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山艺术空间将于近期在展览空间及Artsy线上ViewRoom举办“尘封:王保雷实验绘画艺术展”。本次展览包含29幅创作于年至年间的综合材料/油彩架上作品。

“保雷的油画作品大部分创作于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最初的这一段时间;带着还未被消磨的理想,生活在太原这座相对平静的北方城市,记忆中的彼时还有着清朗的天空和单纯的快乐。身感时代变迁,又相对远离浪潮中心,保雷的笔下留存了时光柔韧、细腻、平静、从容的痕迹;一位艺术家与一座城市的纯粹与质朴、悸动与踟蹰,通过作品收藏了起来。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难掩沧桑感慨,还是能够让我们卸下一身尘嚣,重温旧时的纯正。”

独白

文/王保雷

生命绽放,有有形的绽放,如:开花结果;有无形的绽放,如:破土而出。宋代黄庭坚在坐船的时候,看到摇橹的过程悟道书法的笔法。艺术是可以相通和反哺的,书法给我油画艺术的反哺,油彩的流动性不如水性颜色,如果要流动性书写就需要加大力量,犹如老衲挥动拂尘,工具虽软,万毫齐力,以柔克刚。画中的藤蔓植物,既是绘画,又是书法,是傅山书法的当代实验作品。假如傅山身处当代也会为之赞叹吧。油画只是一种油性绘画材料;佛教称无相之别,马克思学说称不要教条主义。

植物系列——冬雪殘藤,综合材料,50×60cm,年3月

自然生命的枯萎,不是生命的死亡,而是生命的赞歌,雪中历经一年的春夏秋冬,四时更迭,矗立在这里,就是生命的见证。纤细的藤蔓变得更坚强而有韧性。画中现成品粘贴,是生命的延续。在我的艺术里,中国文人精神不因转换材料而减弱,而因拓展材质而升华。中国人眼中的植物,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人格的比拟。

城市系列——豐碑,综合材料,60×50cm,年9月

太原老城,悠久而美丽,城市的楼房就像一座座时代的丰碑。每个人就像在这个丰碑上的音符,或高音或低吟。是用中国传统水性颜色,粘贴矿物质石粉,放弃了西画色彩体系和原理,塑造出在中国色彩体系里的一座色彩丰碑。没有留过洋的我,既是缺陷,又是优点。年少时陈丹青先生留洋前画出了《西藏组画》,留洋回来文艺愤青一枚,主要成了艺术批评家。开眼界之后最容易眼花,没了定性,人生择偶也是这样。

植物系列——晨輝,布面油画,66×55cm,年1月

中国古代美学评论认为,画论不如书论,书论不如诗论。绘画如能得诗意,就算是高手。心理学认为在众叛亲离、万念俱灰、人生低谷之时,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就是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是一种当代作家王蒙雨后的神清气爽。走过了漫漫黑夜的人,看到丛林间穿过缝隙的一缕霞光,生命无限美好。作品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但是处处散发中国东方意境美。

植物系列——花海,布面油画,82×65cm,年1月

在蓝色的背景下,绿色的植物欣欣向荣。这是花的海洋、植物的海洋;将柔软的颜色用笔写出,翻折绞转写意,诗意地描绘出植物的世界。动笔就如同国画里的画树方法,丰富而有变化。抒情性的笔触,配以协调的色调,红绿强对比下,面积的变化使画面更加完整。

城市系列——陽光,布面油画,50×60cm,年10月

这一年孩子出生,阳光洒在家里的阳台。算是人生中的一点希望。结构主义蒙德里安的结构,和我的生活进一步结合。

植物系——花海丁香,布面油画,82×65cm,年4月

初春的时候,丁香也在百花中盛开,有着平易近人的清香,传递着美好的祝愿。这个时节,往往乍暖还寒。时而艳阳高照迅速升温,时而连续阴雨绵绵。当闻到这一丝丝清香的时候心旷神怡;当我还想用胶片机扑捉第一缕阳光的时候,世界开始了现世界。画面采取色阶递进的大色块,抽象概况出色彩关系,用饱满而激情四溢的线条塑造出细小琐碎的丁香花瓣,层次层层拉开。丁香有紫色的和白色的。

植物系列——花之戀,布面油画,50×60cm,年1月

颜色越用越少,食物正在短缺。年少轻狂的我曾经辞去公职,为了理想而去漂泊。这幅画就是绘画颜色短缺的情况下完成的,有些地方未完全覆盖颜色。一个冬末的早春,我看到大地复苏,动物们蠢蠢欲动,自古中国人到了元宵节都出去走走,给年轻男女偶遇的机会,时间上又契合了西方人的2月14日情人节,时间上相差不多。在中国人眼里天人合一,宏观微观统一,客观事物和人统一,东西方人性一致。人在生存的边缘,就越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艺术方面就越是敏感。画中女性像植物蜿蜒缠绕,男性像修剪的机器刚强有力。哈姆雷特的困惑:生存还是毁灭。佛陀给了回答,都需要吃饭活下去。

植物系列——睡蓮,布面油画,46×52cm,年1月

我的作品往往使用的“上帝视角”,加上平视的花朵,本身这种观察方式就是独创的。画面减弱了睡莲和湖面的色差,使画面更加注重在画面焦点花朵身上。水下游离的枝蔓开合有致,疏密变化有法。睡莲会在夜晚开放,不因白天人来人往而去谄媚他人,亦不因夜晚无人而停止绽放。

城市系列——高山流水,布面油画,82×65cm,年2月

这是一种用现代方法表现中国传统的探索,色彩石块,七彩的石头。七彩是美好丰富的象征,有七彩花、七彩云等等。西方传统是不单独画山、画石头的,而是把它们画在风景画中。中国人画山石是不用较多色的,他有自己的色彩体系,如青绿、浅绛、金碧等传统色彩体系。这里是一次大胆实践。

植物系列——冬眠的種子,布面油画,60x82cm,年1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种子隐藏在枝头被大雪封存,种子冬眠了。更具中国的写意世界里,表现的正是这种象征和比拟。

城市系列——夜市,综合材料,62x52cm,年1月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随着国门的打开,市场经济非常活跃,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无疑是夜市下的地摊经济。我也曾拿着几张自认为的高档油画,也摆个地摊,但是没有人看一眼。忽然间明白了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放对地方。即使是梵高在世,他的画在地摊也一样不值钱。只有挂在博物馆,身价上亿,看一眼都要钱。夜市照亮了我的初心——创作好作品进卢浮宫。从此后,功名利禄如浮云,别人的诋毁赞誉皆看淡。画面采用俯视构图,抽象把控画面,采用沥粉工艺肌理塑造。色彩结构游离于西方和东方绘画之间。

城市系列——燈紅酒綠,综合材料,73×60cm,年6月

城市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成长,远处待建的楼房正在拔地而起。霓虹灯下资本的力量催生的城市服务也蓬勃发展,处处莺歌燕舞,灯红酒绿,一片繁荣景象。

植物系列——一葉知秋,综合材料,73x62cm,年9月

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是缩小了的自然,花鸟画是放大了的自然。放多大,古人一般是三到五倍大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宏观和微观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把脉络表现出来,通过脉络表现现实的世界。有点像贝叶画,菩提叶的画。我是表现秋天到了,但是还有好多生命正在积聚春的爆发。画面采用水性综合材料,制作而成。

城市系列——城市規劃圖,布面油画,97×78cm,年1月

直到年耿市长退休,我的这幅城市规划图,才真真结束。二十年前我用自我研制的特殊技法,绘制了纵横交错的抽象的城市规划图。市区内绿地,水池,沼泽、市政府一一俱全。园林围绕着城市,城市镶嵌着园林。一幅美好画卷和蓝图,天意巧合让后来的拆迁市长实现了。

植物系列——瀚海殘陽,综合材料,73×76cm,年1月

八十年代,大街上的流行歌曲,每周都在排行。唐朝乐队的一句:“我跃马扬鞭的祖先”,带我穿越到了唐朝,万邦朝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犯大汉者虽远必诛。想到了岑参的“瀚海悬崖百丈冰”,想到了辛弃疾沙场秋点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人物为我们驻守边关,有了这种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才使得我们国家长盛不衰。画面中一抹斜阳在远处荡气回肠,瀚海的夜色即将来临。为了我们的热血,干了这杯酒。

植物系列——空谷幽蘭,布面油画,83×83cm,年

孔子在一处深山当中看到了芳香的兰花,感到奇怪的是,兰花是为了讨好谁而盛开的呢?我们艺术家作画,是为了讨好谁?带着这个问题,西方经过多年的画廊体制,艺术家可以销售作品。我们只有用于自己自乐。画完,将它封存或者销毁。主要是我愿意。就像深谷蘭花开,是我想开。

城市系列——小石潭記,布面油画,72×72cm,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为艺术家文化是他的精神内涵,无论叛逆还是守卫,文化的烙印无法根除。即使你喝着咖啡,吃着披萨,故乡的意境总是萦绕。

城市系列——坐觀雲起,布面油画,73×60cm,年1月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自从为斗米奔波,更忆年少时喜欢爬上楼顶最高处,看着天际处的一抹闲云,畅想未来。原本就无事,登楼也无烦心事,古人语: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光景。

城市系列——春風楊柳,布面油画,67×62cm,年2月

草绿般的嫩叶,挂在树梢。就像一层绿色的薄纱,笼罩着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春姑娘的比喻,即使再俗,也只能这样比喻更为恰当。不由得想到崔护的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画面表现主义的写意笔法,草绿色色面、色线,点缀着富有节奏的白粉色的点。恰好地表现了这种春天的气息。

城市系列——流淌的夜幕,布面油画,82×65cm,年11月

在开放初期某些城市,物欲横流,夜幕下的繁华,成为肆意的夜幕。远远望去夜幕下的城市灯火阑珊。精神在哪里。此作品收藏在中央美术学院《今日中国美术》资料卷。

城市系列——渡,布面油画,55x66cm,年

概括的湖面,对比色的小船的渡口,宋代渡口往往是诗情画意的诱发场地,例如:野渡无人舟自横。或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京口瓜洲一水间等等。强烈的对比色塑造了晌午时分渡口待有客人发,思绪驶向远方。

植物系列——水中花,布面油画,58x96cm,年

随着一首周华健的歌曲,水中花家喻户晓,水中的花就是残红,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间芳菲自开落,顺水留下一段香。画面油彩反复绘制出一种有肌理的水、有深度的水、有生命的水。水面上飘着残红、花粉。一种生机勃勃的晚春图景。

年少时也曾三更灯火五更鸡,幻想沙场点兵,封侯万里。当时住在学校大院,操场的尽头一排平房,幽静整齐,夜晚打着早晨学来的杨氏太极,带我入门的王村李师傅曾开过天眼。当时流行学生阅读地摊摆放的小人书,两分钱看一本。有本书《偷拳》,讲述杨露禅陈家沟偷学太极的故事。机缘巧合,在李师傅指点下,于是,早晨六点,站在迎泽公园藏经楼北侧学习太极。八十年代杨氏太极传人杨振铎先生每周日在这里免费教学。这些记忆虽已尘封,但就像是酒越淳越香。

城市的拐角,八十年代虽然没有太高的楼,但是感到了勃勃生机。改革大潮的涌动。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大多数人都处在社会底层,各种思潮涌动。散步到十字街头,不论是谁都有一种冲动,一种彷徨。我们去哪里,我想去哪里,我能去哪里。命运总是不断调侃着措手不及的人,又和倔强的人谈判着。

城市系列——布達拉宮,布面油画,30×22cm,年1月

布达拉宫的房间据说没人能数的清,布达拉宫,我并不参考图片,而是凭借感觉分割了一个富有节奏的正方形,极少主义的美学倾向。我只取其意象,进行抽象加工,一种装饰构成的美感。如果蒙德里安依靠科技达到了几何抽象,我想中国艺术家是靠心灵感受着大地。

城市系列——瘦高的後生,布面油画,23x17.5cm,年1月

一个瘦高的同学,一脸茫然的问我,周春芽的《绿狗》好在哪里。我用我的绘画给他解答了这一切,这种有笔触有肌理的绘画,就像中国写意画一样,不可重复。绿狗是如何憋绿的,就像这个《瘦高的后生》问号般的头像是如何变长的一样。画面简洁,不需要立体光影的塑造,表现出很好的整体感,正形和负形分割完美。我主动采取中国人用油彩主观随意的画,而不是中国人在画油画作品。这就像武学中的“寸铁杀人”而不是表演用的“花拳绣腿”。

植物系列——七步蓮花,布面油画,28x19cm,年1月

佛的故事,七步莲花。绘画不是插图,是意境的营造。蓝色的背景下,纯洁而明丽,洁白温润,一层不染,这不就是心灵那朵圣洁的莲花。油画只是我们的绘画材料中的一种,而不是囿于我们个性发挥的藩篱。不由得走到了综合材料。

城市系列——弘一法师,综合材料,27x27cm,年7月

画面利用宣纸、油彩、棉布、木板等综合材料制作而成。水墨部分表现弘一法师,亦真亦幻的朦胧,油彩写实部分处理面部。基础材料表现出大师的质朴性格。我是要表现大师的一种感受,而不是对着照片如实再现弘一法师。只有这样才能在灵魂上更接近大师。

对话

文/牧篠

如果不是准备保雷的画展,可能不会专门翻阅旧时资料,可能也不会察觉到那时少年人视线之外的世界。关于八十年代的书籍很多,似乎八十年代充满涌动的理想与昂扬的希望;而九十年代仿佛沉寂了许多,以至于有人发出了“无人认领的九十年代”的呼声。梳理起来,不难发现九十年代暗涌不断,它终究将人们裹挟着,走向了它的延续。时代的一粒沙,浪潮中的坚守成就了一种姿态。

九十年代是市场经济的起始,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与八十年代渐行渐远,但却与九十年代始终相连。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生产、物质、消费兴起,对外开放;社会生活的基调从集体转向个人,从精神追求转向日常生活,一部分充斥着彷徨的失落,一部分又充斥着琐碎的诱惑。而这一切的背景,是社会与经济转型与爬升的艰难历程。看似飘摇与希望并存的九十年代有着蕴藏生机的结尾,它在走近新时代的歌声中,带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走向了二十一世纪。

八十年代的思潮开启了以启蒙和理性为基调的现代艺术实践,九十年代伴随着西方艺术和环境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走向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从八十年代宏大的叙事、历史、关怀、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呈现解构、重塑,戏谑,侧重个人生活经验的状态。我们难以评价这十年间是舍是得,它终究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必然阶段,那个时代开启的模式,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市场运作,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

如今,艺术的纯粹性还是我们在持续谈论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接受了市场对当代艺术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一方面仍旧寄望艺术家能保持作为艺术家、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深刻与纯粹。我们还在寄望在大众化、消费化的洪流之中,能始终保持有一些更深邃的思考与体验,更冷静的视角与声音;尽管”越走近我们自己的时代,就越难以分辨什么是持久的成就,什么是短暂的时尚”。

保雷的油画作品大部分创作于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最初的这一段时间;带着还未被消磨的理想,生活在太原这座相对平静的北方城市,记忆中的彼时还有着清朗的天空和单纯的快乐。身感时代变迁,又相对远离浪潮中心,保雷的笔下留存了时光柔韧、细腻、平静、从容的痕迹;一位艺术家与一座城市的纯粹与质朴、悸动与踟蹰,通过作品收藏了起来。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难掩沧桑感慨,还是能够让我们卸下一身尘嚣,重温旧时的纯正。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