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山石,或许很多人只闻其名,未知其详。

我们先来听一段历史故事。年11月25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由于事发突然,溥仪与随从们是净身出户式的被“请出”了皇宫,但是,在溥仪的棉衣里却藏着一件他常年不离身的宝贝,它就是“田黄三链印章”(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田黄,就是福建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一个品种,古时候有着“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

那么,寿山石有什么说道呢?

寿山石起源传说

寿山石产于福州一个叫“寿山”的村庄,全国仅有,故而得名寿山石,它有着“石帝”、“石后”的美誉。

关于寿山石,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祝融打败共工,共工在盛怒之下,触动了天地支柱“不周山”。随之,天陷西北,地倾东南,人间犹如炼狱。此时,女娲急忙收集五彩石烧炼成浆,填补天使的窟窿。

女娲补天成功后,带着剩下的五彩石游历四方。当她经过福州寿山村时,见此景色优美怡人,于是就将所携带的五彩石撒落寿山村,落在水田的是“田坑石”,沉入溪中的是“水坑石”,落入山涧的是“山坑石”,这些便是如今声名远播的寿山石。

寿山石的种类

古往今来,人们惯用的寿山石分类就是以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三大类来区别(细分无数种)。

田坑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下面的古砂层中;水坑石产于寿山溪上游“坑头占”之麓;山坑石则散布于寿山村周边多平方公里的山野中。田黄石,是属于田坑石中的一种,它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天然宝石,它石质温和,因长期埋藏于水田之下、溪流之间,铁质元素嵌入肌理,让石头呈现出网状的红色脉络,极为罕见,是寿山石中的极品,因多呈黄色,故而得名。

寿山石的开采与雕刻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福州先民就已经使用寿山石制作石器,不过仅限如此。

真正出现寿山石雕刻的时期,目前可追溯到南朝时期,距今多年。福州出土的一件南朝随葬品“石猪俑”,是现存最早的寿山石雕实物,其雕刻技艺还是处于初期。

两宋时期,福州已经开始大量开采寿山石用来雕刻。朝廷在福州设置石雕作坊,制造大量精美的作品进贡宫廷,推动了寿山石雕刻技艺的发展。

元明时期,石头开始取代铜、铁等材质,成为印章的主要原材料。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为自己制作一块寿山石雕刻的印章,给自己增添一丝雅趣。

南朝陪葬品中的寿山石猪俑

寿山石雕的鼎盛期

清朝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寿山石的开采十分兴盛,其中以田黄石备受青睐,也使得田黄的价格水涨船高。随着雕刻技艺的成熟,清朝时期也出现了不少雕刻大师,还出现了两本关于寿山石的理论专著,高兆的《观石录》和毛奇龄的《后观石录》。

根据记载,在清雍正时期,寿山石雕就被纳入了官府的征税范围,可见当时福州寿山石雕市场的繁荣景象。

清乾隆皇帝更是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乾隆拥有多枚寿山石雕刻的印玺,其中尤以田黄石居多,开文中的“田黄三链印章”就是其中之一。

清末民初,福州还出现了“东门派”与“西门派”两大雕刻界派别,他们在互相竞争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寿山石的雕刻技艺。一代宗师林清卿更是将“薄意”技法推向了巅峰。

写在最后

田黄石、鸡血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其中田黄石、芙蓉石都属于寿山石。因此,寿山石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千百年来,随着世人的不断开采,田黄石已是几近耗竭。现存的田黄石雕刻更是是市面上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可谓是黄金有价石无价。

寿山石作为福建三宝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材质稀缺,更是因为寿山石雕融合了民间雕刻技艺与中国画的艺术精华。#福建#

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闽都文化读本》

文/福建本地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