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县,有一种民间艺术珍品,是剪纸经过“烟熏火烤”后的升级版,然而对这种艺术门类,知之者甚少。

这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富县熏画。

在富县,熏画与剪纸“珠联璧合”,成为民间手工艺精品。农闲时节或逢年过节,当地妇女聚在一起,画的画、剪的剪、熏的熏,许多人家的炕头、墙壁、碗架等各处贴着熏画,五彩纷呈,美不胜收。

11月10日,在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曹家庙村,精于熏画制作的延安市“民间艺术优秀传承人”鲁跃芳刚刚结束了一轮熏画培训。经过1个多月的培训,20多位学员已基本掌握了熏画制作方法,鲁跃芳很欣慰。

鲁跃芳用燃烧的火把进行熏画创作。记者陈宏江摄

“烟熏火烤”成艺术

熏画,来源于剪纸熏样,是旧时民间保存剪纸、刺绣花样的一种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熏画最初的运用是碗架云子,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从事熏画创作21年的鲁跃芳说,“从我记事起,我的外婆和母亲就会制作熏画,到我这儿都传了四代了。”

碗架是延安南部各县农村放置米缸、面缸和餐具的家具,功能类似今天的橱柜。“橱柜”正面敞开,为美化居室、防虫挡尘,群众就将熏画粘于架层上,因此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装饰工艺品——碗架云子。

熏画从工艺上来讲,应当算是剪纸的衍生品,因此每一位熏画手工艺人必定是一位剪纸高手。

“熏画所用的剪纸不需要红纸等单色纸,而是普通的纸张。以前有什么纸就用什么,现在用旧报纸多些。我们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主题,在宣纸上将几幅不同的剪纸底样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平铺在木板上,再用清水在底样上均匀淋洒。”鲁跃芳说。

鲁跃芳正在给熏画上色。记者陈宏江摄

待纸张完全淋湿后,手工艺人会用桦树皮等木材燃烧产生的黑烟反复熏烤,渐渐纸张干燥卷起,轻轻揭下,即露出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画面,颇具古拙之美。

据鲁跃芳介绍,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可以用剪纸底样做出10余幅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爱美的人们为了使熏画更加华美,发明了着色法,按照自己的审美需求,赋予作品不同色彩,使剪、熏、绘融为一体,较之黑白色,彩色作品更为丰富多彩。

描画、剪纹样、铺纸、喷水、熏烤……千百年来人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对美进行着不懈追求。

小到10平方厘米左右的单幅画,大到数平方米的组图、卷幅;小到农家故事、丰收景象、鄜州八景,大到国泰民安、民族团结主题,熏画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寓意“多子多孙”的石榴、夫妻和睦的“鸟谈梅”、富裕祥和的“蛇盘兔”……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样式,都有着丰富且充满想象力的内涵,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美的追求。

妙手丹心方出彩

11月10日,鲁跃芳从熏画展室里拿出了刚刚创作完成的一组熏画,“这是我围绕延安精神进行创作的,这3幅画我分别命名为《保卫延安》《大生产》《幸福生活》,以此来展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富县熏画的最初运用——碗架云子。记者陈宏江摄

对于熏画创作,鲁跃芳有自己的心得:“我认为熏画创作最关键的是立意,就是在创作前要‘心中有画’,然后运用技艺把主题通过简洁明了的画面语言表现出来。”

与鲁跃芳一样,作为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富县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薛爱玲在熏画创作方面也坚持立意为本,坚持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

天空的云朵、乡间的密林、慈祥的老人、嬉戏的孩童、节日的盛况、丰收的场景……这些都是她们创作的灵感源泉。“身边的人和事,农村的风土人情,这些就是我们的生活,可触摸可感悟,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人喜欢。”薛爱玲说。

在展室内,有一幅主题为“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熏画十分醒目。“你看,这些小朋友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他们对于快乐的追求让人感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唤起更多人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和呵护。”鲁跃芳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鲁跃芳和薛爱玲创作了大量反映抗击疫情主题的作品。薛爱玲的作品《守护》,用简约的形象展现了“万众一心战胜病魔”的动人场面;鲁跃芳的作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表现了医护人员为守护生命与家人告别,“逆行”前往工作岗位的感人场景。

“疫情期间,看到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的努力,作为手工艺人,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用艺术作品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鲁跃芳说。

“只有与时代接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