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笔墨身心交融
中国画是什么构成的?笔墨。
古人对笔法的讲究比较多。点和线的质量都取于线,短了就是点,长了就是线,不限于一人的异端而执念。中国画在表现过程中,不是特别追求具象如何,是通过笔墨把心性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的要点。
笔墨是中国画的一切依托和生命。平时学习要注重骨法用笔。古人之骨即脊梁骨,一节一节的脊椎骨。生死刚正为之骨,特别妩媚的是没有骨气的。用笔死用力不如会用力,会用力的不用力,如“板、刻、结”就是死力,要学习体会“沉、实、厚”的用笔方法。好的线条是“酥酥的、松松的、苍苍的”。
吴悦石《独立苍茫》x59cm年
画画离不开形,下笔的时候自然就有形,如何从你心中把这个形破了,这是一生的难题。明清的人都是画心里面的东西,现代人都是自然取法,尤其是中国画写生多了,大多数创作从写生中走不出来,全是自然主义翻版,一生都在里面打转儿。只是在形式上、颜色上、气氛上捣鼓来捣鼓去,最后失之根本。根本是什么?就是用笔,而且是要把心中的东西放在纸上,不是自然。任何艺术的摸索,关键是积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画家都是在形式上做,输在根本上,不知道自己在绘画上钻进了牛角尖儿,还是在那里打滚,跟推磨似的转圈儿,很可惜。
我们第一永远不要忘记用笔,坚持把用笔放到第一位,因为画到笔随,笔到气随,气到势出,所以说这是相关联的。用笔要好,就什么都有了,即使画得差一点这画还能看;如果用笔不过关,就是经营的再好,你只是在纸面上经营,画挂在墙上了无生气,这就是区别。有几笔非常鲜活,又有气,又有味道,又有笔性,这画就能看。即使有不足的地方,它最根本的东西有了。用笔要老辣、要奇绝、要生动,还要虚实相生,润中带燥。用笔要活,在这个活的当中,有的要肯定,而在肯定的过程中又要有灵动,就是这么一个辩证关系。如果这个关系处理好了,画就更耐看了。
吴悦石《鸳鸯》x70cm年
很多人在写意的过程中,揣摩不到笔墨的味道,以为敢画就是大写意,以为草草一画就是大写意,这是不对的。大家作画切勿太过狂、怪,不要堕入江湖。有同学问,这个笔怎么练啊?就练写字,这是基本功。字写好了,把笔划练老道了,这个笔墨的趣味、笔墨的气势、笔墨的质量、笔墨的感觉自然就会表现出来,画自然就好。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努力。
吴悦石《我家篱落初惊艳》x70cm年
大家要记住八个字:浓淡、干湿、聚散、疏密。把每一幅画掰开了揉碎了来品评,就这么几个字。但是如何把它用好,要在具体画的过程中去体悟。体悟的过程就是我们心里对笔墨修养的锤炼,是一种身心交融的过程。在学习和锤炼过程中,笔墨和人性、人品都是融在一起的。中国画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见画如见字,画好了,笔道鲜活了,有笔性了,你就放在纸上了,就把自己托付在纸上了,在纸上了人家就看懂你了,你自己风格就呈现出来了。不着急说我个人的面貌怎么办啊?谁都有个性,每个人的长相、脾气秉性都不一样,个性随着你在笔墨生发过程中便体现出来了,好的心性出来的笔墨是高的,鲜活的。不好的笔墨是下等的,是僵的,是没生命力的,是安排好的。所以要提高认识,笔墨好中国画就有神。
状物求形不如取势
文、赋、诗、词均讲究有势,书画更要有势。西画重形,中国画重势,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中国画不讲构图,讲造势、养势、取势。一笔入纸,首先呈现的是形,只是表象的东西。然后通过生发形成一股势。有势者,三笔两笔通篇生动;无势者,千笔万笔死画一幅。势,具有无形的能量。状物求其形,不如得其势。不会造势、养势、取势,画就没有气场。势从笔出,在于笔笔生发。趣在笔外,在于无笔之处。画有形者易,画无形者难。取势之法在于养自己,与功夫在画外一意相契合。
吴悦石《黄金果》x50cm年
构图是死的,取势是活的。千万不要学那个死的东西,至于画有势没势凭自己的本事,有本事就有势,没本事就是摆出来的。为什么我跟大家反复强调把用笔解决了,因为笔出势随,在这个过程中生发不已,非常生动,势就出来了。如果这样画一笔看看,那样画一笔走远处再看看,再弄两笔,那全是死的,因为气跟不上,所以不要小看练笔。生发,取势,然后长叶儿,结果儿。结什么果儿,长什么叶儿随心所欲。今天长桃,明天是柿子,什么都可以,自己就变戏法儿,然后接下来学习泼墨、长杆儿,之后学习藤绕。我们要围绕这些坚持练习,慢慢上了轨道,自己就有认识了,有了认识你就有定性,而且自己有主心骨,谁说什么我就是这个认识。
吴悦石《大吉图》x70cm年
中国画非常讲究气势。很多画家有修养,字也能写,诗词文赋学问也不错,对于其他学问的浸润都有,年纪也够了,缺什么?缺胆,缺下笔当中的势,没有这种势的挥洒就不夺目,作画就不能传世。历代传世的画都有这样的一种气势,好的作品,比如吴昌硕先生的画儿,只要往墙上一挂,观者就会被镇住,就会被慑服。
用活水墨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提出了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标准。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也提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宋代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大宇宙地球初形成时就是一团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成地球,所以气韵生动排第一。“缶翁画气不画形”,那是到了一个层次,形而上。理解不了,看不出是没到那个修为。有气就呼之欲出,没气就贴在墙上了,就是美术作品。汉以前没这个“韵”字,之后出来就代表了一个非常好的美的想象力,可以一品再品,余韵不绝,余音绕梁。学习过程中要细心体悟。
吴悦石《雪竹》x51cm年
前人论气韵,气属阳,韵属阴,阳,力之美;阴,柔之美。气为阳,以笔为形,重在显力;韵为阴,水墨为道,重以显柔。韵者,音匀相合,表现悠扬、旋律、棉长,回味无穷。欲得气韵生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水和墨用活,掌握水墨渗韵的巧妙之处,中国画的特点就是把笔墨的韵味画出来。这个没有窍门儿,就是要自己在蘸水蘸墨的过程中去体悟,体悟到了,墨就是活的。当然,气韵并非都由笔墨求之,而更多的是从精神求之,画外功夫才是入门之法。我们作画要追求静气、文人气、士大夫气、乡土气、山林气,而最为看重的是要有浩然之气。气使用不当也不成,不当就是火气、俗气、匠气、江湖气,要通篇有静气,温厚。要会养气,虚中有沉,多看前人的传世名作,从中汲取。(文字由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整理)
画家简介
吴悦石,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