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迈尘俗,闲静简远”,弘仁绘画带有禅意的清净、归隐的悠然。在他的画里,你看不到繁树荫荫,看不到春山含笑和激流的清泉。看不到大片淋漓的墨块,也没有烟山云海;有的是平稳的构图,淡润古秀的笔墨,刚劲冷逸的线条。“闲静简远、高流静士、胸无纤尘”,正是古代圣贤最向往的境界。
弘仁笔墨淡润有倪瓒之风,论者备已。最具特色的是线条的运用,以细劲的线条构筑出大幅山水乃古今一人耳。《潘天寿谈艺录》云:“虽然,线在客观物象上是不存在的,但为了艺术的表现需要,只有运用线来造型,以求对象更明豁,并突出其精神,完成艺术的表现目的。”“点、线、面三者,最难表现的是线,表现对象最明确的也是线。因此,线在中国画中起的作用,是头等重要的。”“以线而构”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因素,而弘仁的“以线而构”在其绘画艺术中作了绝对强化,成为构成画面的核心,造成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与感染力。
弘仁最具有“以线而构”的代表作是他笔下的黄山。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黄海松石图》,是一幅纵.7cm横81cm的大画,是弘仁画黄山的代表作之一。三块石头的的布置极具设计感,简介虚静。左侧的山体呈现一波三折之势,大几乎贯穿画面且占据宽度的一半,呈方形极具力量感。右侧山体也呈现一波三折之势,造型虽然相对纤细修长,用刚劲折笔勾勒出如刀锋锐利,细而不弱。中间的小山石,以松动虚接的方式封住底下不至于使气泄漏,同时连接两山使之整体。概括之后效果更加鲜明,如下图极具设计感,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这是现代画家穿越过去做的构成。
黄山的山石形体都以蓬松虚灵和肯定的线条来勾勒,山石形体的线条笔势大都呈一波三折之势。画面中山石线条的转折,顿挫极为明显,并且几乎都是空勾,极少皴擦。在后面之山石及山石的凹陷处用了大片的墨色进行渲染,石头的质感显得极强。用一波三折的笔势勾勒出山石轮廓,笔笔中锋,细劲有力,山石轮廓显得腴润而坚实。
这些山石方折阳刚有力,向上的动势非常强劲,与之相平衡的是这些遒曲的松树。松树在弘仁表现黄山的山水画中,具有典型的意义,也是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构成因素。这些松树呈向右向下的趋势。松树的刻画尤其显得工细,树干的扭曲、翻转,以及因之而形成的阴阳向背无不形神兼备,松针的聚散刻画和树皮的纹理质感也极尽表现之能事。有一种柔美之姿态,让画面动势整体趋于平衡,画面呈现一种“虽动尤静”的独特效果。
整幅作品以线而构,少皴擦而显得冷逸简远。“在清晰的轮廓线之处,是一片虚静空灵的留白,即使偶尔有一些示意性的景物,也绝不会破坏画面整体的空灵”。这种简逸的处理使画面感觉静谧空灵,正是弘仁所追求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虚静之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