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里面共有多幅全国各地的年画,加载会稍微有点慢,请加谅!
前言:中国年画我尽量用自己的观点来陈述,专业的观点请查阅相关文献记载。
中国年画综述:
中国年画同对联基本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反映了民间对于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每个时代的年画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是研究年画所处时代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图片参考资料。正史方面对于传统民俗文化虽都会有记录,但是有时就是片言只语的一提而过,对于民俗研究者和民俗爱好者来说,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只能了解一下大概,要深入了解就要从年画、庙会等等这类承载民俗文化中去了解去深入。
富贵满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年画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茶、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麻姑拜寿四美人图虽然”年画“是清代才确认这个名称,但是历史却是非常悠久,历史脉络是这样的: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花果山美猴王门神也是年画的一种也是最早的年画起源而且年画还影响了绘画艺术方面,大量出现的书画谱和书籍配图,很难说没有受到年画这种版画一种的影响,也可以认为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发展的。
早期年画清代年画早期年画早期年画早期年画早期年画而且还不得不提北宋,北宋虽然有人轻视或者一直称为弱宋,也有人说武力不行当然发展文化和经济,实际这又是一种挺无赖的断定。但是北宋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最好的时代,不管是官方和民间都是很注重刻书,而且刻书可不是清代只有那种迎合统治者口味的书籍,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文史类,工具书类在两宋时代都是大量出现在官方和民间刻书中。而且两宋创新式发展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木版套色印刷达到高峰,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明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明代一直就是师法两宋时代的技术的,明清两代更是大量翻刻和精校两宋的文化书籍。所以北宋文化方面无论是官方和民间都是很注重的,而且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为普众教育。这些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好最值得称道的时代。从其遗世的宋版书就可以看出来,书籍形成了一种大百科式,什么类型的书籍都有。
说这些也是为了证明年画的发展是跟雕版印刷有很大关系的,雕版印刷让年画大规模批量生产印制成为现实。
年画的出现就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大部分是用来装饰作用,有些是从春节前贴上,直到旧了才换成新的。有些则是基本就是春节这段时间使用。基本分成几类:
第一类:以祈福迎祥为主,比如年年有余、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富贵满堂、加官进禄这个体裁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
第二类:传统历史人物、典故、寓言故事、英雄人物、戏曲故事等以人物为体裁的。如《穆桂英》》、群英会》、《盗仙草》、《杨家将》、《西厢记》、《宝莲灯》等等。
第三类:以动植物吉祥事物为体裁的,如荷花、鱼、石榴、蝙蝠、元宝、龙凤、如意等等会经常出现在画面中。最有名的就是老鼠嫁女。
第四类:福禄寿喜财五神为主题的。
第五类:是驱凶避邪为主题的。比如门神类、钟馗等等。
中国传统年画的著名版画地:
1、中原文化代表: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这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开封原来北宋都城,从北宋精英和民俗文化齐头并进的时代,在北宋雕版印刷最盛行时代。开封周边地区自然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京津文化代表:天津“杨柳青”年画。
明代的杨柳青是运河上的一个重镇,随着运河的开通,其经济日渐繁荣。这也是因为明清两朝形成了两大文化经济中心京津和苏杭地区为中心的江南中心。这时杨柳青初步产生了木版年画艺术,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画铺,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才逐渐繁荣起来。
3.江南文化代表: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自南宋临安(杭州)。江南文化经过西晋末年、北宋末年这两个最大的经济文化大迁移时期,终于厚积薄发,成为和京津并驾齐驱的文化经济中心。同时当时明代书铺林立,大量的民间刻书都是面向普通百姓的,而且都流行配插图,而且大部分是用得木版画技艺,而且相当精细精美,尤其是戏剧类的。可以认为单独插图抽出来单独再上色印刷就形成了江南的年画。
榴开百子4.岭南文化代表:佛山木版年画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岭南民俗文化的代表。岭南当时在西晋末年、北宋末年,大部分留在了江南地区,也有一些就到达了岭南,如客家人,据说他们比西晋末年还要早。中原文化也是由这些迁到岭南地区带来的,木版年画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民间艺术。那个地区的男性大多不从事农业,而是以工商、出洋为业,于是居家者多祈求吉祥如意、发财致富、趋利避害。
5、巴蜀文化代表:四川绵竹年画。
继承了唐宋绘画线描传统和着色技艺,从而形成了明快艳丽、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6、齐鲁文化代表:杨家埠年画。
山东潍坊以杨家埠年画为代表。炕头画是该地颇具特色的品种。潍坊年画的特点是线条粗放,造型简括,色彩强烈,多用原色。
上述年画只是主要的产地,其它还有很多。而且绝大部分年画产地至今还制作,只是印刷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木雕版、石版之外,也有现代技术的树脂版胶印、凹印、数码印刷等技艺。
中国年画从创作的主体内容来划分,大约分为大约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民国之前,都是非常传统的主题内容,同上文综述一样的的内容为主。
第二个阶段就是民国期间。那时做承载广告宣传任务的年画大多经由烟草公司、纺织公司、化妆品公司、百货公司来刻画,当然民间还是延续了民国之前的年画,有些版每年都会在春节前大量刻印发行。
第三个阶段是建国到七十年代末,这些画的主体都是歌颂劳动人民(可惜现在歌颂劳动人民的太少,老是搞什么精英化,可悲)。而且制作内容和印刷技术非常的好。超越了民国和民国之前的作品。而且上面出现的女性是非常清新脱俗的自然美、健康美,绝对不是当代用化妆术堆砌出来的“美女”或者”病态美女”所能比拟的。
一般主题都是农民、工人、军人和领袖。比如毛周朱及十大元帅是出现很多的。到了66年之后,就是大多数是毛周朱了,但是工人农民军人还是不可少的。当时的工人农民军人是中国老百姓精神和言语上最尊重的三大职业。
而且里面的孩子刻画活泼,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笑容。至今的设计依然能达到这个高度。
第四个阶段是从80年到到当今:到了80年代,革命主题慢慢的少了,当然也还有的。开始大量出来了仙女,福禄寿喜财五大神仙人物,尤其以寿星出现居多。当然这个时代也有花木兰、穆桂兰及杨家将等民间演义类故事主题,也反映尽忠报国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追求。
民国前的主题内容也逐步重新回归大众视线。而且一般大部分家庭都喜欢买年年有余等等这样主题的。下面这张图的娃娃出镜率很高,不知道这个是想象的人物,还是有实际人物参考绘制的。
这时仙女类也出现不少,至于民族英雄,民间传说故事主题更是数不胜数。也有很多延续了《桃花坞》《杨柳青年画》的主题,并进行了改进。不过孩子是常春藤,是任何时代年画都不能缺少的主体人物,并且照样紧贴时代潮流和当时社会热点。
多子多福,福娃,绘制清晰,达到了摄影级别,可见年画艺术不但是选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而且是紧追当时时代潮流,并且印制精美,远超普通的印刷品。即使当今的海报画面也很比同这些年画比较。而且一般百姓最喜欢就是娃娃类的,因为看上去更为喜庆,还有寿星和孩子们的,一高寿,一初生,相映相趣,代表百姓人生两大的精神上的追求,就是孩子要可爱活泼,老人要高寿,两者放到起这就是一种幸福。
鱼和福、寿这三种中国传统文化,也自然在画面不可缺少。而且只要有寿的地方是用桃子来表现衬托,多子多福则是用百子图和百福图或者百蝠图,还有用石榴。
实际上从民国前、民国时期到建国之后,中国年画出镜最高的事物,就是鱼、福、寿、桃、水、石榴及蝙蝠、荷花、莲蓬和如意,这些都是代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而且是百姓们精神追求所在。龙凤这些中国的传统精神图腾出镜也很多。
这时一些门神年画也重回到大众视野,财神类,虽然有些画面看上去人物比较“凶”,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凶”是针对邪气、鬼怪而言,对于百姓来讲这是镇宅袪邪的。还有些年画则根据不同的生肖年进行创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