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467053.html

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故宫一定是很多人去北京打卡的第一站,除了建筑特有的魅力外,故宫更像是我们对于过去传统文化的一种寄托。

走进红墙灰瓦的宫殿,很多人都会发现,故宫的建筑都在中轴线上,讲究中心对称,方方整整。

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整个北京城的大型建筑都是按照中轴线来建立分布的,比如说,故宫南侧的天安门广场就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延伸。

同样的,天安门广场已经不仅仅是开国大典、国庆阅兵的礼仪活动场所,它成为了新时代承载礼仪精神的重要建筑载体。

依附着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和东侧,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两者相互对称,空间上分别位于北京传统中轴线社稷坛和太庙的正南方向。

如果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对先辈的人文精神、创造精神的纪念与传承。

那么,与之相对而建立的人民大会堂则是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场所,是人民可以参与政事、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这体现了人民于未来的憧憬与社稷的关切。

但是很多人对人民大会堂的了解仅此而已,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实人民大会堂中也有很多名家大作,并且每一幅藏品都有不同的含义。

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无法亲身到人民大会堂体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线上的方式,一起带大家领略一下人民大会堂的精彩画作。

01迎宾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迈着欣喜的步伐靠近人民大会堂的正门,抬眼就可以在铜门上方看到一面巨大的国徽。

在正门处这个开阔的广场,是很多人都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当中看到的,这里经常会举行欢迎国宾的仪式,也会检阅三军仪仗队。

在正门口,我们可以见到人民大会堂内部淡黄色基调的风门厅和过厅,随着小路走到中央大厅,可以一览大厅的气派与开阔。

作为主厅,中央大厅的面积超过平方米。除去主席台,中央大厅总共设立三排座位,最多可同时容纳一万人。

在这里会举行各类大大小小的会议,而在会议开始或结束后,参会人员都会选择通过楼梯走到二楼的迎宾厅。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在这里进行合影。有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他们合影的背景非常漂亮,那是一副高5.65米,宽9米的国画,名为《江山如此多娇》。

正如毛主席那一篇古诗的名字一样,这幅画是年为庆祝新中国建立十周年,北京新建人民大会堂而创作的。

作者傅抱石和关山月以毛泽东所作的《沁园春咏雪》为背景,以其中那句“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创作。

为体现大国的瑰丽山河,这幅画作一开始的创作就很艰难。

因为大家希望一幅画中既可以体现出江山的娇美,还要体现出群山连绵不绝,又可以看到长城内外白雪皑皑的西北高原,最好还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

不仅如此,一幅画当中还要展现出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体现出磅礴的气势。这几乎难倒了两位创造者,在他们辗转反侧了三个多月之后,才将初稿完成。

两人选择在群山上画一个初生的太阳,但周恩来在定稿的时候给与了修改建议。

他认为,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但画作中的太阳较小,最好改大一些。

果然,在整改之后的画作看起来相当雄伟,而且里面出现了长城、黄河这些极具象征意义的物象。

这让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壮丽雄阔,尤其是那一轮初升的朝阳就好像新中国冉冉升起的模样,不仅勃勃生机,而且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艺术魅力。

当你走进迎宾厅就会被这幅画的磅礴所吸引,虽然画面上描绘的是云开之后的旭日东升时,当一轮红日普照着大地时,那些被阳光笼罩下的万里长城就显得更加绵延起伏,黄河也奔流不息。

再加上画作左上角毛泽东主席亲自挥笔写下的“江山如此多娇”几个大字,更增添了画作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画作完成之后,它不仅成为许多人争相要来欣赏的作品,也多次在各个杂志上进行发表,在艺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02东大厅《幽燕金秋图》

只不过在40年后,在中央决定对人民大会堂进行修缮的时候,东大厅的画作又有了些许的调整。

作为国家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和会议的场所,大家普遍认为,在这里悬挂的画作必须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通过画作当中色彩的对比与视觉感受,让外来的宾客感受到祖国大好的河山,民族的兴旺,时代的兴盛。

于是他们邀请侯德昌主笔,创作一幅巨大的中国山水画。

侯德昌

经过几个月多方人的配合与协调,年的国庆前,这幅新的画作《幽燕金秋图》被挂到了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墙面上。

而这幅画作堪称是巨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幽燕金秋图》整体非常大,长16米,宽3米,是截止到现在人民大会堂当中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作品。

很多人都被这幅画印象深刻,因为它经常出现在一些会议的合影当中作为背景,就连我们经常观看的新闻联播当中也会经常看到《幽燕金秋图》的身影。

其二,就像画作上面的题词一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就是这幅画的精准总结。

题词选自毛泽东写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就像这首词的名字一样,《幽燕金秋图》描绘的是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景色。

《幽燕金秋图》无论是行笔、用墨、构图、着色都非常讲究细节与力度,整个作品看起来气势磅礴。

因为画家本身非常在意意境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这使得整幅画作看起来跌宕起伏。

无论是看哪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笔者富于变化的山石结构、明暗交错的细微处理。

有的部分他用水墨晕染,用墨色之间的颜色相互交融,而有的地方画者则一笔勾勒,简洁明了。

当无数细节组合在一起,放大从远处看这幅画作,就更有另一番滋味。

细看是每一处山水的精益求精,而从远景看无论是高耸的群山,还是连绵不绝的山峰似乎都象征着新中国雄强之势在不断延伸,与山水一起融入云霄,与宇宙天地都融为了一体。

而这一幅辽阔雄伟的景象,仅仅是我们国内众多景点当中的一部分而已。

就像画作中展现的气势磅礴一样,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是这样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我们的心永远像河水一样奔腾和亢奋。

凡是看到这幅画作的宾客,总是会在它面前流连忘返,慢慢的融入画作当中,意犹未尽。

甚至在年的时候,卡塔尔王储来访后一眼就被这幅图深深的震撼,因为太过于喜欢,所以他甚至希望带一件复制品回去。

当然,这幅画的成功也让大家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