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吴茀之兰石图轴

吴岪之先生一位热爱艺术和艺术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他辛勤耕耘了一生,桃李遍及天下,其德行道谊,均为后辈楷模。作为他的学生,我有着切身的体会。

教学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吴先生教学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在我读书的五年(59-64年)中,吴先生的课比较多,毕业班也是他带的。他的教课主要是从审视学生的作品出发,因材施教,从学生作业中,指出毛病、讲授方法,经常要追朔到历代名家,其重点放在“所以然”上。我听他的课,常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吴先生是国画系的负责人,他的务实精神,也曾给我带来了特殊机遇:60年的暑假,系里要将历代藏品评审分类,以便教学使用。当时我和另一位同学跟在老先生后面作标记,品评组的成员由潘天寿、吴岪之、诸乐三、顾坤伯、黄羲等老先生组成,对几百幅画品评了约十天左右,我从此大体上知道什么样的画是好的。在这个评论的过程中,吴岪之先生是讲话最多的一位,真是入木三分,精彩极了。此刻回忆起来,若作为学术研讨,那真是世界水平了。这次我还发现这些老先生的看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从此深信绘画艺术其优劣是有客观标准、有自身规律的,能不能认识和把握它,那就是学画人的水平问题了。这种信仰在我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吴茀之湖上消夏图

吴先生的课堂示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是一年级写生课,教学里摆了一盆菊花,吴先生以毛笔勾描,画板放膝盖上,边画边讲,把那盆花的主要部分画得很像,次要部分简略一些,并有所变更,但看上去比对象生动了。当时我想,如果再配上几笔不就是一幅很好的创作吗?可惜下课时间到了。第二次大约是在四年级的时候,作意笔创作,画的是一只黑母鸡和夹竹桃,大体和西泠印社新近出版画册(58页)那一副相似。吴先生作画真是下笔如风雨骤至,簌簌有声。待到主要的东西画得差不多以后,便反复推敲,细心收拾,积累复笔,有不少地方是多次的,但看上去了无痕迹,一气呵成,这是吴先生独有的本领,此外没有见到过第二人。

对于学生,吴先生爱生如子,课外辅导比较多。出于对老先生的仰慕,我有时拿几幅比较满意的作品到老先生家求教,吴先生总是很高兴,面无难色,耐心指导,有时也鼓励几句。在五年的读书过程中,我到红门局那所老房子不知去多少次。

学生的进步,就是他的愉快,那时我也难有什么好画,有一次带一副竹石去吴先生家,他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先生见我带画去便停下来,叫我打开看看,并连声说好,还对正在用餐的师母等人说,卢同学画了一张很好的画,你们也看看......类似感人的情景不止一次。记得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我带去一副大一点的画,他老人家竟然站在椅子上看,然后再坐下来指授,我当时很担心他站不稳,感激的心情难以言表。还有一次,我和吴先生正在谈话,附中金鉴才同学也带着他画的一套山水册页来请教吴先生。册页上还题了诗,吴先生极为赏识,并叫我们两个人以后多交流,互相学习。那时我和鉴才已经有些认识,并略知其诗名,但并未引起多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