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大连市旅顺口区的54岁画家韩钰,从今年5月起开始创作,历经四个月,经十余次修改小稿后,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段,终于完成大型历史题材国画《国宝之殇》。他说:我希望通过这幅画,让更多人知道‘鸿胪井刻石’这段历史。

巨画耗时四个月历经十余次修改完成

俗话说,一座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旅顺是我的祖祖辈辈生活和奋斗过的故乡,现在我又成为了新旅顺人,我想用画笔描绘旅顺这座小城的历史沧桑与发展变迁。韩钰表示,只要有条件画,我就会以画笔记录旅顺历史,且甘之如饴。十几年间,韩钰几乎走遍旅顺大街小巷,以及众多遗址、日俄老建筑,他要用画笔描绘旅顺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

在创作前,他已经画完多幅旅顺遗址、炮台、日俄老建筑等人文小景的钢笔画创作。在他看来,旅顺的人文景观与历史事件一样重要,于是,他萌生了通过绘制重大历史题材绘画来反映发生在旅顺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想法。

韩钰说,去年年中,他开始《国宝之殇》的构思立题。在准备期间,他每天跑档案馆、泡图书馆和博物馆,查阅大量史料,搜集整理素材,十余次修改小稿、素描稿,于今年五月开始大画的创作。他采用传统中国画方法兼工带写,终于在九月初完成这幅纸本水墨重彩。

画中人物有82人之多

据韩钰介绍,画作描述了唐代鸿胪井刻石的重要史实。在画面中,唐玄宗敕令鸿胪卿的三品大员、郎将崔忻(画面中心着紫色衣袍者)率庞大使团及文武官员(四品官员着绯红色衣袍、五六品官员着绿、蓝色衣袍)带领仪仗队、侍卫队、运输队,自大唐长安,取道河南、山东,经旅顺北上忽汗城(今吉林敦化)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画面右侧,描绘受封的震国首领大祚荣、其子大武艺,以及震国所属地区十几个部落头领和围观百姓。

该画场景宏大壮观,作品宽2米,高2.5米,整幅画面人物有82人之多。由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呈现了唐鸿胪卿崔忻奉皇帝诏令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历史场景,下半部分呈现了工匠、侍者于都里镇(今旅顺口)黄金山麓掘井两口、驼石镂书记录盛事及大唐军民饮水解渴、担水浇田、浆洗衣服的场景。

据了解,鸿胪井遗迹原有石碑一块。石碑是一块重逾9.5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巨石,简称鸿胪井刻石,记录了唐王朝此次的重大册封事件。鸿胪井刻石于年被日本掠去,目前深藏于日本皇宫,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见证了中华民族大融合、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我画这幅画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知道这段历史,希望这件国宝能早日回家。

相关链接

鸿胪井刻石的历史与现状

公元年,唐玄宗派鸿胪卿崔忻北上渤海,进行册封。第二年,崔忻完成使命返回长安时,途经都里镇(旅顺口),于海口黄金山西北麓山石上勒石纪事,刻下29字的碑文,记录这一盛事: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历史上将其称为鸿胪井刻石。

唐鸿胪井刻石记载了唐玄宗派遣官员册封渤海地方政权的史实,是唐朝与渤海国亲密关系的信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证明旅顺口在唐朝时就是中原与东亚的海上交通要道。

年,清朝北洋水师在修建旅顺船坞时,发现了鸿胪井刻石。年,日军攻占旅顺口。时任旅顺海军镇守府司令长官的日本海军中将富岗定恭在年将鸿胪井刻石及碑亭劫掠至日本,安置在日本皇宫的庭园,至今没有归还给中国。

据资料显示,鸿胪井刻石正面宽3米,高1.8米,厚2米,重9.5吨。据资料显示,石碑及唐碑亭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

中国民间爱国人士从未放弃对日索要鸿胪井刻石碑及唐碑亭,期待国宝回归祖国的那一天。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实习生李佳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