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澍雨秋茄纸本水墨65×45厘米

中国花鸟画领域中,没骨花鸟画从五代时期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法体系。特别是从明清以来的花鸟画作品来看,没骨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当下的花鸟画创作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艺术资源。但是在当今的创作中,很难见到优秀的没骨花鸟作品,也只有少数的艺术家涉足此领域。而且这些有限的当代作品与传统的没骨花鸟的渊源逐渐模糊,更多地受到其他绘画门类的影响,只是沿用了中国画中“没骨”这个词汇。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在传承中演进,优秀的国画作品除了让人能够感知到新鲜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带我们回到熟悉的精神家园之中。所以要站在中国画当代发展的视角审视没骨花鸟画研究与创作。

一、没骨花鸟画研习在当下的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领域,有关“没骨花鸟”的理论体系有待建构与梳理。我们今天大多数的艺术家与学者都把“没骨”视为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而实际上“没骨”一词,在传统的技法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观念的体现。技法对应观念,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比如“工笔”,技法层面是勾勒设色为主的具体方法,在创作观念上则是以工整、严谨的笔意来表现对象;再如“写意”,从技法层面解释是以点簇、泼墨等粗简的笔法创作,而观念层面的意义则是书写胸臆,以书写的方法来表现主观情感;“没骨”也是如此,从技法来看,是通过细笔叠加,以色与粉为主,不勾边线的具体画法,而从创作观念的层面来解释,则是骨力的“隐没”、“沉没”。即把用笔的骨法隐没在下面,强调笔力的含蓄表现。通过对已有的历代没骨花鸟画的技法分析,我们发现没骨花鸟画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语言。其中诸如渲染、烘托、勾勒等与工笔技法部分重叠,点簇、冲渗等技法与写意技法有所重叠,故而没骨花鸟画的范畴也有其可变性,所以理论的梳理与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阴澍雨没骨写生册绢本水墨35×35厘米

其次,从创作领域着眼,没骨花鸟画创作日渐式微,有待加强。没骨花鸟技法自身有其局限性,没骨画以颜色为主,一遍画成,无法再加,前后层次简单,所以没骨画以小景、小品为主,很难画大。很多画家因为技法的限制,更多地改用其他方法。比如小型花卉的折枝形式适合没骨法表现,而鸟类及大型的花卉,比较复杂的全景就很难处理。在展厅展览的时代,强调视觉样式的强烈与展厅中的张力等等,这与没骨花鸟恬淡平和的特质相反。我们当今的创作者,有责任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