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吴廷晖绘《龙舟夺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傅抱石《屈原》
湘江
我国历代传世的名画中,以“端午”为主题的画作为数不少。欣赏这些传世名画,你会体味到独特而又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以及中国历史上那些流光溢彩的艺术奇葩。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龙舟竞渡,这幅作品画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主龙船装饰华丽,舟中设有一亭,亭子内有许多侍女环侍着一名贵人,前后两舟则摇旗吶喊,锣鼓喧天,溪流两旁,林霏朦胧,侍卫仪仗游行于其间,场面十分热闹。画中线条好似游丝般的细致柔和,人物精密生动,龙舟工整华丽。吴廷晖是浙江吴兴人,擅长青绿山水和花鸟画。
明陆治《端阳即景图》:此图所画是端午节时花木的芳姿。图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衬托,仅用淡墨干笔渲染造型,复加以苔点,颇显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野草灌木则直接以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
齐白石的《五日吉祥》
清余樨《端阳景图》:该画作以挺秀细润的工笔画法,将菖蒲、蜀葵、豆娘、蟾蜍和青蛙等动植物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在日丽水暖的郊外,野花竞相绽放,各种植物蓬勃生长,青蛙、蟾蜍等动物在明媚的阳光中跳跃、飞翔,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图既以“端阳景图”为名,画中的动植物自然与端午风俗有关。
清黄慎《端午钟馗图》:画中钟馗正与孩子嬉戏,他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都可以看到菖蒲和艾叶。挂钟馗像,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
明代郑重的《龙舟竞渡图》:描绘端午时节洞庭湖区景象,台北故宫藏品。此图继承了唐代华美的青绿山水画风,画面整体气韵瑞丽生动,敷彩勾勒工丽细致,具有明代工笔绘画的风格,构图布局灵动,画面充满动感,人物细节精致,描绘风俗情景生动写实。
明代陈洪绶以屈原《九歌》为题材制作了一系列木版画,并绘画了《屈子行吟图》。屈原的造型是以他在《涉江》里的自我描写为根据:“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表现了《渔父》中形容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象。著名画家萧云则创作了一套《离骚》版画。
明代陈洪绶作品《屈子行吟》
清代画家郎世宁的《午瑞图》是一幅近似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蜀葵花,托盘里面盛有李子、樱桃等时令水果,几个粽子散落一旁,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息。构图上,画中物品聚散有致,三角形布局带给画面稳定感,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变化展示了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有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
现当代书画大家也多有端午题材作品。傅抱石至少创作了7帧《屈原像》,尽管每件作品的风格都有所不同,但都以屈原《渔父》为刻划基础,透视了屈原投江前的情绪和外貌。齐白石也有多幅端午节时令画,画中可见家家挂艾叶菖蒲以辟邪驱瘴,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粽子的棱角转折,浓墨干笔写出粽绳,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张大千的《端午习俗》作于年,其上款识为:“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只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