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20种获奖图书以及49种推荐图书发布。中华书局出版的《钱锺书的学术人生》《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获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黄河与中华文明》《故宫营建六百年》获得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

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参评图书分为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3类,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人文与科学素养的非虚构类(少儿类除外)普及性图书。

本届文津图书奖评选工作于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截至年1月15日,评选活动由图书馆、出版社、读者、评委等方面推荐图书共计种,有效参评图书种,数量再创新高。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获奖图书和推荐图书。

推荐语

智者人生

郭英剑

《钱锺书的学术人生》

王水照著

钱锺书这个名字,在学术界意味着泰山北斗,在学术圈外则是个神秘人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钱锺书先生的不少传说在坊间流传,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电视剧《围城》的播放,更是将这个名字传播到四方,到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但人们所能看到的,大都是他的头衔,所听到的也是一些轶事与传说。虽然出版界已经出过多种与钱先生有关的传记,但由于他总是沉浸于其学术世界之中而置身世俗社会之外,因此,人们对他的认识与了解,总还是隔着很多层面纱。

在钱锺书先生诞辰周年之际,中华书局出版了《钱锺书的学术人生》一书,由现年87岁高龄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王水照先生所著。王先生从年起就在钱先生身边工作,可谓与其朝夕相处,在工作、治学以及生活上有很多接触。从篇幅上看,该书并不厚重,不过20万字,但其内容却是极其厚重的。

王水照在“纪念钱锺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上

在我看来,珍贵、真实、权威,乃是这本著作的三大特点。

所谓珍贵,是指其中披露了一批书信、讲稿,均为首次公开面世。这对钱锺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所谓真实,乃是指作者以亲身经历,以一个个看似小小的学术事件为突破口,但却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可爱可敬的钱先生。比如,他为什么会与青年学子平等论学?为什么要拒绝为自己立传?同时,也让我们“从(他的)闲谈中感受(其)才情横溢、妙语连珠的快意”。作为一部学术传记,里面更多的还是讨论了与钱先生学术人生有关的内容。比如《宋诗选注》占了不小的篇幅,作者既梳理了选注的历史渊源,曾有过的荣辱风波,更多的还是讨论了选本的原则、选本所引发的学术争论等众多相关问题。这对于围绕着选注的各种学术争论,无疑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钱锺书先生赠王水照先生之《宋诗选注》

水照不肯购此书,而力向余索之。余坚不与,至重印时始以自存一册赠之。皆悭吝人也,然而水照尤甚于余矣。一笑。

所谓权威,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因为王先生与钱先生以及杨绛先生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亦师亦友的学术关系,一直到钱先生去世之前,他们之间一直有频繁的书信往来。这就为其所谈到的有关钱先生的为人、为学提供了最为详实的一手资料。二是杨绛先生的信任,曾多次嘱托王先生撰写有关钱先生的回忆录。能够得到当事人至亲,特别是像杨绛先生这样极为严谨的学者的支持与鼓励,这既是信任,也说明了对其所回忆事实的尊重与认可。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它无疑是一部引人入胜,能够带你更接近真正的钱锺书先生的、有趣的学术传记!

拓展阅读:

钱锺书第一次招研究生出了什么题

做研究资料占据越多越好吗?钱锺书:未必

从钱锺书喜欢读《西游记》谈起

王水照教授写钱锺书先生大量一手材料与研究心得首次公开

走近汉画

王余光

《汉画故事》

张道一著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天仙配》的故事。故事里的董永,行孝遇仙,原本讲的是孝亲,而后转化为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在《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一书中,就收有《董永孝亲》的石画像。该画像刻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年)左右,是修建在今山东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石刻之一。

董永孝亲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后壁画像。原石画面分四层,本图在第二层。原石破损较重。此据拓片参照《金石索》木刻摹本复原。

看这幅画像,可以得知,第一,在东汉时期,董永的故事就已经十分流行。其二,画像上的董永旁边刻着一行字:“董永,千乘人也”。千乘,是今山东博兴。关于董永,民间传说中,有说他是今湖北孝感人,有说是今江苏东台人,还有说是今河南驻马店人。显然,这些出生地都是后世演绎的结果。确切地说,孝亲的董永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亦即是这个石画像上的董永,这与刘向《孝子图》、干宝《搜神记》的记载亦相吻合。第三,在画像中,董永的右上方,飘来了一个带着翅膀的仙女,很明显这就是他未来的妻子织女。画家将前后的情节画在一起了。《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一书,不仅展示了这幅画像,而且收集了丰富的相关材料,对画像作了生动有趣的解说。

故事里的汉朝

石头上的传统

《汉画故事》

本书收集汉画像(主要是画像石与画像砖)及作者的诠释,共条,按内容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作者对每一幅图的内容、出处、具体形象与情节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联系其时代背景与相关事物作了必要的说明。这些画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对历史研究,对汉代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的认识,也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一般读者而言,要看懂这些画像及其背后的故事,是有一些困难的。作者的诠释文字,正是走近这些画像的津梁。

张道一

拓展阅读:

李立新

汉画,一座巨大的无字碑

牛郎与织女:凝刻在汉画像石中的美丽与忧愁

赠张道一先生签名钤印笺纸一枚

《黄河与中华文明》《故宫营建六百年》

获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著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什么是黄的,它有变清的那一天吗?本书为葛剑雄教授数十年研究黄河心得所汇,包含全流域地理面貌,河道变迁、泥沙流失的科学分析,阐述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治理、黄河儿女如何走向全国等,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探讨当下黄河的治理与发展。全书既有翔实数据,又有理论高度,并配有多幅体现黄河真实面貌的精彩图片。

拓展阅读:

一本书读懂黄河的历史与现在

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编辑手记

葛剑雄:“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到底哪里来?

葛剑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的河道变迁

黄河水是不是越清越好?葛剑雄做客央视谈了关于黄河与中华文明的这些问题

赠葛剑雄教授签名藏书票一枚

《故宫营建六百年》

晋宏逵著

《故宫营建六百年》从北京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出发,设计了书的叙事结构。从12世纪中期开始,金代对燕京的建设和漕运水源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13世纪下半叶,元代世祖开始建设燕京,年命名新城为大都,开启了北京城作为首都的历史。明代从年到年,完成了改造元大都为明北京的工程,其中故宫的建设就是这一宏大工程的核心。

本书从建筑学与建筑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的要点与中轴线的形成,故宫布局与空间艺术的特色,介绍了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后简述了故宫建筑如何能够完整地延续到今天,和我们今天是如何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对故宫进行的长期保护。

扫码进入中华书局伯鸿微店购买晋宏逵先生签名本,赠藏书票一枚

拓展阅读:

故宫前副院长晋宏逵:故宫是怎样建成的

紫禁城今日迎来六百岁生日

故宫人写故宫的建筑史

《故宫营建六百年》

《故宫营建六百年》入选年度中国好书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