞山画派、浙江画派、松江画派等。

各地画派的形成,自古以来,都有争议!清中期的“杨州八怪〞代表着“扬州画派”,其争议不断!甚至“八怪”是哪“八个〞都说法不一。特别是到了当代,对新形成画派的争论不绝于耳。究其对新画派争论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五大因素:一是到了民国之后,画派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弱化,有的甚至断代!新的画派与老的画派失去了连贯性,传承丧失。而新的画派自然形成,冲击着老的画派,这便使一些固守传统的人难以接受;二是现代有些人看来,新的画派大多画家画风各异,而不同于古代的画派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艺术风格;三是因为古今时代相比较已不尽相同,无论地域的开放性,还是信息的发达性,乃至交通的便利性,古与今都无法相比。古代画家可能一生都不离开他所活动的地域,而今人的跨地域流动日益加重,就失了古代画派的地域相同或相近的情况;四是由于新画派的画家,受西方艺术的响影,作品的创新性非常突出,这无形中与老画派固守传统的艺术思想相脱离;五是当代画家对前辈画家的艺术要肯定,而非轻簿前人,或自以为是,自认为自己已超过前人而标榜自己,德艺缺失,难以形成另人心悦诚服或公认的领军人物。围绕着这五种原因争论最多,且不论这些争议是否偏颇,但无论何种原因的争议!事实却是:任何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时代的变迁,由盛转衰,新的要代替老的,符合自然规律。用老画派的“四相同〞:地域相同、传承相同、思想相同、风格相同的模式衡量新画派,显然不适时宜。其实画派形成的模式在历史的进程中也在不断的演变,并且在形成中,试图争脱“画派模式”的枷锁。在后来所形成的画派中,不断冲破老画派的模式,到了清代所形成的画派,大多数已坚守不住了"画派模式",不能像"米派"、"常州画派"有那么纯正的"画派模式"了。清代中期,杨州画派的“扬州八怪”其艺术风格就大不相同,这显然已不是“四相同”中“风格相同”的模式了!

新画派的形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后人除了要尊重、继承、弘扬前人所留下的艺术财富之外,还要不断地将艺术创新与发展,把美术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这样才能有利于新画派的形成!

以兴盛于六十年代的新金陵画派为例。金陵画派正式形成,应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代表着金陵画派。实际上到了民国中期,金陵画派业已断代。新金陵画派奠基于二、三十年代,是由一群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的画家群体所启蒙起来的。他们聚集金陵,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执教,其中大多数人曾经留学于国外,他们的艺术思想就是把东西方艺术相融合!他们是:徐悲鸿、吕凤子、张大千、高剑父、颜文梁、陈之佛、吕斯百、潘玉良、庞薰琹等。众多名家齐聚金陵,以中央大学为依托,在金陵形成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为新金陵画派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五十年代年末,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形成了!全国三大画院(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之一的江苏省国画院的成立,对新金陵画派的正式形成起了催化作用。年秋季,以傅抱石为院长的一行画家13人写生团,(“江苏国画工作团”)行程二万三千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作品表现出不同风格,创作出有新时代新思想的优秀作品。写生作品以"山河新貌"在中国美术馆展岀后,轰动整个美术界!好评如潮!新金陵画派至此得了公认!

彭城画派的形成,与新金陵画派有异曲同工之处。新金陵画派作为新的画派,用实力得到了公认,彭城画派亦是如此。

古代的徐州(彭城),也出现过不少文人及书画家,根据史料选举十二例:一,刘王真,南北朝时期,善画仕女,有《吴中行舟图》行世;二,到沆(一),彭城郡武原(邳州)人,南梁大臣,文学家;三,刘商(一),彭城县人,唐代诗人、画家;四,李煜(一)彭城县人,南唐末代君主,精书画、诗文以词最高;五,万寿祺(一)生于徐州,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六,阎尔梅(—)沛县人,明末诗文家;七,李蟠(一),徐州人,明清两朝徐州唯一“文状元〞,善诗文;八,吴作樟(一)徐州萧县人,诗书画印皆精;九,阚南枝(约—),云南临安人,寓居徐州数十年,卒于徐州,清代中后期知名书画家。十,孙运锦(-),世居铜山,徐州著名诗人、学者、乡贤,道光十年(年)版《铜山县志》的编纂者之一;十一,桂中行(一),徐州知府,善书画;十二,刘云巢(一),徐州府萧县人,善画山水。

从清代之前出现的徐州籍画家的艺术轨迹来分析,清代之前徐州地区还不具备形成画派。但古代的徐州文人与书画家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是举世公认的!彭城画派应起源于明代末期(年明朝灭亡),以万寿祺为代表的画家开启了彭城画派的启蒙之路,彭城画派的孕育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其间出现过:阎尔梅、李蟠、吴作樟、阚南枝、桂中行、刘云巢等代表人物。其中刘云巢是彭城画派领军人物之一李兰的老师。彭城画派真正形成于清代后期(光绪年间)至民国期间。以李兰(一)为代表的画家群体,(苗聚伍、张伯英、钱食芝、王琴舫、闫咏伯等),前辈传承,后辈继承,似乎在理所当然中一路沿袭下来,直到二三十年代,彭城画派才真正壮大兴盛起来。应当说这时期也是彭城画派画家们的活跃期,或者说是彭城画派的鼎盛期!

二十世纪出现的新的画派很多,例如: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等。用新的理念总结一个画派的诞生,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优越的传统文化氛围和艺术环境,催生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带动了地方的美术事业的发展。以徐州书画家为例:李兰、苗聚伍、张伯英、钱食芝、王琴舫、阎咏佰、萧龙士、王继述、王子云、李可染等;二是形成了有创意的“美术社团”,发展与创新,形成浓郁的艺术氛围,壮大了美术队伍。包括民间自发的“雅集〞(亦称“雅聚〞),古代有“兰亭雅集”(东晋,距今年)、“西园雅集”(北宋,距今年)、“玉山雅集〞(元末,距今年)等。现代如:国画院、研究会、协会等;三是依靠美术教育与艺术机构来传承与发展美术事业。古代如:私塾等,现代如:美术学院等;四是要依靠官方的支持,古代主要依靠地方官员的支持,现代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推广与宣传。据记载:徐州二任知府李云根(康熙五十七年进士)与桂中行(一)都对当地的文化、教育、特别是书画艺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新时代的各级人民政府对文化遗产及艺术领域的投入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画派的形成有二点最为重要:一是依靠政府的支持是画派形成的重要保证;二是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美术社团,对画派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美术社团不仅具有疑聚力,发展壮大美术队伍,而且更加有利于探讨、研究、推广一些新的艺术理念。没有这些“社团组织”,就属于“单打独斗”,最后成为一滩“散沙”,难以形成画派!

彭城画派诞生之路,所包含的文化底缊与艺术内涵是非常深厚的!

时间倒退到年前,也就是公元年(清康熙六十年),在徐州云龙山西坡建成了一所义学(亦称义塾)。这所义学于公元年(雍正十三年),由徐州知府李根云正式改建为云龙书院。因书院傍依云龙山,而得其名。云龙书院在辛亥革命(年10月10日至年2月12日)以后,毁于战火之中(约年)。虽然云龙书院只存在了年,但为徐州乃至全国培养出大批的文化与艺术人才,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近现代有哪些熟知的人物与云龙书院相关联的呢?那就从云龙书院的后80年谈起:进士王钦霖(—),近代诗文家,任教于云龙书院;刘庠(4-),清代末年文学家,任教于云龙书院;冯煦(4一年),清代探花(一甲三名进士),于年,应徐州知府桂中行(一年)的邀请,出任云龙书院院长;韩志正(—),20岁进云龙书院学习,曾当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期的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张伯英(-),17岁就成为云龙书院院长冯煦的入室弟子;还有徐树铮、张芸生、祁世倬等,后来这些出自云龙书院的人材,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

为继续弘扬云龙书院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徐州市重建了云龙书院,于完工。委派了李靖先生主持云龙书院的日常活动。云龙书院还增加汉学堂与艺术展示厅,每周免费向市民开放。云龙书院的重生,继续为徐州这块文化热土发热发光!

年(清同治13年),王琴九(字凤池,铜山人,清光绪年间举人,曾任江南候选教谕)在自建的园林里设立了一个“雅聚”场所,取名“十友轩〞。王琴九因厌倦官场生活而归隐家乡,在徐州城内建造一处隐居之所,取名“潜园”。(遗址在淮海西路路南的诸达南巷东侧,或新华书店南面)。提起这所园林在当年可谓大名鼎鼎!“潜园〞的出名一是园林环境优雅,潜园东南北三面环河,人称“潜园河〞。二是潜园南依徐州道衙门(旧址为现在文亭街21号),据说当年“潜园河〞的形成就是为了抬高“道衙门〞的地基用土而开挖的。“潜园〞二字也是当时的徐州知府桂中行所题写。徐州道台袁大化、知府桂中行也是潜园的常客。而潜园真正名声在外的是:园内有三间厅堂是“十友轩”的雅聚之地。“十友轩〞是徐州文人墨士的“雅集〞的地方,常聚的雅士有:王学渊、祁世倬、葛绳鉴、曹寿铭、杨鉴泉、李仙九、张介、王嘉诜、樊溥霖、陆光甫等人。他们相聚十友轩,主要进行诗文交流与书画创作活动,并形成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三大聚会。

据相关资料显示:参与“十友轩〞聚会的徐州官员有道台袁大化、府台桂中行等。他们是“十友轩”雅聚常客,雅聚时除了评论时政外,更多进行的是诗文与艺术的交流活动。张琴九当年不恋官场,斥资建园,以高洁的品行与出众的才华示人,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创办了“十友轩”,为地方的文化事业作出了榜样。张伯英在《徐州续诗征》中收录了王琴九的诗作11首,称他为“风雅之士”、“工书善画,筑潜园于郡城,文人燕集,无虚日。”

“十友轩”的“雅集〞活动,当时在徐州地区被传为佳话!开启了徐州地区“雅集”活动的盛行之风!这与地方官员的支持并参与其中有着直接关系。“风雅之士”的“雅集”活动是推动地方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清代未期的“雅集”活动为彭城画派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光绪31年),在徐州快哉亭公园内,由民间组织成立了"铜山书画研究会"。先期主成员有24人:苗聚伍(一)、李兰(—)、钱食芝(—)、张伯英(一)、王琴舫(—)、袁大化(—)、王学渊(—)、殷淦(-)、吴志桐(—)、张从仁、阎咏佰(—)、徐长恩、王嘉诜、李辅中(—)、郑叔平、韩志正(—)、祁世倬(—)、李兰阶(—)、司香谷、张从云、孙云江、高铁岭(—)等。

一脉相传,铜山书画研究会里就有云龙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张伯英、韩志正、祁世倬等。铜山书画研究会在早期是一众志趣相投的人相聚在一起,欢聚一堂,以书画研究为主题,不具一格,畅所欲言,品茶论艺……这种“雅聚”论艺的形式,虽自古有之,但与古相比不同的是:行为更加开放,思想更加先进,没有门户之分。其实铜山书画研究会早期的这种“雅聚〞的形式有点雷同欧美的“沙龙〞活动。在西方“沙龙”到了十九世纪已是鼎盛时期,这或许受传入中国的"沙龙"活动的影响。不同的是西方“沙龙〞是喝饮料,而这里的“沙龙”是品茶。这里的活动是纯艺术的“沙龙”。

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员组成是当年徐州最具影响力的文人雅士,他们的艺术成就也代表着徐州的最高水平,他们是彭城画派的:践行者、引领者、推动者。更可贵的是成员中的苗聚伍、李兰、张伯英、钱食芝、王琴舫等成为了后学李可染在艺术上膜拜的偶像与启蒙老师。李可染能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这些人功不可没!李可染也成为了日后彭城画派的一张名片!

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员组成还有地方官员的加入,徐州道台袁大化就是其中之一。官员参与其中,表现出地方政府对文化与艺术行为的认可与支持,这对地方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有了更大的保障。铜山书画研究会的艺术活动,推动了徐州地区的书画艺术的发展,对彭城画派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人曾经提出疑问:铜山书画研究会为什么不取名徐州书画书画研究会呢?熟悉铜山历史的人都知道:铜山史称大彭氏国,当时彭祖的封地就是如今的铜山区大彭镇大彭集村。从大彭国、崇国、吕国、彭城县、徐州、到了年(雍正11年)正式定为铜山县。到了民国初年(年)又设徐海道,江苏省实行省、道、县三级政府,铜山县城(今徐州市区)辖徐州八县及海州等地(连云港),治所在铜山县的第一区。到公元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将铜山县的一部分(第一区)划给徐州市(也就是现在的彭楼、云龙、泉山三个区)。换言之:这时期徐州市区一直是铜山县的县城,囊括了徐州市。了解这段历史以后,不用说也就明白:年成立的铜山书画研究会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的缘故了!

年,由钱食芝作为发起人,并与苗聚五、杨尽侯、阎咏佰等为代表的一行人,创办了“集益书画社”,社长为钱食之。社址选在徐州快哉亭内(现在改为徐州快哉亭公园)。快哉亭始建于北宋,原名叫:“阳春亭”。当时正是苏轼在徐州任知州年间,因苏轼在阳春亭内作《快哉亭冈赋》而更名为快哉亭。快哉亭历经风雨,几经修缮,最终毀于年,(为当地驻军而毁)。于年在原址重建。当年集益书画社选在这里可谓得天独厚,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古色古香的环境更适应他们在这里吟诗作赋,以书画会友,探讨书画艺术,进行书画创作。

集益书画社在当时艺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力!直至七年后,为了继续壮大与发展书画家的创作规模,钱食芝又创立了“东方书画社〞。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集益书画社”,可想她的影响力之大了!集益书画社为徐州书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年,“怡情小集〞成立了,由钱食芝、李兰、苗聚五、张从仁、李兰阶、葛绳鉴、葛其瑸、等八人组成的。早期就是几个好友的在饭馆相约喝酒的活动。但文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这里就有了区分:不光为了吃喝,同时进行艺术活动。活动内容:观书赏画、评论诗文、交流技艺。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惯例,演变成了艺术活动。随着名气的攀升,人员也不断增加。有趣的是:活动结束后,必须吃上一顿,乘“酒性”艺术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人人争先恐后、诗兴大发。而更有意思的是:此时评论的书画诗文才正式算数,名曰:酒后吐真言!酒足饭饱后,众人才依依不舍地散去。可谓不醉不归,众人戏称:“吃喝会”!

民间自发的“雅集活动〞,那时各地并不少见,各类不同形式的“雅集活动”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推动地方的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年,钱食芝作为主要发起人创立了“东方书画社”,并任社长。主要成员都是徐州有名望的书画家,他们是:李兰、张伯英、苗聚五、章亚古、张从仁等。实际上东方书画社就是集益书画社的“升级版〞,或者说就是集益集书画社的更名。不同的是增加了新的成员扩大了创作队伍。东方书画社与铜山书画研究会相类似,只是规模小于铜山书画研究会,成员的组成范围也小于铜山书画研究会。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员波及到铜山县(现在的徐州市区含铜山区)的范围。而东方书画社与铜山书画研究会相同的是:包容性强,书画相益,又兼容学术研究。

钱食芝是艺术巨匠李可染山水画的第一领路人,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年仅42岁就离开人世。他的离世是当年徐州艺术领域的一大损失!可喜的是他后继有人,钱书樵继承了父辈的“钱氏山水〞,并且一脉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钱食芝作为彭城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徐州地区组织与参与了很多重要的“艺术组织”。清末至民国期间,他为了地方的美术事业向前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年,欧亚艺术研究会成立,主要发起人有:王继述、王琴舫、阎咏佰、萧龙士、王子云、王寿仁、张金石、何晓林、刘峰青、司香谷、李兰阶、南村、周鸿业、汪东、陈兰圊、郭振东等。会长由王继述担任。欧亚艺术研究会主要研究欧亚绘画艺术,换言之:就是把欧州的艺术与东方的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融合与吸收。欧亚艺术研究会的成立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接下来的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成立铺垫好了基础!

年,徐州艺术专科学校成立,简称“徐州艺专”。发起人为:王继述、王琴舫、阎咏伯、王子云、肖龙士、王寿仁、张金石。他们克服了筹办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的重重困难,并于年8月27日正式开学授课,校长为王继述。徐州艺专聘请了大批的优秀老师,李可染就是其中的一位。徐州艺专所授艺术科目全面,从教师的分工科目就能看出:阎咏佰、司香谷、周鸿业为山水画教师;王琴舫、王继述、陈云程、萧龙士为花鸟画教师;张金石、梁倜生为水彩画教师;王祥甫、袁文明为铅笔画教师;李可染为木炭画教师,王子云为美术史教师;侯慧生为篆刻教师;赵光如、杨郁生为音乐教师;郭乐山为公民课教师。

徐州艺专开办了14年,培养出余名艺术人才,有的早期参加红军的、有的做地下党工作的、有的参加游击队的……。徐州艺专毕业的学生分布全国各地,在各自岗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才华!例如:郑斯文任福建武夷画院副院长;赵洪模(后改名:牧虹)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范景良(后改名:范里)任贵州黔剧团舞台美术设计师;徐韬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范景宇任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编导;李畹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魏铁铮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而更多学生则工作在徐州地区,为地方的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例如:胡叙之任徐州市第一中学美术教师;刘梦笔任徐州市第二中学美术教师;李雪鸿任徐州市第三中学美术教师;王寄舟任徐州市第四中学美术教师(并兼任徐州版画研究会会长);候文铎任徐州市第五中学美术教师;许芳洲任徐州市第六中学音乐教师;王明泉任徐州市第十五中学美术教师;刘锦章任徐州市铁路中学美术教师;王祥甫任徐州市第十四中学美术教师;郑衍俊、毛斌、纵衍纯任萧县艺术馆画师;段庆武任萧县中学美术教师;鹿世言、裴宗庭、王云章、胡本焕、王鸿飞、张冠华、王子遇、王鸣艳、王云华等任徐州市区小学美术老师。许克书(女画家)则在(徐州)自己家中收徒教画,并且培养成才数十人,她是当时没有进入教育机构的代表之一。因在徐州艺专毕业的学生太多,不能全部例举,这些出自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的“艺专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王继述为徐州艺专校长,为了办好徐州艺专,从策划、起动、成立,他倾尽心血,几乎散尽家财。他以个人魅力吸引一帮全力协助他的精英人才,譬如:王琴舫、阎泳伯、萧龙士、王子云等。他劝说全家一起办学,弟兄们一起上阵:王寿仁是其兄长,担任教务主任兼国文老师,另一兄长王承先是位商人,担起募集经费的重担,其弟王祥甫担任艺专教师。更感人的是教师几乎不领薪酬!艺专虽是私立学校,但非常正规,设立董事会,聘请各界人士进行监督,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后期徐州沦陷,王继述弃而不舍,迁移到“铜山拾屯”、“广州”、“遵义”继续办学。王继述舍家办学的行为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令后人肃然起敬!如果没有“徐州艺专〞的出现,彭城画派的形成将不会如此精彩!

年,东方画会成立,是由萧县民众教育馆领衔组建,成员是:欧阳南荪、冯雨邨、侯子安、毛羽毛、段庆成、王世荣、吴忠和、范荣祖、刘新华、郑衍俊、刘先知、白菊如等。东方画会主要开展国画交流活动,(也兼含油画),定期举办展览。东方画会成立8年,命运与徐州艺专相同,于年因日军浸华,徐州地区(包括萧县)因沦陷而终止。东方画会存在虽不算长,但为萧县地区美术事业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人曾说过:彭城画派有不少画家属于安微籍的。那是他对历史不了解:那时的萧县属于徐州。资料记载:萧县自古(从东周始)属彭城(徐州)。其间虽有过分离,但短暂的离别与漫长的岁月相比,几乎忽略不计。萧县直到年才从徐州专区划归于安微省。

萧县划到安徽后,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近年来,萧县还打造并推出“龙城画派〞。彭城画派形成时萧县尚属徐州,自然包含萧县地区画家。现在徐州与萧县虽身处两省,但“彭城画派〞与“龙城画派”更像两位亲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血肉之躯!徐淮大地自古文风与艺术的基因一脉相传!

年,"一八艺社"由王肇民、汪占非二人引入徐州艺专。因一八艺社发起于杭州艺专,是进步的艺术组织,后来发展到上海,影响力很大,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与赞扬!李可染当时也参加了一八艺社,受到牵连,得到校长林风眠帮助才脱离杭州。王肇民与汪占非二人是“一八艺社〞的主要成员,受到通缉后避难来到了徐州,其实就是投奔李可染。因李可染先一步回徐后,正在徐州艺专任教。一八艺社在徐州艺专发展起来了,传授木刻艺术,新兴的版画专业为徐州艺专填补了空白,培养出了诸如王继舟等著名的版画家。

徐州地区还有一些与彭城画派相关联的艺术组织,或者称:美术社团,以上只是一些代表,就是这些与彭城画派有着千丝万缕的美术社团或艺术机构,成就了彭城画派!如果说徐州自古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所出现的代表性画家对彭城画派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那么“美术社团〞则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这座艺术大厦!

从古到今,各地都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艺术群体”,无论是官方的或者是民间的,都为后来兴起的画派做出了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民间发起的美术社团或艺术群体,更加灵活地注入“新鲜血液〞,推陈出新!新中国成立后,各级都有美术组织。例如: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美术家协会、徐州美术家协会等。各地的美术院校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为继承与发展美术事业起到了添砖加瓦作用!

古代画派的形成,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否则,就难以形成或不可能形成画派。到了现代更离不开政府的推广与扶植!

进入二十一世纪,徐州市委、政府提出培树"彭城画派"这一口号!并下决心加大力度推广!为此,采取了一系的宣传举措。如: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于年10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近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精品立体呈现了李可染、刘开渠、朱德群等徐州籍美术名家的艺术风采。徐州文联领导王雪春主席组织策划,并亲自带队在南京、北京、上海、台湾、韩国等国内外举办画展。年彭城画派研究会成立,会长为张爱军先生。这一系的举措,将有利于彭城画派的健康发展!尽管对一个新的画派进行推广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议论或争议,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历史上无论何时出现或推出一个新生事物时,几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时间的积淀化作历史,历史也靠时间来检验!或许再过若干年后,那时的人们再来审视彭城画派时,就像今人看待古代画派一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祝愿彭城画派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附:彭城画派画家名单:(注:以下名单为《厉建华系列评论之“彭城画派〞》中未提及到的已故画家,如有疏漏,以后增补,健在画家不在这次统计之中)

臧增庆(一)、汪子贞(一)、阎秋华(一)、朱竹筠(一)、藏彭年(一)、王青芳(一)、刘介夫(一)、王仲博(一)、封静山(一)、刘惠民(一)、张金石(一0)、刘梦笔(一)、胡叙之(一)、王劲枝(一)、何维朝(一)、赵宗基(一2)、张南冥(一1)、汪北溪(一3)、杨墨泉(一)、吕敬之(一)、郑岩(一)、赵松原(一)、马南圃(一2)、梁敬儒(一4)、朱焰(一)、张碧如、女(一1)、段天白(一1)、孙彤云(一1)、张之仁(一0)、王非(一2)、刘继宗(一)、李士延(一0)、王伯义(一)、尚连璧(一3)、杨俊(一4)、潘岳(1一1)、郭昌同(一)、欧阳龙(一0)、李承寅(一3)、李成立(一)、颜廷芳(一)、李海陸(一)、任志弘(一1)、马奉信(一)、李小可(一)。(完稿于年10月)

厉建华创作《云龙书院》云龙书院收藏厉建华创作《云龙书院》系列铜山书画研究会成立时成员合影李兰作品钱食芝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