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南乡子》
文艺作品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最深处的气节和民族情怀,尤其在特殊的时期,特别需要一副文艺作品出来来彰显整个民族的新气象。人民大会堂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着深远意义的地方,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用来接待外宾以及开重要会议的场地,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大会堂就是中国的颜面。
在人民大会堂当中,就有了这样的一幅画《江山如此多娇》,它取材于伟人的诗词,更是由著名画家执笔,多位领导人都曾经参与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而当年负责这件事情的是周总理,在这幅作品完工之后,有很多人建议周总理为其题字,但是周总理却拒绝了。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马上就要迎来很多的外交事务,接待很多外宾,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像样的地方,人民大会堂也正是在此时建立而成,而在人民大会堂当中,迎宾厅是脸面中的脸面,无论是装修的工艺还是文艺作品的点缀,都必须能够体现中国的文化,容不得一丝瑕疵。
作为惯例,必须在迎宾厅的正面墙壁上挂一幅画,这幅画能够挂在如此的地方,自然需要达到一定的资格,伟人和周总理对于此事都非常的重视,许多领导人聚集在一起进行了商讨,最终决定用中国作为传统,也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山水画装饰面墙壁,而寻常的山水画意境太小,不能挂在这里,大家一致同意,将伟人那首诗词《沁园春雪》作为意境,请画家来做一幅山水画。
《沁园春雪》的意境自然是没得说,当年在红军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之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次战略转移,当伟人回到延安,内心的澎湃,让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周总理负责这件事情,他从诗词当中挑选了一句,最能体现宏大意境的句子,作为这幅画的名字,江山如此多娇。
人民大会堂需要一副国画
的确,如今新中国成立,曾经一片荒芜的中国,再一次地站立了起来,国内百废待兴,人民的生活有着美好的盼头,江山怎能不多娇?将题材确定了以后,紧接着下一步的任务就是选择画家,要完成这样的一幅大作,寻常的画家自然不能担任,好在那时的中国文艺界非常的繁荣,等通知下达之后,所有画家都纷纷踊跃报名,因为能够在人民大会堂画一幅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一生当中无上的光辉。
最终在众多画家当中挑选了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人。这二位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当中不可多得的巨匠,并且两个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创作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能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傅抱石所擅长的是新山水画,他也是新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从他的作品当中往往能够看到当年范仲淹那样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且他极具创新精神,创作了许多革命画卷。
关山月则是传统的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她的风格在于写实,并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创作理念很符合我党的宗旨,这两位画坛巨匠的合作,自然是如虎添翼。然而,即便他们拥有着如此丰厚的资历,但是对于这个任务,他们仍然心怀忐忑,首先因为他们所要创作的作品取材于伟人的《沁园春雪》。
领袖的宏伟意境,他们自然要好好揣摩,并且这幅画是要摆在人民大会堂当中,二人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非常大。而由于紧张和焦虑,限制了两个人的发挥,在他们的动笔过程当中,因为处处追求严谨,失去了一些灵气,而陈毅元帅也在这时帮助二人指出了问题,所有的领导人对于这幅画都非常关切,纷纷将自己的建议告诉傅抱石和关山月。
二人经过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启迪,获得了无尽的创作源泉,下笔有如神助。它们对于伟人的这首《沁园春雪》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闭上眼睛,似乎看到了伟人站在延安,看着远处的大好河山,慷慨激昂的吟诵着这首诗词,二人的工作开始顺利了起来。
总理不题字背后的原因
虽然属于不同的画派,但是在此刻,这两位画坛巨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默契,纠缠补短,彼此之间互补缺漏,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了这幅画卷。那么接下来就是审核了,所有的领导人都站在这幅画的面前,傅抱石和关山月非常的紧张,这两位在画坛地位极高的画家,此时却犹如一个等着老师批改作业的小学生一样,但是所有的领导人对于这幅画都交口称赞,他们心中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既然作品已出,接下来就需要在这幅画上题字,有人建议周总理来为这副江山如此多娇题字,但是周总理淡然一笑地拒绝了,因为这幅画是根据伟人的《沁园春雪》所创作出来的,自然其实也应该让伟人来,当时伟人身在外地,对于此事非常关切,连夜动笔写下了很多江山如此多娇,供傅抱石和关山月挑选,最终二人挑选了一份,放大描在了画卷当中。从此之后,这幅江山如此多娇,就成为了所有外宾来到人民大会堂,必须要打卡拍照的地方。
江山就是如此多娇!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金陵图》
从一幅画的故事当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欣欣向荣的状态,在那时的人们眼里,这并不仅仅是一幅画,而是新中国面向世界所展现的一种姿态,是中国文化对外的一种输出。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国家对于中国都是敌视的态度,而我们中国就如同那幅江山如此多娇一般,拥有着大国的气度,坚守着和平理念。
所有的外宾站在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面前,能够看到中华年文化的沉淀,能够看到这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特质。所以说,那并不仅仅是一幅画。
参考文献:
《南乡子》
《金陵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