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年至年,是李可染先生生命中生活最为平静,环境也最为宽松的十年,也是他水墨艺术的巅峰十年。此时,虽已是多病之躯,但勃发的创造力让他这个“时间的穷人”(李可染语)像精力旺盛的年轻人那样,进入井喷的艺术创作期,创造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新辉煌。

一向谦逊的可染先生曾说:“余童年弄墨,迄今六十余载,朝研夕磨,未离笔砚。晚岁信手涂抹,竟能苍劲腴润,腕底生辉,笔不着纸,力似千钧。此中底细,非长于实践独具慧眼者不能知也。”在一生经历过诸如“批黑画”等等运动之后,从未停止艺术探索的可染先生艺术也走上了真正的自由之境,返璞归真后,他对“墨”尤为痴迷,或者可以说,“墨天”代表着李可染先生心中艺术的最高境界和他崇高的个人理想。

本次秋拍李可染先生作品中,有三件作于晚年的精品,分别是作于年的牧童与牛、年的钟馗和年的山水,三个题材都极具代表性:可染先生早年因人物画而闻名,但其终身最高成就公认为是山水,而“师牛堂”之“牧童与牛”同样堪称招牌。这三件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墨”的表现极为丰富,所谓“元气淋漓障犹湿”是也,“色彩”单纯而洗练,用笔表现出金石的拙趣,实乃水墨画用笔用墨之极高境界。

《红叶吟风处》:巅峰期山水佳作

著名艺术评论家王鲁湘先生在评可染晚年山水时,曾说他是“越画越洗练,越画山体越高大,越画造型越单纯。到了这个境界,白纸对青天,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你说他画的是山?是石?还是几块清清苍苍的古玉?笔老而秀,墨苍而润。焦墨飞白,似不经意中留出山岩幽光,浓墨飞溅,粗服乱头中率意潇洒,重墨如盘,严谨造型中收拾整体,淡墨如玉,空灵透明中层次无穷,轻墨似烟,清光无滓中韵味隽永。水墨山水画至此,豪华落尽,墨韵无穷。”观照作于年的此件《红叶吟风处》,信然!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李可染红叶吟风处

设色纸本立轴

年作

68×45cm

题识:红叶吟风处,清溪欲暮时。夕阳光景好,莫怪客归迟。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可染于师牛堂。

钤印:李、可染、师牛堂、七十始知己无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可染先生曾说,再画好些就用“墨天阁”,可见“墨天”代表着李可染先生心中艺术的最高境界和他崇高的个人理想。

《红叶吟风处》局部图一

《红叶吟风处》局部图二

此件《红叶吟风处》,透光处的赭色是夕阳在山间树梢留下的咏叹和写下的诗篇,浓淡深浅各异的墨才是画作的魂魄:溪涧石头上的焦墨飞白营造水流不息的动感,重墨、淡墨、轻墨又各自营造它们的深邃空灵、如玉如烟,他又运用篆籀的用笔来达到一种沉郁的苍润,从而构成此件作品丰富的层次,似乎这美的光景又是瞬息万变的,予人无限的遐想,所谓“信手涂抹,竟能苍劲腴润,腕底生辉,笔不着纸,力似千钧。”溪涧石拱桥上流连于夕阳光景中的三五行人中,也有可染先生自己吧?“夕阳光景好,莫怪客归迟”,好一句言简意赅的诗意点题!

这样的一幅山水,让人辨不清这是江南?还是蜀山?又或是岭南山水?但这些已然不重要,让你感动生出热爱才是画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立意所在。

《钟馗》:李可染的成名之始

好的人物画让人过目难忘,此件《钟馗》当属此列。那一身的铮铮铁骨,那一脸的刚正不阿,那一眼睥睨的灵光,那一把虬髯的倔强,那两根帽翅的抖动,令人忘记是在纸上,倒觉钟馗是活生生的。

李可染钟馗

辛酉()年作

46×34cm

题识:钟馗。辛酉秋月可染漫笔。

钤印:可染、天海楼

作为驱邪纳福和正义的化身,钟馗形象介于人神之间,最被画家所喜,是像神多一点?还是像人多一点?也最能折射画家风骨和性情,傅抱石的钟馗有神仙的摄魄力,张大千喜欢将钟馗画得颇似自画像,李可染的钟馗则更多人间正气,甚至透着股俏皮的憨劲儿,都充分照见画家自己。李可染画过很多钟馗,简率的、豪放的、愤懑的、憨厚的……相较于他厚重崇高的山水作品而言,钟馗跟他其他的人物画作品一样,笔墨轻松活泼,他善于抓住瞬间的神情,人物诙谐有趣,作品或针砭时弊或流露彼时心境,最是耐人寻味。

▲钟馗年李可染(年入选中华民国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为世所重,就是从《钟馗》开始的——年在南京举办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可染的一幅大写意人物画《钟馗》,被《美术生活》杂志“第二届美展”专辑刊于首页。年代初的美术评论界认为,李可染的人物画胜过他的山水画,老舍年在《看画》一文中称赞李可染的人物画“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又说“中国画中人物的脸永远是死的,像一块有眉有眼的木板。可染兄却聪明地把西洋漫画中的人物表情法搬运到中国画里来,于是他的人物就会活了……他们的内心与灵魂,都由他们的脸上钻出来”。此评太精当!不管是可染先生年代的《钟馗嫁妹》,还是本件作于年的《钟馗》,“活”是可染先生人物画的最大特质。与早期人物画相比,晚年《钟馗》墨色沉郁、浓重,深深浅浅的墨色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层次,用笔也更见功力,与他的艺术探索和发展脉络一脉相承,他是愈老愈追求墨色所能表现的极致。

《钟馗》局部图

此件《钟馗》身形魁梧,剑拔弩张,眼神睥睨,似正凝神静听鬼魅魍魉之声息,只待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出击。全作以水墨为主,浓墨勾轮廓,他处是深浅不同的墨色晕、染、扫,或留白,仅面部和手部施以赭色,目光威严,髭须冷硬,不怒而威,正气凛然,极富感染力。此件中,他还巧妙地用水墨造影,眼影、鼻影、衣影,人物瞬间变得立体而丰富,这又是他极见巧思的“西为中用”了。

《柳荫放牧图》:“师牛堂”招牌

从年代,可染先生开始画牛,直到他生命的晚年,牛是可染先生百画不厌的题材。晚年,他更是将画斋定名为“师牛堂”,不只是为了表达爱牛的秉性,以“孺子牛”自勉,还包含了艺术探索路上“白发学童”的谦卑,故在某种意义上,牧童和牛可以说是可染先生“最自我”“最暗藏私心”的题材。

李可染柳荫放牧图

年作

84×49cm

题识:一、柳荫放牧图,一九七九年春四月,可染画。

钤印:李、可染、肖形印二、同志属画即请指正,时一九七九年五月八日。

诗堂:可染墨妙。俨少题。钤印:俨少长寿、宛若大年、晚晴轩

藏印:铁岭王贵忱章

说明:王贵忱旧藏,王贵忱(b.),辽宁铁岭人,先后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从事古钱币、古籍和古文化研究,雅好收藏,与画家互动颇多。

《柳荫放牧图》局部图

此件原为文史学家王贵忱先生旧藏,也是可染先生晚年一件颇具代表性的牧童题材佳作,浓淡不同的墨色营造湿润的江南笼着轻烟的柳树,柳荫下的牛悠闲的吃着青草,而牛背上的牧童手拿树枝竖耳倾听意欲起身的样子,倒似听到了蝉鸣,正辨认蝉的方位要“捉拿归案”,真是惟妙惟肖!

李可染牧牛图

31×42cm

题识:俯首甘为孺子牛。景林同志正,可染。

钤印:可染、孺子牛

李可染江南

42.3×35.2cm

题识:一、可染。钤印:可染

二、利民同志指正,可染北戴河。钤印:可染、河山如画

李可染行书

×33cm

释文:党分配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志愿。

题识:一九六二年三月,摘录麦贤得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笔记,可染。

钤印:李、可染、孺子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