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论傅石义先生山水画的积墨取法与变法

文/子扬中国的传统山水绘画艺术,有其一定的“妙”处。即取法多,宋元明清、南北各家,皆有法可依且均可自成一脉。又风格多,厚重华兹、高古空灵,繁简浓淡用笔各得其妙。而且中国山水画或欣赏或研习,都是极始极终的事。所谓不拘亦不拒,无始亦无终。总之,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接触中国山水画,都是在追求中国艺术。画家傅石义,在追求艺术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几十余载,有过兴致盎然亦有过纠结苦恼。习过西洋油画又走回到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之中,辗转反侧流光不复竟年近甲子,各种之辛酸,真乃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最后在山水画创作这条道路上,坚定了矢志之心,平日半步不出画室,有需便请教名师,拳拳用心是令人敬佩的。王兆荣先生,在辅政江西美术事业之时,为成功推出黄秋园、陶博吾等前辈立下过不朽的“战功”,后徙迁上海精于绘事,从山水大师李可染先生,积墨山水颇得韵味,晚年更是大胆变法,出奇出新。傅先生早年便投身其门下学习中国画至今,几年前又在山水画家石大法先生门下求取方便法门。两位老先生都对山水画的积墨法有所建树,但又各自不同。王先生他师从李可染,故而在气息上更多的吸收了李可染丰润厚泽的绘画气质。而石大法先生的积墨山水,既有小心经营出来的层次,又见大笔挥就出来的山河气象。且石先生久居幽境,画面中颇见真山真水的写生构图之妙。得此两位名师的前后点拨,而成傅石义先生当下的面貌。从所见作品来论,傅先生在取法王兆荣笔法处改变经营了画面的构图,这其中他有意无意地流露了西画的用笔尝试。而取法石先生这一块则认真的把石大法先生小心经营的一面学到手,但也在积墨的过程中尝试求变,或尝试积墨的次数与层次的处理,或点染时尝试用小斧皴,既体现积墨的厚重一面又隐约的表现出山体的菱角与块面。可谓是善学善用、活学活用的一个画家。作为一个画家,从传统来看,他还正值旺年。他自己也在清醒的同时意识到此时阶段的重要,不光要纵览百家,还要探索前景。傅先生如此善学,定能在山水画这条路上探索出自己的路,毕竟其艺术之路还漫长光明。这应该是他有意既学习大家又有意求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学画者,既要师古又不提倡泥古,既要师承一派又要发扬一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个人同时发扬艺术。从朋友的角度,我一向直言不讳,对傅先生更是亦师亦友,我们内心是希望傅先生能在这个浮躁的圈内求全之余也要保持个性,更希望他能坚持自己所走的道路即日有所建树。这也是作为忘年交的一点内心期许,毕竟有些事是需要有些人去实践完善的,我希望傅先生就是那个人!

更多详情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