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关于陶瓷的釉色,我已经写了白、红、黄。其实若论影响力,最先介绍的应该是青瓷。青色在古代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意蕴;同时,青瓷也是中国陶瓷中最先诞生、谱系最为庞大的一支。这种美妙的巧合,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单色釉”之王。也正因为青瓷漫长的历史和浩繁的品类,一篇文章实在难以全览。我准备分“成长篇”、“巅峰篇”、“余晖篇”三个章节,希望能够展现中国陶瓷史上那个戮力前行又充满诗意的青色身影。

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古代,青色囊括了从紫到绿黄的一整段光谱,甚至还包含了黑色。张清常先生在《汉语的颜色词》中指出:

从先秦开始,青就兼指蓝、绿两色。

青的甲骨文上“生”下“丹”,古人以“丹”字作为矿物的总称,所以“青”可以理解为“从丹而生”,其本意是一种矿物质。

在上古社会具有非常意义的青铜器,其冶炼过程中必需“青孔雀石”。这是一种蓝铜和孔雀石的伴生矿,蓝铜多则偏蓝,孔雀石多则偏绿,古人不知如何形容其多变的蓝绿之色,便统称为“青”。《管子·小称》:

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

青孔雀石

年后,“青孔雀石”在唐宋的画卷上大放异彩,天才少年王希孟一幅《千里江山图》,传颂至今,这是后话。

虽然青字在商代就已出现,但用它来指代颜色,则是从周朝开始。而且,“青”在语境中表“绿”还是表“蓝”,有一定规律可循。《诗经》:

“苕之华,其叶青青”,“营营青蝇,止于樊”

可见青字表达绿色时,多指有生命之物,如植物、昆虫等;表达蓝色时,则与人类的印染活动有关。如《荀子》中著名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战国时,“五行”之说诞生,青成为东方、草木等意象的代表。《说文解字》:

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

两汉之后,青又被赋予了黑色的含义,多用于形容头发或眼睛。如李白《将进酒》: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

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虽然青字所指色彩不定,但其延伸意象都非常正面。一方面,青天、青山、青水、青树、青草、青岚…这些天然之美均与青色有关,并延伸出“青云直上”、“万古长青”等祥瑞之词;另一方面,青在五行中代表东方,乃日出之地,所以又有“初生”之意。如“青春”、“青壮”等等,朝气蓬勃。此外,当“青”指代头发或眼睛时,往往形容“黑而有光泽”的样子,绝非乌黑或墨黑。因此“青丝”多指年轻女子,“青眼”、“青睐”则代表对他人的欣赏。看着心中欣赏之人,眼中必然神采流转。

总之,古人被青山绿水、蓝天碧树围绕,满目青绿,心情旷然,加之蓬勃生命力的寓意,使其在各类颜色中卓尔不群。此外,青色以丰富的、充满诗意的意象和符合人类审美的唯美色彩,备受诗人、画家等文人士大夫群体的喜爱。以上这些,对青瓷各个阶段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有一段评价青瓷的经典文字:

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

下面,我们就以蓝浦这段话为主线,再加上晋之前的原始青瓷,和明之后的清代青瓷,来一次中国陶瓷史上的青瓷之旅。

一、青瓷起源

当祖先们第一次烧制出原始瓷器,他们一定会为其天然的青色兴奋不已。自然界无处不在的铁元素,让原始瓷器拥有了一抹青的色彩。虽然现在看来,这种“青”更偏黄色,但是在无法人为控制瓷器色彩的时代,这抹青色足以让原始瓷器与青铜器分庭抗礼。

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概念,何为“原始”?一般来说,区分陶器和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吸水率。陶器吸水率高,瓷器几乎不吸水。烧结温度。瓷器的烧结温度至少达到度以上。用土。陶器为陶土,瓷器为瓷土。透光率。陶器几乎不透光,瓷器则有一定透光性。夏末商初的原始瓷器,已经满足了以上前三个条件。当然,学界对以陶、瓷的区分标准还有争议,但得到公认的是:“从夏商最早的原始瓷器,到东汉的成熟瓷器,中间的年即是瓷器的成熟过程,这一时期的瓷器统称为原始瓷器。”

春秋原始青瓷簋

原始瓷器诞生于夏末商初,窑口集中在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山东掌握瓷土技术的工匠,因躲避战乱南下,成就了百越地区原始青瓷的繁盛。其器型一方面受中原王朝礼器影响(如二里头遗址曾出土青瓷豆类礼器);另一方面则容纳百越文化(如鸿山大墓曾出土青瓷越式乐器)。原始青瓷也因此在上古时代成为百越与中原之间重要的文化沟通纽带。但随着楚人灭越和秦人一统,百越地区生产基础遭受破坏。更重要的是,强行融入中原文明,打断了百越文化的自我发展,原始青瓷也就此进入了一段低迷期。

但无可否认的是,上古百越地区的原始青瓷发展,为其后繁盛瓷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成熟青瓷的诞生,到越窑秘色,再到南宋官窑、龙泉窑,浙江瓷业一脉相承,直到青花取代了青瓷的王者地位。

下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商代原始青瓷尊,撇口、长颈、圆腹,流畅的曲线哪怕在今天看来也极富美学意义。此外,瓷器的圈足工艺直到唐代以后才逐渐成熟,但这件商代青瓷尊,圈足外撇,修足极为周正,让专家学者们大跌眼镜。历史最迷人之处,就在于总能给人以惊喜。

商代原始青瓷尊

总之,上古时期,原始青瓷已经成长为涵盖礼器、日用器、明器等用途的成熟工艺。虽然此时原始青瓷的发色离真正的青色还很遥远。但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中那个优雅淡然的青色身影,足以让祖先们在追寻青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二、秦汉青瓷:低迷中的蓄势崛起

前文提到,楚人灭越、秦人一统,加之秦末的战火连年,导致百越地区本已成熟的原始青瓷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百越文化也经历了与中原文化强行融合的阵痛期。在这种背景下,秦汉时期陶业全面发展,秦砖汉瓦兵马俑,被人传颂至今。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铅釉技术又由西域传入中原,汉绿釉风行一时(注意,汉绿釉的本质是一种带釉陶器)。其实,汉绿釉的兴盛,其本质还是对青绿之色的追求,只不过低温铅陶呈现出的效果,确实比原始青瓷更加耀眼夺目。

汉绿釉

另一边,楚越之地的原始青瓷正在努力融合着中原文化元素。如下图故宫博物院藏西汉原始青瓷双系罐,在汉式罐上刻楚地云纹,其手法又隐隐有着汉八刀的神韵,呈现出云气蒸腾,飞鸟展翅的细致效果,预示着文化大融合时代的到来。

西汉原始青瓷双系罐

西汉末期的战乱,使北方陶业停顿,大量人口和工匠南迁,青瓷终于在东汉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当时青瓷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上虞曹娥江两岸,凭借当地丰富的瓷业资源、悠久的制瓷工艺、安定的生活环境和手工业人口的骤增,成熟青瓷终于在东汉晚期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越窑”也在此时名扬。年后,越窑秘色将迷倒世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甫一出场就呈现出与两汉迥异的艺术风貌,集中表现为动物类器型的大量增加和谷仓罐明器的盛行。这在瓷器史上,既是前无古人,也是后无来者。有果必有因,青瓷艺术表达上转变,恰恰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的震荡与沿革。

汉朝以儒立国,经学昌盛。但随着汉家王朝的崩塌,连年战火摧毁了儒家“礼制”、“忠孝”等现世的追求。崇尚自然、超越死亡、重视自由的老庄思想,更能抚慰流离破碎的心灵。由此,这一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各个艺术门类,都呈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迎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盛世。青瓷当然也不会例外,瓷工匠人们不再受儒家礼制的限制,开始回归自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