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园内绿树衬映着石榴格外红。石榴树下,画家们观摩石榴,泼墨作画。不一会,一幅幅石榴画作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村民们感到新奇而兴奋。画家与村民,一起分享石榴的丰收,这样的动人情景在村里少有。

画家腾模(左)为老乡现场作画一副。

望着红红火火的石榴,看到农民洋溢的笑脸,画家们笔下的石榴,风格各异,情趣盎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尹石画的石榴,质感饱满,墨浓意深。之前,尹石曾画过内地的石榴,但感到眼前的石榴与内地石榴,颜色、形状和意义都不同。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和田石榴红了,艺术家的视觉美了,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取之于这个吻合点,这样的采风写生活动,对我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教育。我们不仅在桑皮纸上画石榴,还要将石榴象征民族团结的精神传播出去,画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也鼓舞着我们爱新疆,爱和田的石榴,为新疆多作贡献。”

画家崔逢春现场创作石榴画作。

国画写生创作基地落地“石榴之乡”

10月18日上午,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的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兰干库勒村村民,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疆经济报社指导支持、新疆国画院主办的和田的石榴红了——全国知名画家“艺术为人民服务·南疆行”系列活动采风团一行,参观、写生和创作,共同为当地各族群众脱贫攻坚助力。

画家与皮亚勒玛乡村民合影留念。

当天,新疆国画院和田石榴写生创作基地揭牌,今后该院将组织更多的全国知名画家走进皮亚勒玛乡写生创作,宣传石榴,促进皮亚勒玛乡的石榴走向全疆,走向全国,让新疆各族群众的生活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

皮山县委副书记周长龙说:“创作基地落户皮亚勒玛乡,既是各位艺术家对皮亚勒玛乡的垂青和厚爱,也是对皮亚勒玛乡的鼓励和鞭策,不仅丰富广大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推动石榴产业的更好发展。我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各位艺术家交流、写生创作的精神家园,成为培育艺术爱好者、开展学术研究的理想平台。”

画家现场创作石榴花。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成片的石榴林”

据史料记载,石榴由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原地区,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象征着民族团结,意义广泛。73岁的村民麦合木提·巴克是栏干库勒村最早种植石榴发起人,见证了皮亚勒玛乡石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他向记者回忆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只有4颗石榴树,因为缺水,大部分村民搬走了。后来,一位叫王蔚的和田地区领导干部来这里考察后,组织相关部门,挖渠引水,把水从墨玉县引到了这里。那时候,我是村大队长,带领村民们开始种石榴,历任的县乡和村干部都注重抓石榴种植。到现在,全村几乎每家都种石榴,村民的收入都靠石榴。特别是这几年“访惠聚”工作队来了,帮助村民发展石榴产业,村民收入越来越好了,每到丰收的时候,我就想到王蔚。”

硕果累累的皮亚曼石榴。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皮亚勒玛乡成片的石榴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不能忘记这一点。”麦合木提·巴克对记者说,现在,王蔚早已去世,每年的4月5日,他都带着最好的石榴,专程坐车到墨玉县的王蔚墓地看望,向他汇报村里石榴发展情况和村民的幸福生活,表达心中的缅怀和敬重。

石榴产业助推村民生活“红红火火”

和麦合木提·巴克一样,村民们都对石榴有特殊的感情,将它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石榴产业。正如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副乡长张亚静所说:“这些年,我们乡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制定石榴产业链战略,科学种植石榴,不断扩大面积,提高石榴质量,种的石榴个大、颜色红、味道甜。现在,全乡石榴种植面积2.4万亩,人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去年,全乡石榴销售量达到吨,今年达到吨,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这些都是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将团结全乡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各方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石榴产业,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挂在枝头的皮亚曼石榴。

走在栏杆库勒村,宽敞的道路,整齐的安居富民房,家家户户院内外成堆的石榴,还有不时从画家们眼前走过的农用车拉满了火红的石榴,好像当地村民生活一样红红火火,让画家们对桑皮纸上画石榴有了新的认识:石榴不仅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同时赋予了它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特殊而深远。对此,新疆国画院秘书长、新疆桑皮纸传承推广人魏宝山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今后,我们将邀请更多的全国画家来到新疆,走进皮亚勒玛乡,走进新疆国画院和田石榴写生创作基地,体验生活,写生创作,共同把石榴文化和精神传播好,拓宽石榴产业发展的渠道,为当地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手捧画家现场为自己创作的茹合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