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是指皮肤被风吹后产生的粗燥、干裂的纹理。山石、树木的表面也有许多纹理,很像皮肤干裂的样子,因此,在中国画手法中,表现山石、树木纹理的方法称为“皴法”。
常用的皴法有:
一、米点皴:米芾、米友仁父子从董源的皴法变化而来。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常用于表现江南水乡初雨后云雾变幻的景象。
二、披麻皴:以柔韧的的中锋线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这种线条好像分散披离的麻皮,因此得名。披麻皴常用于表现土坡或峰棱不太明显的石块,分为长披麻和短披麻两种。
中锋运笔,圆而无棱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呵成,线条遒劲。
三、卷云皴:运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犹如云彩一般。用含蓄的圆笔中锋,以湿笔皴出山石的轮廓,凹处以片状或卷曲之笔密皴,中侧锋并用。
四、荷叶皴:荷叶皴因皴笔从峰头向下,其皴法结构主体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
荷叶皴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出现的深刻裂纹。
荷叶皴的外轮廓亦柔亦刚:柔美的用于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刚劲的用于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五、乱柴皴:从荷叶皴等皴法中演变而来,是一种适合表现南方因雨水冲刷而裸露的山脊的皴法。这种皴法更具有抽象的表现意味,更具个性化、随机应变,看似乱画,实则无法中有法。
六、小斧劈皴:属于面皴,笔线细劲,运笔顿挫曲折,如刀砍斧劈,表现出山石的细致结构。
七、大斧劈皴:是一种偏锋直笔皴。笔线粗实,起笔较重,直势皴出。大斧劈皴笔迹宽阔,清晰简洁,适宜表现大面积的石块。
八、解索皴:由披麻皴演化而来,运笔比披麻皴要长,行笔曲回,因形如解开的绳索而得名。
中锋运笔,呈散发状,浓墨淡墨混合使用,皴出的山石有层次、有变化。
九、折带皴:因画出的墨线如折带而得名。
一般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
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岩层的结构,以渴笔画出,虚灵秀峭,极具艺术魅力。
十、牛毛皴:是元代画家王蒙从“披麻皴”和“解索皴”变化而来的一种皴法,细若盘丝,厚若牛毛,因此得名。
牛毛皴适合表现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郁郁苍苍的景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