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9051898.html

说起西洋画,我们通常会想起一个词,那就是“透视法”。说实在的,说到透视法的时候,人们总会认为,那是因为受到了西洋的科学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了物理学的影响才形成的。当然,物理学对于西洋绘画透视法的形成,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和绘画所用的材料有关。

其实,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是完全没有注意到色彩的空间透视变化,比如顾恺之就曾经在《画云台山记》中提到:“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山高而人远耳。”他认为山水画中远处的人物、衣服色彩不能太鲜明,这是因为距离远而造成的。当然,他并没有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光与空气的影响,但是,他毕竟还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啊。

可惜,中国画的画家,却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下去,没有人去研究色彩运用的空间透视,因为中国画的颜料,并不是一层层向上铺上去的,而且,渗透和晕染性很强,所以,根本无法使用色彩堆叠的方式,来产生类似的效果,再加上中国画,向来不追求立体感,所以,便再没有人来考虑透视法的问题了。

或许,我们用两张内容类似的画来进行比较的话,便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这一点。同样都是画花篮,西方画家和中国古代画家的感觉,就完全不同。在宋代画家李嵩的《花篮图》中,他画了很多种花,而且,每种花都至少有两朵以上,主要是蜀葵、石榴、栀子花、萱花和夜合。

其中除了两朵萱花在色彩上是一红一黄的以外,其他花卉,都是按照其种类使用同一种色彩,如栀子花都是白色的,而蜀葵都是内红外粉的颜色,石榴都是用朱砂和胭脂涂抹成的,夜合全都是绿的,相同品种的花中间并没有任何个体色彩的差异。这就是中国画崇尚的“随类赋彩”的原则,这是南朝齐的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第四法,其实就是类型化用色的意思。

我们可以看到,在李嵩的《花篮图》中,嫩黄色的萱花被放在了后层,而暗红色的石榴被放在了前面,画家似乎是有意使得原本可以画得更具有立体性的花篮,变成了平面性图案。一朵花,每一片花瓣,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层次,都是一种颜色的。

而西洋画的画家就绝对不会这样画画,在荷兰画家豪森的《花篮》中,全都是玫瑰花,不单有红色,还有白色,在正面受光的两朵花与一个花苞中,一朵全白,一朵倾向粉红,一朵偏黄,每朵花的个体色彩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便是西洋画所崇尚的透视法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由于油画的颜料是一层层铺上去的,所以,画家尽可以在仔细观察大自然之后,在需要深色的部位,多涂抹几层颜料。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主体的两朵白花,上面一朵比较白,下面一朵则是略带点粉红,这样看上去的话,就有层次感了。它所呈现的是花儿在光照的情况下出现的样子,受光的部分是一种颜色,被光的部分又是一种颜色,甚至还能够显出旁边花朵的反映色。图中花叶的色彩,有的新鲜,有的开始枯萎,色彩很有区别,绝不仅仅是一种绿色就能够代表的,每片叶片表面与背面因为凹凸不平,所以受到光线照射时候的感觉是不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