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艺术,很多人已经望而却步。

门槛高、看不懂、催眠神器。

好像我们都把它想得过于遥远。

一定要亲身面见、做足功课,才有亲近它的资格。

最近,有部纪录片,就想帮你迈过这一道门槛。

仔细一看,不意外。

又是央视出品——

每集12分钟,短小精悍。一集围绕一件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一开场,两位巨匠先坐镇。“南黄北齐”。北齐,是齐白石。南黄,是黄宾虹。

齐白石擅长花鸟虫鱼,黄宾虹主工山水。二人各有所长,一南一北,都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家。《美术里的中国》的前两集,就以他们二人的画作展开。要说灵动,在齐白石的作品里,没有什么比一只小虾更灵的了。

他也曾说过,任何人画虾的过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通常都会要几十年才会出神入化。齐白石自己的虾,直到70岁,才算是走到了最成熟的阶段。瞧瞧他用墨笔勾勒的这一汪水里。水草青青、螃蟹举螯、小虾畅游。

灵动得很。普通人见他画虾,啧啧称奇,说他画的虾,比活虾还要生动。仔细分析门道,齐白石的虾,以淡墨勾勒虾身,以浓墨描绘虾头。这样画出来的虾,虾体透明,虾头坚实挺拔。

虾背隆起的弧度,甚至连一根虾须的弯折,都是有讲究的。在细微的笔触之间,蕴含着水的阻力,虾的运动。专家说,齐白石画虾画的极慢,原因正在于此。但齐白石又不只画虾。他还画大白菜、青柿子、红石榴、各类花鸟蔬果……

甚至还有竹耙、算盘等家用物件。而在了解到齐白石的生平后,他对凡俗生活的热爱,就有了源头。齐白石少年成长于湖南湘潭杏子坞,家里人唤他阿芝。

19岁学雕花,后来学画画,所绘仕女图名声不小,还有“齐美人”的美誉。中年时期,他曾五出五归,走遍大半个中国。直到54岁时,河南匪患四起,他才在年转到北京。

纵观齐白石的一生,平和时热爱本真自然,愤慨时也不乏热血澎湃的爱国之举。他早年游历广州时,就曾经替革命者传递秘密文件。后来更是以画明志,画螃蟹,嘲讽侵略者横行霸道。怒题诗句:“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他是属于人民的画家,后来我们在脸盆、暖瓶、茶缸的日常用具里,看到他的笔触。

或许再没有任何一个画家,能与普通大众有着如此紧密的感情联结。但有一个人,却被知名文学家傅雷认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这个人,就是黄宾虹。

白石可谓“画圣”,宾虹则是“墨神”。纪录片中提到的这幅《万松烟霭》,就是黄宾虹将墨法运用到极致的体现。

水墨层层叠加,一遍两遍数十遍。在浓墨之下,反而衬托出山色的光亮。这是黄宾虹敢画,别人不敢画也不能画的传奇之处。积墨,也成为黄宾虹山水画中最独特的标志。

黄宾虹曾旅居上海30年,做过美术编辑,介绍西洋画历史,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年6月,他受邀北上鉴定故宫书画,又因七七事变无法南归。直到年日本投降,这11年的蛰居,奠定了他书画创作的“大成”与“内美”。他大量观摩先人山水,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用墨七法:

浓墨表现阴面凹陷与近景,淡墨勾勒光面凸起和远景。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为破墨,反复交错、层层积叠为积墨。泼墨以墨泼洒,焦墨干笔涂抹,宿墨是用隔日的墨入画。他不仅将传统的“五墨”归纳总结到了"七墨",更是开展了自己的笔墨革命。他笔下的山林,群峰松林,云雾升腾。

专家评价这幅作品:山水已经脱离了具体的形制,进入到感觉的世界。他绘制的,是自己的一方精神世界。浑、厚、华、滋,是笔墨的妙谛,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而两位巨匠的故事,只是中国画的开始。中国画和传奇名家的故事,始于他们,又不仅仅止于他们。雁荡灵秀、黄山奇伟,水乡润泽、西北辽阔。

在中国画的世界里,你亦可以阅万卷画,行万里路。《美术里的中国》对作品的选择,来源于多重维度。有发自名家本人的影响力,作品自身的艺术性考量。也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背后创作者刘开渠的社会性因素。

不同美术门类、不同时代、不同题材风格。油画、雕塑、版画,水墨……

每一种艺术晕染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人文品格。他们每个人,都曾面临着不一样的时代。《记写雁荡山花》诞生时期,许多人对中国画的前景,都很悲观。潘天寿则以雄浑的笔力、开天辟地的气势,为国画找到了豪迈的时代风向。山石花草,不再清冷孤傲,而是充满激荡震撼。

他们可以是战乱时期的反抗者,鼓舞者。也可以是和平时代的记录者,镌刻者。《洪荒风雪》记录了地质勘探队为青藏公路通车,奋战于荒野。《塔吉克新娘》描绘了一位新疆妇女沉静美丽的容貌。

内敛、含蓄、羞涩、纯洁,对幸福的憧憬,又如纱巾一样鲜红。今天的我们,面对着一幅幅画,能够看到美术史上,无数大家的心血和期待。或是为了填补中国美术史上的一点空白。或是抒发抗敌之志,向死而生之姿。

哪怕我们不懂绘画的技术、笔法,也一样能被强烈的情绪所感染。他让我们看到,原来中国有那么多杰出的美术家。他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了数十年的伏案辛勤。最终,留下的是虽然不会发声,却有着震撼人心力量的杰作。是的,前辈已经停下了他们的笔。但他们留下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时光流逝是没有办法的事,但他们所绘的民族之声,仍在震荡。在一幅幅作品面前,我们仍听见烈马嘶吼,山花盛开。我们在杰作里,能找到每一声悲愤喜悦的交织回鸣。在沸腾的时代里,用经典的力量,支撑起内心的安定。它们,值得每一个人感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