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

编辑

立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进,所有的艺术形式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创作者只有不停地对探索自然,感悟生活,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逐渐形成独具的个性和风格。唐代张璪在《绘境》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创作理论。“造化”指的是自然,“师造化”即是师法自然,他认为艺术创作要以自然为师,突出了对景写生的重要价值。从年10月在荣宝斋举办的“醉美浏阳河——著名画家黎越常作品展”展出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浏阳四季的秀美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山川景致是黎越常绘画的主题和源泉,写生是其艺术创作探索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黎越常家乡河边x70cm年)

通过画展中媒体对黎越常的采访可知,他是一位非常注重写生的画家,无论平时多么繁忙,他始终能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走进自然,这便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理念的体现。展出作品从《道吾山春晓》到《丘园夏色》再到《大围山秋艳图》和《云山雄鹰》,可见黎越常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写生创作,不断地与自然对话并从中吸取创作灵感,从而成就了他绘画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只有面对真山真水,不断地感悟自然景物中的森罗万象、变幻无穷,眼到、手到、心到,三位一体地写生创作,这才是他保持旺盛艺术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黎越常大围山秋艳图x69cm年)

黎越常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感的心理思维能力。中央美院教授张新建在画展中说道:“黎先生的作品之所以画真山真水,是因为他对生养他的这片热土的无限热爱。他在创新的路上,每一步艰苦的关头,都是对中国花鸟画开拓进取的创新前进。希望大家认真静下心来欣赏,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新时代山水画、花鸟画进步的脚步。”在中国画创作中,一类画家以继承传统为主,而另一类则是不断突破创新,很显然,黎越常属于后者。纵观他的山水、花鸟作品,可以看到其独具的个性风格。

(黎越常丘园夏色x68cm年)

从《春华秋实》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黎越常深厚扎实的用笔技巧。作品中丰富、灵动、富有韵律的线条,为几株相互纠缠的石榴树增添了动感和活力。画面的最上部,他通过简练苍劲的笔墨将两只麻雀勾勒得活灵活现。在石榴和枝叶的处理上,黎越常追求以书入画,用笔密而不乱,润而不浮,干而不枯。将细微之处呈现的清晰明了,不见丝毫的拖泥带水,这显示出黎越常深厚的笔墨功底和对线条娴熟的掌控程度。

(黎越常春华秋实97xcm年)

细细品味《山静水自悠》、《借得彩墨写青山》等作品,观者身心会不由得沉浸于宁静悠远的意境中。悠远的情致,是作品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他的山水画将欣赏者逐渐引入到“宁静”与“壮美”的美学领域。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一笔一画都是情愫所至的精神产物,是眼、手、笔、心共同作用下的结合体。观者无不被画面中美轮美奂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山水所吸引。在黎越常心中,世界上最美丽的桃源,就是他的故乡,这也契合了画展的主题——“醉美浏阳河”。一幅幅用情至深的画面,便是他心中永恒的浏阳。

(黎越常山静水自悠97xcm年)

数十年来,黎越常不断创作,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绘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情真意切的生动表达,这也是他毕生的艺术追求。迟子建在《向着白夜旅行》中写到:“有一种情感是终生不变的:乡恋……人活着活着就觉得一生最好的时光是童年,在出生的地方,在故乡。”正是这种乡恋促使黎越常反反复复地描绘着故乡,将那连绵不绝的山,那九曲的河,那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庭院农舍,竹筏泛舟,朝晖夕阴,一一呈现在画卷之中。

(黎越常浏河放筏97xcm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