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孟的故乡,山东是我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这里也是新中国时期第一批历史文物的出土地。
今天要我们要介绍的国宝就来自山东省嘉祥县,其地位和故宫、长城、泰山、三孔一样,都属于新中国首批历史文物,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它就是武氏祠汉画像石。
你知道汉画像石吗?
武氏祠汉画像石,大家在听到这一名字,是不是也会感到疑惑呢?
首先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有两层意思,首先这一文物最早发生于汉朝,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最先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其次名字中的“画像石”则是指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以及庙阙等建筑上,人们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图像。
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我国考古界的不断探索发现,越来越多的“汉画像石”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和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超过00座。
并且,随着历史学家对汉画像石时分布的探究,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些汉画像石基本上都集中于长江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具体说来就是山东、江苏、甘肃、四川等地,其中就数山东、河南、江苏、山西西部、陕西北部等地数量为多。
汉画像石拓本
而作为汉画像石主产地之一,从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精美程度上,都在在全国可以算得上首屈一指。对此有历史学家对山东汉画像石说道“如汉画像砖不计,共有五十八个县市”。而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全省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县市都有汉画像石的身影。
除了数量多之外,山东的汉画像石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价值,那就是这里的汉画像石不仅发生的时间最早,而且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也是最丰富的,可以为历史学家提供不少的研究素材。
武氏祠:汉画像石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通过上面的介绍,对于山东的汉画像石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咱们再来看看那个被国内外诸多学者偏爱而最负盛名的山顶嘉祥武氏石祠的汉画像石。
很多人在听到“武氏祠”这一名字,都会和四川的武侯祠相混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今天吴鸣介绍的武氏祠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是一组汉代祭祀祠堂。而四川的武侯祠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两者起建的性质都是不一样的。
咱们再把目光放回武氏祠,根据祠内石阙铭文记载,这里的主人是东汉末年的贵族武氏家族,历代都有人在朝为官,比较出名的就有武梁、武开明、武班、武荣等。
山东武氏祠
和其他祠堂不一样,山东的武氏祠属于全石结构祠堂,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青石构件里都刻有画像装饰,数量多达四十多块。对于武氏祠画像石,清代金石家翁方纲曾经还特意赋诗一首称赞道:“五六百载无此奇,地灵光怪要腾出。”除此之外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也说道“在汉代石刻画像中,最完整而又最精彩者,当首推武氏祠。”美国学者巫鸿也将其看成“一部表现人类思想的史诗性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可与西斯廷教堂的壁画或者夏特尔大教堂的雕塑相媲美”。
武氏祠画像石所刻画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放眼望过去,能看见有画像石呈四层排列,而且每一层的画像石的内容都各不相同,包含着非常多的人物故事,不仅有尧、舜、禹等古帝王圣贤,还有蔺相如、荆轲等忠勇义士的故事,除此之外也刻画了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的事迹。武氏祠画像石所刻画的内容来看,它主要反映的就是汉代当时的社会状况、价值取向、道德信仰以及风土人情等。
在雕刻技巧上,武氏祠画像石所展现得技术非常的精巧,非常的高超,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层的画像石不仅画面整齐,而在雕刻细节上也做了一些处理,既能把握画中情节的高潮部分,也能把画中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让其在在均衡平稳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动感和力度。
我们能从武氏祠画像石学到什么呢?
对于画像石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尤其是在丧葬环境中表现历史故事,更不是随意而为,往往题材选取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原则和观念。”而这一段话同样也适用于武氏祠画像石,但从内容上来看,在画像石的选择上其家族教化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主要就是为了体现那个年代武氏家族想要传承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等。
下面我们就来继续深入探讨,武氏祠画像石到底想要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呢?
首先最为重要的内容就要数崇德尚贤、尊师重教。这里主要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三皇五帝以及老子、孔子等先贤。在众多的汉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数“孔子见老子”这一幅。
武氏祠西阙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孔子见老子”这一画像位于武氏祠西阙正面的第一层,可以说所处的位置是非常显眼的,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幅画的重要性。
细看“孔子见老子”,我们可以看见画像的左侧画的是老子,左侧的第二个人则是项橐,到了第三个位置的那个人就是孔子,画像中的其他人物都是孔子弟子。
这一幅虽然从构图上看,好像内容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从深层次看这一幅画主要向我们表达了两个思想,第一就是为后辈们展现儒道两位始祖互敬互学的场景,其次就是为宣传以孔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即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等。
武氏祠画像石第二展现的主题就是以忠诚义士、侠客烈士等为主角的忠勇仁义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数“荆轲刺秦王”,除此之外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要离刺庆忌、曹沫刺桓公、专诸刺吴王、豫让刺赵襄子等,数量多达十幅。
武氏祠荆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
“荆轲刺秦王”这一主题的画像石共有三幅,里美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都是着重于表现荆轲刺杀秦王时图穷匕现后惊心动魄的场景。我们可以从上面给大家展示的拓片看出,图像中的人物动作是比较夸张的,怒发冲冠的是荆轲,而瘫倒在地的则是秦舞阳,秦王则表现为惊慌断袖,小小一幅却人以真实、强烈的视觉冲击。之所以会如此突出这一题材,主要就是为了弘扬个人主义精神,为国家利益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在武氏祠,画像石题材最多的并不是上面说到的两个方面,而是涉及孝子孝孙、贞妇烈女等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来源于《孝子传》、《列女传》等历史典籍,画中的故事都是大家非常熟知的孝道故事。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武氏祠汉画像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化,就是通过石像上的故事来为人们树立榜样,讲解道德训诫。
参考文献:
[1]李梦瑶.浅谈汉画像石中的家风传承——以武氏祠画像石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00,4(16):-.
[]高振堂.武氏祠汉画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14):14-15.
[3]张倩倩.嘉祥武氏祠历史故事类画像石:题记、画像及文献叙事考论[J].东岳论丛,,37(04):17-13.
[4]王芳超.从武氏祠看东汉后期画像石艺术创作模式的约定俗成性[J].西北美术,(0):-.
(文章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