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小楷关公庙碑页

周国城西泠印社理事、广州市美协原主席。

■祝允明行草词轴

广州市美协原主席周国城任祝枝山书画院名誉院长,

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明朝弘治五年,作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今梅州兴宁)。在大力发扬文化自信,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今天,作为具有深厚书画等文化底蕴的兴宁,特成立兴宁市祝枝山书画院,广州市美协原主席周国城任名誉院长。祝枝山作为明代大书法家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在谈及书法话题时,周国城认为,“祝枝山书法充满书卷气。”他更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具有书卷气。”

■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祝枝山是明代书法家中草书最好的”

收藏周刊:您如何评价祝枝山的书法?

周国城:我小时候也练习过祝枝山的草书。祝枝山的书法应该是从怀素《千字文》过来的,总体来说是继承“二王”、米芾一路的书法。是比较清秀、秀丽的,充满书卷气。

他首先是诗人,然后是书法家,但似乎不能称作书画家。同代的大书法家有徐渭,他也是写草书,我们称之为“满天星斗”。但明代人评祝枝山是同代书法家中草书最好的。

收藏周刊:有人评价祝枝山“引碑入草”,您同意吗?

周国城:从来不会有一个好的书法家会说自己一定要引碑入草或者必须从什么地方引入什么元素。推测古代的先辈也不会主动提议后辈写碑或者刻意写某种书体。因为古代能成为大书法家的人,所见到的古籍和碑帖,理论上比我们多。毕竟到了这个年代已经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战乱和社会变革,很多好的碑帖已经消失了。例如富家子弟王铎,家里就藏有大量历代遗存下来的名作,再加上他的老师或者他的交际圈都会藏有不少名作,他阅览真迹的机会自然就比我们多。

钻研过篆刻,书法自然就会流露出金石味

收藏周刊:但书法圈经常提及“碑意”一词。

周国城:写碑和书法里有碑意是两回事。并非写了碑,书法里就有碑意。例如我日常对书法的练习,有碑也有帖,有时候写一下碑,有时候写一下帖,并没有刻意去想把碑融入到帖,把帖融入到碑。例如弘一,他年轻的时候主要写碑,他的碑已经写到具有像石头刻出来的味道,很规矩、很标准,后来他一下子变到完全没有了碑的影子,他的境界,他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后来的书法极具禅意,他的人生态度,为人处世,都融进了书法里面。我认为,要找一位作品具有禅意的书法代表,我首推弘一。他应该是对书法艺术大彻大悟之后,才会作出如此的变化,他可以算是真正对书法审美有了深刻理解的人物。

收藏周刊:那即便不说碑意,也希望通过写碑能让作品具有金石味吧?

周国城:对于金石味的理解,又有一个错位,例如弘一,他写出了禅意,并非通过某种方式方法去追求的,更没有人跟他说要如何提高禅意的问题。那一定是出自于他自己内心的,对书法审美的高度认识之后,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什么叫金石味?金石味的意思就是刀与石碰撞所产生的痕迹。篆刻就是通过刀与石碰撞之后刻出来的线条,这种线条有别于用毛笔在纸上书写,而有刀的锋芒感觉。如果一个书法家,有动手钻研过篆刻,在他写书法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对金石审美的感觉。

康有为书法可惜只有个性而缺乏共性

收藏周刊:这么说,近代哪位书法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

周国城:这一点吴昌硕就做得最好,齐白石当年也学吴昌硕,他们俩的书法都充满着刀痕的碑意,有金石的味道。但这种是依靠个人的摸索与感悟的,不会有老师直接提点。这是来自书法家本身对书法审美的顿悟所产生的,刻意是写不出金石味的。比如康有为,他早年是写帖的,后来提倡重碑,只可惜他的书法只有个性而缺乏共性,从书法本身引起不了广泛的追捧。王铎则不同,有个性也有共性,所以能影响大批后来的书家。

收藏周刊:不少书法家认为康有为的书法有霸气,有庙堂之气。

周国城:确实有不少书法家追求霸气,但其实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卷气。我们看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则充满着书卷气。书法能否经久不衰,都是因为文气、书卷气,而并非张牙舞爪那种霸道之气。

入画要有书法的线条,最终呈现有诗意的画面

收藏周刊:书卷气似乎也是文人画的核心?

周国城: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就是文人画给文人看的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就有门槛的,如果观者本身没有足够的修养,是很难理解文人画的。

而且,我不太认同把中国画放到美术的范畴去讨论,美术这个概念是受西方影响之后才有的,它有本身的局限性。在没有美术这个概念之前,我们中国画艺术早就出现了一座座高峰,中国画本身也有自身的审美标准,就是诗、书、画、印四大方面。我们入以书,出以诗,入画要有书法的线条写画,而完成后,最终呈现的一定是有诗意的画面。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都是诗书画印齐全的,只有这样才能攀登中国花鸟画的高峰,如果没有这四者,是攀登不了中国画高峰的。中国画的根本在于写意不在于写形。

祝枝山书画院

书画院位于4A级国家森林公园神光山、兴宁市佛缘精舍内,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内设有展览、书画、接待、会议等有关场室,配套有标准客房及素食馆等生活设施。

书画院现特聘兴宁市美协主席谢景文为首任院长、兴宁市书协主席刁诗亭为副院长,幸巧慎为执行院长。

祝枝山

祝允明(-年),字希哲,因多生一指,故自号枝山、枝指生、枝山道人等,苏州人。弘治五年(年)举人,正德九年(年)授官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年)迁应天府通判,后人称之“祝京兆”。

祝允明天资聪颖,书名显著。《明史·文苑传》载:“五岁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然而他的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惟纵情酒色,寄情翰墨,以畅其怀。与同郡文士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以诗文、书画交善,人称“吴中四才子”。

在学书的道路上,祝允明所拥有的环境无疑是得天独厚的。其祖父是正统进士,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皆为当时书坛名家。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祝允明,眼界自然高出平常书家,所以自打开始学书,祝允明就绝去时人而上追古人。其云:“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来,绝其令学近人书,目所接皆晋唐帖也。”

祝允明以善草而闻名于世。小楷造诣亦高。除书法实践外,祝允明在书学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既反对束缚个性的“台阁体”形式,又反对只重个性、不重传统的书风。他把晋、唐的“韵”和“法”看作是书法的根本,又注重从尚“意”的宋人书法中寻求灵感,借以表达书法的“神采”,认为“神采”出现的关键在于“功”和“性”的和谐统一,即所谓祝允明在《评书》中写道“有功无天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据《中国书法简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