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元?赵孟頫)

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坚冰亦驯至,顾岂一朝成。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君子感其微,恸笑几失声。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长夏将启,红日杲杲,红莲亭亭。夏蝉始鸣,时雨并进,人间晚晴。天明,鸟声啾啾,山岚起雾,溪声泠泠;午时廊下,南风穿堂过,檐下铃音叮叮;黃昏,东篱把酒看月,各各尽欢。花底离愁六月雨,旧池残梦五更钟。青梅已老未逢荷,别院深深夏簟清。

白居易夏至日至苏州,曾记江南胜景:“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今已无此俗,但夏至日依旧可风雅。长夏无事,时间成闲,浮生亦有隙。焚香、煮茗、读字赏画,品味来自苏州的当代山水画大家宋玉麟先生笔端的诗意江南。宋玉麟年12月生于江苏太仓。自幼在父亲宋文治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江苏省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宋文治艺术馆名誉馆长,第八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响壑春融(与徐建明合作)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响壑春融》(徐建明合作)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获三等奖。《茅山清晓》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大别山之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松林新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溪山高秋》、《山高水长》作为全国美展评委分别参加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并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台湾、南京、汕头、太仓、常州、苏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国家画院、江苏省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宋玉麟暮泊年宋玉麟先生幼承家学,习古,学西。早在中学时就画过中国画,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涉足西画近十年。约在年重新开始国画的练习和创作,用了八年时间作为重温和恢复,主要学习研究其父宋文治先生的画路,这一阶段他的作品从题材、技法到风格,无不酷似其父。但仍有少数画幅,能发挥所学西画的优势,渲染得体,气氛浓烈,不同于父辈。后回归传统,从董其昌到石涛、石谿、新安画派、娄东画派,他无不有所汲取。宋玉麟江南春晓宋玉麟春风又绿江南岸年宋玉麟先生出生并长期生活在江南水乡,江南文化无疑成为他的“母文化”、“元文化”,决定和影响着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极大地左右着他的艺术走向。江南文化在宋玉麟先生的艺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走向传统回到经典的过程中。他对董源、巨然开创的江南山水情有独钟,对董其昌的南宗之说颇为服膺,更有对陆俨少、谢稚柳等前辈的心仪景仰。这不仅是绘画语言的契合,更是对他们所透露出的江南风雅的心灵回应。宋玉麟宾虹诗意年任何文化都是有地域性的,人是无法挣脱环境的。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古典的精致,看到吴门、海派的雅致,不管是清新寓目还是温润于心,正是江南山水所承载的江南精神。宋玉麟松林新墅图年宋玉麟翠岭晨岚图年美术理论家萧平认为宋玉麟的山水画可以称之为“新古典主义”。他在一片创新声中,折返而去,重回传统,他的作品中对古典美的展示,表达了他对古人的精神上的连接,对笔墨丘壑精髓的领悟。宋玉麟春江舟行图年在他的《山容树色图》、《溪山舟游图》、《山阴岩壑图》中,可以看到他以宋人的万壑千山、咫尺千里之势,用元人的松灵的毛而苍的缜密笔法,写河山之壮美之幽趣。他并不拘泥于一家一人之法,自由自在,“表现出对传统的足够的吞吐能力,这是多么无碍的一种状态,就像呼吸般自然和畅快”。宋玉麟松石斋图年宋玉麟先生总是不断给自己提出阶段性的进取目标。一方面,继续攻研传统,意欲上追宋画,再进一境,而后放开;另一方面,继续师法造化,感悟自然宇宙的生机活力,以充实胸中丘壑;再则从根本上完善自我,继续扩充素养,对画论、书法的研讨和书画收藏鉴赏的积累,都在默默进行中。宋玉麟石头寨年如果说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师于人--师于物--师于心”这三个层次,三种品位,那么宋玉麟先生创作确乎已进入“师心”之境。他的画耐读,耐品味,耐把玩,正是由于他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驾驭笔墨丘壑的能力。宋玉麟先生的画,在品位上以秀见长,秀而劲,秀而健,秀而苍,柔中有刚。他的主题及题材本身,画面情境或真实、或虚似,“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意气所至,笔笔生发,尔后反复锤炼,令人玩味至深。他敞开襟怀,以沉实工稳的笔墨,构成一个个境情感人,赏心悦目,滋润典雅的“玉麟语言”。宋玉麟春山横云图年宋玉麟秋山楼阁图年

夏至,是属于艺术、月亮与酒的日子,是一个诗情和画意流泻的时节,是满载星辉在银河里放歌的时间。

夏至已至,遥祝夏安。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