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登峰造极的时期。新疆和田玉,历来被称为“玉中之王”,乾隆皇帝平生对精美和田玉情有独钟,被称为“玉痴皇帝”。乾隆登基后,历时20多年,才平定了西域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打通了新疆玉龙喀什河流域和田玉内运的通道,大量上好的和田玉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宫廷,供制玉名匠倾心雕琢。

作者收藏的清代白玉“苍龙教子”带钩

乾隆皇帝嗜玉成癖,他在位60年,和田玉器几乎充斥着整个皇宫,陈设摆件、衣物饰品、随身玩物等,无处不用玉器制作装饰,玉器渐渐与皇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由此开创了玉雕的艺术巅峰。乾隆时期的和田玉雕工艺,由于料美、工绝、寓意佳,逐渐成为一代“玉雕典范”和“行业标杆”,史称“乾隆工”。

那到底什么是“乾隆工”呢?从字面理解,就是在乾隆时期宫廷制作玉器的独特工艺,“乾隆工”主要有四个明显的特点: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计成本、寓意吉祥,通俗来讲,就是玉器线条流畅分明,弧面都圆润光滑,雕刻纹饰清晰可见,能展现出玉器最优质的一面。总之,“乾隆工”的特点就是在用料和制作上不计成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乾隆时期形成的一种工巧、艺精、料美、寓意吉祥的玉器工艺特征,也代表皇家御制最高等级的工艺特点。

“苍龙教子”玉带钩侧面

和田玉器深受乾隆的喜爱,他首先要求玉料一定要上好的料,从乾隆25年开始,新疆和田地区每年春秋都要向宫廷进贡玉石,一年合计四千斤,如果有特殊情况,还会专门派人去采玉。当时,顶级的玉料为和田白玉和黄玉等。

作者收藏的清代白玉苍松灵芝多层透雕玉璧

“乾隆工”在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玉雕不仅需要雕刻师有一双巧手,而且还需要审美与设计。比如在乾隆41年间,新疆贡玉六块共计两万余斤,当时乾隆赶忙吩咐将江南制玉名家调往宫中如意馆,并要求宫廷画家绘制图样,让宫廷画家和玉雕大师强强联手,日夜赶制玉器,因此乾隆工工艺的制作不仅仅要玉器好、工好,还需要拥有独特的艺术审美特性。

苍松灵芝玉璧背面

“乾隆工”具有精细、多层次、薄而巧等特点。精细是指玉器上所有的线条流畅分明,刀法一脉贯穿有力,没有任何不连续的刀工。多层次是指对于浮雕、深雕、透雕等,所有凸起的弧面都圆润光滑,没有扎手感,每个细部,一层层顺着玉石肌理向内刻,层次分明。“薄而巧”是指将玉材处理得薄如纸,使得上面雕刻的纹饰可以透光而视,清晰可见,巧则是指擅长度量玉材,表现其最好的一面,正所谓物尽其用。

作者收藏的清代白玉“太师少师”摆件(重约克)

美玉在古人心目中本就是神圣吉祥的物件,所以“乾隆工”将诸多美好寓意都尽量表现在玉器雕刻上。“玉不雕,不成器”,《诗经·卫风》中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清乾隆时期的玉器上,雕刻纹饰可谓“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太师少师”玉雕底部

比如雕刻龙、凤、麒麟、龟为“四灵”,寓意太平盛世、威震八方;雕刻一只老龙和一只螭龙,表示“苍龙教子”;雕刻蝙蝠寓意幸福和洪福;梅花鹿象征功名利禄;佛手象征富贵在握;松树、仙鹤、仙桃、龟等表示长寿;蝙蝠、梅花鹿、寿桃或松树在一起,寓意“福禄寿”齐全;雕三只羊喻意“三阳开泰”,比喻幸福长寿和事事如意;马身上有只猴子,表示“马上封侯”;一只大狮子带着一只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世代显贵;白头鸟比喻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灵芝寓意吉祥如意、荣华富贵、长生不老;喜鹊立在梅枝上,比喻吉祥报喜、好事当头;獾谐音“欢”,意为欢欢喜喜;莲蓬、石榴等意为多子多福、喜笑颜开;鸳鸯寓意爱情坚贞、婚姻美满等。

“乾隆工”的抛光打磨也非常讲究,从粗砂、细砂再到最后的麦麸装袋,一系列的过程都极其繁琐、细致、费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操作最终能把玉石内在的亮抛光打磨出来,从而展现出玉器的润度和美感。

作者收藏的清代白玉手镯

一般来说,玉料送达内廷后,择其优者,根据材料特征和需要确定应制器物,重要的要上奏皇帝批准。之后,一部分留玉作加工,大件和部分小件送苏州、扬州、南京、杭州等地加工。乾隆二十五年后的制玉高潮时期,每年外包玉器才几百件,可见当时制作一件精美玉器是多么不易。

每当得到一件奢华精美的玉器,乾隆皇帝总是题诗吟咏,心花怒放,或对玉匠工艺大加赞叹,或对其用途进行考证。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御制诗中有咏玉诗近八百首。乾隆最爱的珍贵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里。百什件共分为9层,抽屉中有每件玉器专用的小格子。《弘历鉴古图》是一个叫丁关鹏的宫廷画师所做,真实地描写了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情景。

作者收藏的清代白玉莲蓬

乾隆对于宫廷玉器制造给予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